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物流:速度提升價值
2007-3-16 15:43: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lili8158 關注度:摘要:... ...
記者 楊帆
去年,蘇州現代物流業快速成長,蘇州工業園區保稅物流園等專業物流園區加快發展,張家港保稅物流園區區港聯動試點批準實施。
今年,蘇州市正在沿江、沿滬寧交通線、沿蘇嘉杭高速公路大力構建物流產業帶,建設物流園區,發展現代物流業,有望對產品集群的茁壯成長提供更充足的養料和水分。
7月12日,一個普通的星期二。下午兩點,日本近鐵物流入駐園區保稅物流中心的簽約儀式在中心3樓會場舉行,從窗口向外望去,等候在中心通關點的貨柜車排出了長隊。園區海關派駐保稅物流中心的負責官員顧惠國說,像這樣的情況在中心幾乎天天出現。目前中心共有正式海關關員6名,進入6月份,中心每天的單證量已近200票,監管車輛進出200多輛,預計今后業務逐月增長勢頭仍然迅猛。
蘇州是一座寧靜的江南古城,10年前,它在很多人的眼里還只是“小橋流水人家”的生活天堂。10年后的蘇州已經形成了IT業為代表的制造業異軍突起的產業態勢,因為IT產業及相關配套產業為主的產業特點,也因為電子信息等高新技術產品在出口額中占了極其重要比例,更因為生產這些產品的高新技術企業普遍具有“定單網絡化、物流全球化、生產零庫存”的特點,這座沒有海港,也沒有空港的城市,開始為物流提速煞費苦心。
摩爾定律催生現代物流業
摩爾定律出自于英特爾公司創始人摩爾先生,他在1964年預言,芯片上能夠容納的晶體管數量每隔18個月便會增加一倍。IT產品的生命周期越來越短,使得坊間流傳著賣IT產品就像賣魚一樣,要賣個新鮮,要盡量縮短“魚”在運輸途中的時間,也就是說,要求物流越快越好。
IT產品80%要走空運,要在48小時或72小時內把產品運到世界各地。蘇州雖毗鄰上海,但到上海機場也有2個多小時的車程。貨物抵達上海機場后,辦完海關手續,運輸到工廠就需要24小時到48小時,再加上飛機的運輸時間及國外工廠到機場的時間,在48小時或72小時內完成從原材料供應商工廠進口到蘇州的企業,經過生產加工后,產品在48小時或72小時內再運到世界各地的客戶手中幾乎是不可能的。與此同時,還出現了這樣的現象:一些大的跨國公司在蘇州建廠時,邀請它們的現代物流企業伙伴同時在蘇州設立公司,以此來保證其在蘇新建的企業能順利運轉。像日本夏普影印機公司在蘇州建廠時,日新中外運運輸公司也同時開業,該公司就專業為夏普提供原材料和零部件的采購、產品儲存、保管、包裝到產品開發、銷售等一系列服務。這顯露了蘇州本地物流產業的薄弱環節。
蘇州企業的物流需求到底有多大?
市企調隊近期曾選取了55家大型工業企業進行了抽樣調查,調查顯示,目前很多企業仍然是以原料自行采購為主、倉庫自有率高、企業運輸車隊較少,與此同時,有92.7%的企業將物流業務外包,物流需求潛力很大,其中,有53.9%的企業需要保稅倉儲服務,46.2%的企業需要海關監管的虛擬空港倉儲,普通倉儲的需求占比也達30.7%。在原料、產品流通周轉中,大多企業原料、產品運輸借助社會力量完成。在被調查的55家企業中,只有6家單位擁有自己的運輸車隊。而從55家被調查企業生產情況看,2001年至2003年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幅度在40%以上,企業對今后三年的發展預期較為樂觀,產值預計年均增幅都在20%至30%,生產的高速發展,為物流業搭建了一個有利的發展平臺。55家企業中有51家有原材料或零部件進口,占總數的92.7%;有49家企業的產成品走出國門,占總數的89.1%。高頻率的進出口業務,給物流業帶來了巨大的發展空間。
建設新的物流載體,發展蘇州現代物流成為了蘇州經濟快速穩定發展的重要保障。隨著園區保稅物流中心、高新區中外運高新物流中心等的建立,三井物產、DHL、UPS、伯靈頓、大田等國際國內知名物流公司相繼落戶蘇州,德國的飛格高志、美國的EGL公司等一批境外企業也正在洽談合作、合資事宜,蘇州物流業的發展開始提速。
B型探索引領物流新速度
2004年10月12日上午10點,蘇州工業園區大田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的海關監管車通過了園區保稅物流中心(B型)的海關卡口,車上裝載的是一批進口的筆記本電腦紅外接收器,由大田公司在當天配送給蘇州明碩電腦公司。10點30分,園區和艦科技生產出口的一批8英寸晶圓運入保稅物流中心,當天下午4點,這批晶圓運出保稅物流中心,作為進口料件運往園區京隆科技有限公司進行測試加工。自此,蘇州開始有了真正意義上的現代第三方物流服務。
