中國長航集團貨運總公司
(以下簡稱長航貨運總公司
)是我國內河最大的一家干散貨專業化運輸公司。該公司在“十一五”規劃中提出:要實現“三個轉變”的目標,即由內河運輸向江海開放型運輸轉變;由單一的水上運輸向綜合物流運輸轉變;由傳統的國有獨資企業向產權多元化現代企業轉變,大力推進物流信息化建設,奮力構建以貨運為主的現代化大型物流企業。
近幾年,長航貨運總公司在由傳統貨運向現代物流企業轉變中,加強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先后投入了近1000萬元資金,建設現代化物流信息平臺。目前,該公司在因特網上建立了長航貨運信息網站及VPN遠程訪問系統;完善公司內部局域網,以貨運業務流程為主線、以船舶調度為主體、以物流跟蹤和監控為載體,整合企業內部的《長航貨運信息管理系統》,開發了圍繞經營核心的客戶攬貨、運輸調度、財務等管理環節的軟件系統,建立了《船舶“三G”系統》(三G即:GPS衛星定位、GSM/GPRS無線通信、GIS電子海圖)、《公司財務管理等系統》、《船舶機務修費管理系統》、《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實現了綜合管理電子信息化;搭建了適合長航貨運發展的OA信息化管理平臺,通過互聯網建立并強化同其下屬的各子公司,以及貨主、港口等合作伙伴之間的信息共享,形成了較為完整的供應鏈,初步構建起長航貨運現代物流信息網,提高了信息流轉效率,降低了物流運作成本。
一、以滿足貨主需求為中心,搭建貨運公共信息服務平臺
信息化建設是發展現代物流的基礎性建設。2003年,長航集團完成對干散貨產業進行結構調整以后,長航貨運總公司以信息化促進市場營銷創新,對運輸組織、攬貨配送、港口接運裝卸中轉等環節進行整合,依托現代通訊、網絡、計算機軟件等有效處理各種貨運信息。該公司率先在貨主攬貨和港口接運方面實現信息化管理,完成了三個信息快速傳遞,即為貨主實時提供所托運貨物的具體港口裝、卸作業及運輸等信息;為港口實時提供公司裝、卸船舶計劃及預計到達船舶的時間、貨種、中轉點等信息;為航運管理部門實時提供船舶簽證、船舶適航、進出港動態等信息。
長航貨運總公司的大多數貨主對運輸企業都有信息化要求,尤其是生產規模較大的企業,如沿江大鋼廠、大電廠、石化和建材企業等大客戶,要求能及時提供運輸船舶的信息服務和網上交易。該公司從服務的600多家貨主中挑選出20多家貨主,確立為大客戶,建立信息終端客戶開發和重點服務。同時調整完善了與運輸相配套的經營布點設網,在重慶、武漢、蕪湖、南通、寧波北侖等長江沿線和沿海主要港口建立了攬貨機構和現場服務。通過微機聯網,對每天船舶進港裝卸貨物貨種、以及貨物流向、船舶停泊及離港動態等信息及時跟蹤,迅速傳遞,并建立了可以通過微機聯網,方便查詢,一目了然。公司還集中收集了主要貨源集散地和大貨主輻射各個港口的信息,根據大客戶在不同階段的需求,及時調整船舶配置接運,有效保證了貨主的運輸需求。
二、借用“3G”通道,建立船舶信息管理系統
作為一個物流企業,客戶關心的是公司現有能提供的船舶運能、運費及客戶自己貨物現在的狀態等方面信息。長航貨運總公司擁有250萬噸運能規模,各類運輸船1500多艘,分布在長江、沿海遠洋運輸航線。在船舶建立GPS的衛星定位信息跟蹤系統非常重要,也是搭建船舶信息平臺的終端。公司先后投入大量資金,積極推廣船舶“三G”應用,在海船和江船進行“三G”船載終端安裝。海船已全部安裝“三G”系統,在船長和輪機長室都安裝了計算機,并依靠CDMA建立了無線數據通信,實現了船舶與公司之間的信息聯系。通過對海船的實時定位及監控,實現了海船調度管理自動化。同時還在長江船舶的長江拖輪、長江自航船上進行“三G”系統的安裝調試,建立船舶計算機網絡,實現船舶與岸基地的無線數據通信。建立各級調度、安全等部門與船舶遠程無線數據通道,開發《貨運信息管理與“三G”船舶監控應用系統》,船舶向公司調度監控中心發送船舶運行位置等信息,為調度指揮運輸獲取船舶定位信息、船舶編隊作業、發布調度指令,獲取船舶油耗等工況數據,信息交流提供保障。如航次燃用油數據等信息,通過WEB網頁輸入后提交給岸上機房服務器,再由《貨運信息管理系統》識別后,對信息進行處理。
此外,長航貨運總公司還通過開展船舶視頻監控工作,逐步實現動力船舶現場視頻監控,為安全提供有效技術手段。2005年,長航貨運總公司實現貨運總量7600萬噸、貨運周轉量750億噸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