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物流信息系統建設案例

企業信息化邁向三角鏈

2007-3-21 10:16: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lili8158 關注度:
摘要:... ...
一. 在華外資企業、中國本土IT服務商、國外IT服務商間的“三角鏈”
    目前外資企業紛紛把觸角深入到中國這片有著巨大容量及發展潛力的市場,眾中小型企業也都摁捺不住一試深淺,各跨國大企業更是早已分得一杯羹,并且開始描繪下一步的
    發展藍圖。市場規模的不斷拓展和壯大,對企業在中國區內的公司經營管理及業務流程方面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而企業信息化便是有效實現企業有效管理的必備因素,其中又以ERP作為信息化平臺的中樞神經。ERP實施企業主要分為本土服務商及國外服務商兩大隊伍,它們分別以自身的優勢在中國市場各分疆土,從而也給在華外資企業更多選擇,誰才是外資企業們的最佳選擇,我們不防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分析:
    1) 在華外企信息化需求;一方面企業希望在中國市場仍然繼續保持企業原有管理理念及經營模式,另一方面又需要根據中國市場的特點適當調整,以更好適應市場。因此在企業信息化建設上,與之合作的IT服務商需要能夠很好地理解及掌握公司的管理理念及經營模式,并且深刻了解中國市場情況及環境、具有豐富的中國本土實施經驗。中國本土IT服務商及國外IT服務商作為中國IT服務市場中的兩支勁旅,在滿足在華外企信息化需求的能力上,無法枉下定論誰占有絕對的優勢,而是各有千秋:
    本土服務商深入了解中國市場特性及規則,具有豐富本土服務經驗,但對外企情況的了解不夠,不能很好理解外企的管理理念及經營模式,從而較難真正認識到實施外企項目與實施本土企業項目間的差別,從而使最終效果與預期出現偏差,另外在相互溝通中也存在一定的困難或理解誤差。
    而國外IT服務商經過長期發展運作較為成熟,而且十分了解其本國一些企業的管理及經營,但對中國市場的認識及了解不夠深入,從而不能很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實施策略及方式做相應調整,甚至照搬其在本國內的一些實施案例,很容易出現水土不服的現象。
    2) 實施成本;國外IT服務商在其國內已經經歷了較長時間的成長期,服務能力及水平成熟,然而實施費用也偏高。而國內IT服務商起步相對國外較晚一些,在資質和經驗上相對遜色一些,但經過近些年的發展也日趨成熟起來,且實施費用相對國外IT服務商低,在實施成本上具有絕對優勢。
    3) 后續服務;國外IT服務商其主體力量仍是集中在本國范圍內,部份實力較強的企業采取了在境外設立分支機構的方式拓展國際市場,但分支機構的人力及其它資源配置上相對緊缺。而國內IT服務商在自己一步步成長的發源地上,資源基礎十分穩固豐富,能夠很好地提供項目結束后的后續服務。
    二. 在華外企信息系統本土化需求與日俱增
    中國市場的強大吸引力,令外資企業紛紛登陸已是大勢所趨,并且此趨勢短期內應該不會出現逆轉。截至2004年1月底,中國已有外商投資企業近五十萬家,合同外資金額九千多億美元,實際使用外資金額五千多億美元。而在華外資企業中,日資企業占據了一個不小的份額,到目前為止進入中國的日企有近三萬家,并且年平均投資企業近2,000家,投資傾向由勞動密集型向資金、技術密集型轉變,即對中國的定位正從世界工廠向巨大市場轉變。
    外資企業落根中國市場,展開全面的業務拓展和市場經營,企業的信息系統建設隨之便擺上了議事日程。而中國市場運作的加速發展以及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再加上中國特有的市場特征,令廣大在華外企信息系統本土化需求也與日俱增,特別是ERP等關系企業管理層次的信息系統更是如此。
    同樣以在華日企為例,隨著中國從單純的生產基地轉變為一個巨大的市場和全球產業鏈上的環節,粗放式的管理已經很難滿足市場要求,部署企業信息系統成為眾在華日企鞏固市場的不二選擇。在部署信息系統策略選擇上,有些企業采用的是“部份移植”的方式,即將日本國內的生產制造系統“移植”到中國的工廠,財務和供應鏈等采用本地化的模塊,這樣既可以適應日方管理人員的管理習慣,又可以延續工廠的生產模式。
    但中日兩國在語言、貨幣、法律法規、商業習慣、人員素質等多方面的差異使得“部份移植”也面臨著不小的難度,出現在日本流轉良好的系統模塊在中國卻陷入“玩不轉”的困境,原因不在于信息系統本身,而在兩國市場環境、產業運作上的差異。因此在“移植模式”面臨諸多挑戰的時候,日資企業需要開始立足于本地,全面建設本地化的信息系統。這種情況下,日本國內的IT服務商聯合中國本土的IT服務商,共同為在華日企量體裁衣提供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全面打造真正適合企業的信息系統,無疑成為一條最為有效的捷徑。
    三.“走出去”與“走進來”中碰撞火花
    在市場需求的強烈推動下,不少中國本土優秀的IT服務商開始朝著國際化的遠大目標前進。他們的目標客戶群體不再僅僅局限于中國本地企業,而是開始把跨國經營的外資企業項目納入下一個業務增長點,希望能夠最終實現“本土的”就是“國際的”。而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不斷尋找機會“走出去”。然而本土IT服務商缺乏國際化項目實施經驗、實施技術不夠先進的弱勢極大制約了服務商們的發展空間和速度。如何成功跨過這一道門檻,便成為眾本土IT服務商們實現“走出去”遠大目標必須首先解決的難題。
    同樣,國外IT服務商們,在本國取得了良好的市場成績之后,尋找下一個具有發展潛力的市場理所當然成為企業的首選。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是他們進入中國市場的有力籌碼,但人力資源有限、成本相對較高、以及對中國國情的適應性問題,像一道道難以跨越的欄桿擺在了這些跨國IT服務商面前。“走進來”原來也并不是件輕而易舉的事情。
    對比本土IT服務商與國外IT服務商的優劣勢,可以發現兩者存在著極大的合作互補空間。當兩大陣營選擇聯手合作,共同開疆辟土,曾經看似難以超越的困難,也便迎刃而解。兩支IT服務隊伍在“走出去”與“走進來”的發展中,攜手合作,相互碰撞,順應廣大在華外資企業的迫切需求,為它們提供真正貼合企業需要的高質量解決方案,何嘗不是企業信息化發展的又一大進步呢?是像SAP發展本地合作伙伴的運作模式,還是像高維攜手日立的合作模式,抑或其它更為行之有效的碰撞方法,有待眾IT服務商們在合作與發展的進程中不斷思考與探索。
    在華外資企業、中國本土IT服務商、國外IT服務商三者間互相連接,形成一條穩固的“三角鏈”,也許正是今后企業信息化全球化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作者: 劉歡歡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