當蘇州將物流業作為發展服務業的優先選擇,園區還是做了領頭雁。空陸聯程模式啟用、保稅物流中心(B型)封關運作使園區具備了國際機場口岸的功能,成為一個“虛擬空港”。
在保稅物流中心(B型)封關運作前,歐美普遍采用的“空陸聯程”、“卡車航班”的新物流模式率先在園區運作,即將蘇州物流中心視為“虛擬空港”,貨物抵達機場后,直接裝上被視為航空器的“卡車航班”,定時發班,運輸至蘇州物流中心。貨主可在運輸途中辦完海關清關手續,直接在蘇州物流中心提貨。從實際運行的情況看,利用該模式后,物流通關時間大大縮短。貨物抵達上海機場后,送到園區企業的時間從原來的24小時至48小時,縮短為平均7個小時,最短的達到3.5個小時。去年,通過中心進出口的空運貨物達到5.5萬多噸。
園區保稅物流中心(B型)的運作使園區在我省率先擁有了“自由港”性質的載體。這個中心具有保稅倉儲、物流配送、簡單加工和增值服務、進出口和轉口貿易、物流信息處理等多項功能,還與具有全球“物流倉儲第一”之稱的美國普洛斯集團合作設立了物流園開發有限公司,吸引了近20家國際國內知名物流企業進駐中心。
在正式進駐以外,目前參與中心運作的企業有近400家,遍及園區以及高新區、吳江、無錫、嘉興等“長三角”周邊地區和全國16個省、直轄市。與此同時,普洛斯蘇州物流園建成的倉儲租用率已達到了95%以上。在監管業務方面,該中心在去年運作的兩個多月時間里共監管進出口貨值7671萬元。今年,監管貨值、貨運量、報關單量3大指標大幅攀升,其中,監管貨值1至6月累計超過17.6億美元,貨運量達6萬噸,報關單總量超過1.25萬票。
近日,省長梁保華在該中心考察時對其創新物流業態,積極引進國際物流大公司的做法予以肯定。
為了更充分地發揮園區保稅物流中心(B型)的平臺作用,緩解浦東國際機場在每年空運高峰期的“爆倉”壓力,給園區及周邊企業提供更加多元化的物流運輸選擇,上月13日,園區――香港國際機場快線項目正式啟動。蘇州虛擬空港又增添了新的跑道,香港國際機場將通過在園區保稅物流中心建立的華東地區首個貨物集散點,提供虛擬的機場空運收、發功能,將香港國際機場的服務延伸至園區、蘇州及整個華東地區。
現代物流規劃繪就發展藍圖
張家港保稅區化工品交易市場依托保稅物流園區55萬立方米的化工儲罐,建立了化工品口岸信息平臺,每天發布紐約、倫敦交易所石化產品成交價及華東、華南、華北各地的產品價格走勢,物流貿易發展迅猛,3萬多平方米的空間內云集了511家中外客商,已成為全國最大的液體化工品交易市場。該市場成立4年間利潤增長了9倍,今年可實現成交額200億元,“區港聯動”是張家港保稅物流園區的一大特色。而這個今年3月封關運作的保稅物流園區是蘇州依據產業帶總體布局而開發建設的物流平臺之一。
發展現代物流,蘇州占了地利,地處長三角,信息流暢通,基礎設施完備,這是其他地區所無法比擬的。可貴的是,蘇州人沒有沾沾自喜,沒有夜郎自大,而是積極搶抓發展現代物流的機遇,搶坐發展現代物流的頭班車。
記者從我市有關部門了解到,早在2002年,蘇州市政府就邀請同濟大學為全市現代物流產業進行科學規劃。據規劃確定的蘇州物流業發展總體目標,我市將依托港口和開發區,以區域物流為重點,以國際物流和市域物流為重要補充,以公路運輸為主體,兼顧水運、鐵路、航空等其他運輸方式,采用先進的物流管理技術和裝備,建立多種層次的,符合市場經濟規律、與國際通行規則接軌的社會化、專業化現代物流服務網絡體系。規劃給出的蘇州物流業的功能定位是:建成蘇錫常二級城市圈物流樞紐城市,江蘇與浙江以及其他省市物流交換樞紐城市和上海國際航運中心輔助物流樞紐城市。
根據目標和定位,我市將形成三條物流走廊:沿滬寧高速公路、京滬鐵路形成東西向的物流產業發展帶;沿長江和沿江高速公路形成東西向的長江水運發展軸;沿蘇通大橋和蘇嘉杭高速公路形成南北向的物流走廊。
據了解,這10大物流園將劃分為2個國際貨運樞紐型物流園、5個綜合型物流園和3個時效性區域運送型物流園。從園區選址、運輸網絡設計、市場和產業結構走向調查等均由政府規劃、企業運作。其中,2個國際貨運樞紐型物流園區分別位于蘇州高新區和昆山市。5個綜合型物流園區分別是蘇州工業園區的唯亭物流園區、張家港保稅區及張家港港區內的張家港物流園區、太倉港區的太倉物流園區、相城區的陸慕物流園區和吳江市境內的東南物流園區。3個時效性區域運送型物流園區是:常熟物流園區,白洋灣的白洋灣物流園區和盛澤鎮的盛澤物流園區。
“蘇州物流企業與制造業相互需求、相輔相成、共同發展,一方面促進了產業帶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也促進物流企業自身發展。可以說,蘇州物流園區完全是政府適應市場的產物,是規劃與市場結合的成功范例。”業內人士給予了這樣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