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運價格上調殃及鞋革企業出口
2007-3-19 19:24: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從今年1月1日起,各船務公司歐洲航線的運費都有所上漲。媒體報道,韓進“亞洲—歐洲”航線運費,每標準箱運價上調200美元至1400美元,相比以前提高16.7%。而跨太平洋運價穩定協議組織(TSA)的其他成員對該航線運費也有提價,從100美元至150美元不等。據業內人士透露,油價和多式聯運成本的居高不下正在對航運業造成負面影響,同時人民幣升值的潛在壓力也使得部分廠商提早出貨導致今年運費費率上調。 據了解,每年年初均是貨代行業的淡季,但今年卻與往常不一樣,并沒有淡旺季的區別。在廣州做鞋生意的李先生告訴記者,這種貨代行業的變化反映的是外貿企業的一種變化。拿自己的公司來說,由于擔心人民幣匯率將持續上升,已經與客戶協商,把在2月份交的貨,盡量提前,以減少因人民幣升值帶來的損失。 2007年1月11日人民幣匯率首度突破7.8元關口,創下匯改以來的新高,而人民幣不斷升值讓出口企業擔心不已。多年從事外貿生意的李先生告訴記者,人民幣不斷升值不僅讓企業合同準以定價,而且對企業的現金流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他說,“人民幣的升值讓我們難以預測,今天報的價可能還是盈利的,但到了收匯那一天,卻發現變為虧損了。” 李先生說,同行們普遍預計,人民幣匯率的上升會是一個持續的過程,為減少因匯率浮動帶來的損失,企業在去年下半年就開始加大與國外進口商之間的業務量,同時,協商提前交貨。 現在已經沒有人對人民幣升值產生懷疑。分析人士預測,2007年,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會至少再升值5%。在過去的一個月中,中國官方對人民幣升值的態度似乎越來越開明。有關人土表示,由原來固定匯率到現在的浮動匯率,企業進行出口中,特別是在報價和收匯時,要充分考慮匯率的變動情況。現在看來,許多企業還不適應這種變化。但用提前交貨的辦法來規避匯率的風險,應該是企業積極應對的開始。 2006年9月,國家五部委宣布取消或降低出口退稅率,而在9月14日簽訂完合同并在12月14日前報關出口的商品,可以繼續享有原來的退稅政策,導致很多出口企業在年前趕貨,從而也使得貨運壓力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