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案例:TNT從信息“武裝”到司機
2007-3-17 14:42: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lili8158 關注度:摘要:... ...
TNT快遞公司有遍及英國的32個倉庫,每個倉庫每星期都有成千上萬的貨物交付處理。一個公司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們提供給客戶的服務,以及日常的反應速度和精確數據的傳遞。伍斯特(Worcester)倉庫擁有28輛車,正示范一個新的規劃方案。直到最近,客戶訂單被記錄下來,傳遞給無線通訊員,然后通過無線電轉發給司機。寵大的處理量需要一個更全面的處理系統,因此技術改革勢在必行。
現在,在TNT內部已經安裝了一個新的計算機網絡系統,在控制室中,一個PC和配電盤取代了最初的無線電發送裝置。應用新的系統,公司可以從客戶那里搜集訂單輸入系統,并轉移到控制室。通過RAM移動數據網絡轉換數據,在控制室操作員可以很容易地搜集數據,為司機選擇路線。在司機的駕駛室里,可以在便攜數據終端(Symbol Technologies' PDT3100)的屏幕上顯示出來,這個數據終端安裝在汽車儀表板一個可以調整的底座上。
過去,無線電報務員與司機通過語音交流,經常受到無線電波的干擾,常常需要抵抗持續不斷流入和流出活動的噪音和喧鬧。
TNT的網絡發展項目經理David Baines說:“在伍斯特倉庫,這個新系統給予報務員一個反饋控制,使報務員可以先發制人地提前行動,以對付預期的困難。”
“報務員不再花時間來回應司機,而是更有效率地進行計劃,主要集中在搜集訂單,并根據這些訂單的送貨位置、貨量及其他因素,選擇合適的車輛進行配送。”David繼續說道,“不僅如此,還創造了更好的工作環境,既然我們已經用新的系統取代了無線電通信系統,過去常常圍繞著系統緊張忙碌的場景已經沒有了,有助于我們創造一個輕松的工作環境。”
在司機的駕駛室里,系統控制裝置改變了司機接收新訂單的方式,裝置的“嘩嘩”聲和閃亮指示燈,通知司機有新的任務,司機按下“接收”按鈕回應控制室,讓控制室知道命令已經接收,司機將會完成任務。在司機終端設備上的編碼鍵,使司機可以完成日常信息的傳遞。在規定的時間,當任務結束的時候,司機按下“完成”鍵,報告配送任務已經完成。
萬一任務不能完成,司機可以按下編碼鍵上的“前提關閉(premise closed)”鍵或者其他表示不能完成配送任務的標準鍵。除此以外,這套系統還提供了可以輸入自由文本信息的工具,司機可以輸入額外的注釋(或者建議)并傳回控制室。
TNT公司還意識到,有些信息過于復雜,需要一些語音交流。因此,每個司機配備了移動電話,如果司機希望直接與控制室通話,他們可以按下在數據終端設備的“要求通話(request to talk)”鍵,當這個信息顯示在操作員的PC上,這時操作員可以與發送信息的司機通話,這樣,無線電報務員仍然可以牢牢控制和管理配送活動。
在頭一天晚上,第二天的配送任務便直接傳輸到駕駛室的數據終端。
應用新的系統有很多好處,就像Dvid所陳述的:“減少了日常文書工作,使人為的錯誤降到最低,信息通過數據頻道直接傳輸,而不是通過客戶服務和無線電室之間的手寫信息傳輸,傳遞給司機的信息非常清晰,而不像過去由于微弱的無線電信號而模棱兩可。這就意味著司機無論在哪里,他們在100%的工作時間里與我們保持著緊密的聯系。”
在伍斯特(Worcester)倉庫工作的司機,每天大約要處理1200個配送訂單,非常歡迎使用簡便的數據轉換系統,因為這給工作帶來了便利。現在,司機可以通過檢查屏幕上的精確托運信息詳情,判斷他們是否可以在必需的時間收集訂單。
David說:“Symbol公司為滿足TNT的需要定制專用的托盤,并在每一種類型的車里設計出符合這些車型的支架來支撐托盤,位置的確定是一個關鍵服務特點,Symbol公司對于細節給予很大的關注,并在我們委托給他們的項目中做出正確的決定,顯示出很強的專業能力。”一旦終端設備放在托盤中,一個裝置便會將其卡在托盤中,以防止設備被偷竊。
新系統提供一個高容量的中央數據庫,意味著它作為一個有價值的管理工具,為TNT總部提供決策發揮重要作用。TNT總部位于艾瑟斯通(Asthert),在這里可以得到情況匯報和統計數據(one)幫助全面的管理決策。
這項計劃的實施,由于遍及英國總數為1000輛車,因而從根本上改變了TNT公司的營運操作。David說:“這將會提高對客戶的服務質量,同時降低了營運成本。在基層工作中,它緩解了司機無線通訊聯系的擁擠和排隊現象,管理層又可以很快得到實時數據。”
相關鏈接物流企業信息化的六大誤區
誤區一:不從企業的實際需求出發,盲目立項建設某些物流企業在談到信息化需求時,只是說看到別人用手提式終端掃描商品速度極快,于是自己也想引進類似的信息系統更有一些企業在軟件開發商的游說下,倉促決策和立項。
誤區二:認為找熟悉的軟件開發商要比不熟悉的可靠。
許多企業在選擇軟件開發商時,往往傾向于選擇自己比較熟悉,或由熟人推薦的開發商。但如果開發商只是開發過一些小規模的應用程序,根本沒有從事主干物流信息系統開發的能力,最終結局也許不會令企業感到滿意。
誤區三:把信息化建設看成是一種階段性行為。
好的系統軟件一般都有很好的延續性和擴展性。這就需要企業在進行物流軟件系統開發之前對整個系統軟件有一個宏觀和長期的規劃,要考慮得盡量全面、具體,并要充分照顧到企業將來的應用需求,以方便軟件系統的升級,這也是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問題。
誤區四:由不懂信息化的人員領導實施物流信息化建設。
由于物流信息化工作具有較強的技術性和專業性,組織企業物流信息化建設的領導人要具有較高的素質,包括具有計算機相關專業的知識與實踐背景,較好的管理與組織能力,同時還要熟悉所在物流企業的業務流程、經營模式和發展戰略,能夠對企業的經營發展需要什么樣的信息系統有正確、全面的認識。
誤區五:不接受軟件系統的合理服務支出。
軟件系統都有其一定的生命周期,在使用期限內,對于已經開發好并投入到實際生產運營的物流系統軟件來說,服務工作尤為重要,因為物流企業的每一個管理崗位和實際的現場作業崗位都要和這套系統進行人機交互,一旦系統由于種種原因出錯或者癱瘓都需要相關技術人員及時進行維護處理。
誤區六:以為軟件交付使用了就萬事大吉。
一些企業在外包開發的物流軟件系統交付使用后往往會犯這種錯誤,在訂購一些具有固定技術參數、功能指標的設備時,一般會仔細挑選并且綜合評價,直到找出性能價格比較高的設備才會最終決定購買。但是物流軟件系統的購買與購買設備相反,企業外包開發的軟件系統在交付使用時,僅僅意味著企業與軟件開發商重要合作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