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豪跳躍
2007-3-16 14:49: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lili8158 關注度:摘要:... ...
第一眼望去,位于北京新源街45號的這棟4層寫字樓很難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然而對于中國快遞市場的蕓蕓眾生而言,居于其中的中外運敦豪國際快件公司(簡稱中外運敦豪)卻令競爭對手倍感壓力。
談到中外運敦豪,很難忽略掉的是這些數字:歷經18年,這個當初由中外運和DHL各出資50%創辦的快遞公司,如今營業額已經躍升60倍,服務覆蓋中國318個城市,而且持續數載占據中國快遞市場1/3以上的份額……
最近,雄踞國內快遞市場榜首的這頭巨獸忽然發力一躍,在物流業務方面邁出令人畏懼的步伐。
備件物流
2004年初,中外運敦豪開始推出備件物流這一新型業務,重點針對高科技產品進行售后維修配送。為此,中外運敦豪開始在中國設置了包括3個快遞物流中心(ELC)和16個戰略備件中心(SPC)的兩級架構,以便滿足客戶在50個大城市中2-4小時之內的快遞需求。
最新的消息是,位于上海的快遞物流中心(ELC)已經運轉了數月,位于北京的ELC也將于11月份正式投入使用。
這項業務的具體流程是:中國客戶的需求首先進入DHL新加坡呼叫中心,呼叫中心向中國的ELC傳達快遞指令,借助系統記錄,中外運敦豪可以快捷查詢到中國境內3個ELC以及16個SPC中最近的貨件信息以及最快的航班信息。根據這些信息,中外運敦豪可以按照客戶所需提供2-4小時的最及時的派送服務。
如此大手筆的投入和令人震驚的速度固然會在短期內引起不小的波瀾,但冷靜下來人們更加愿意關注,如此大的動作是否能帶來滿意的結果?
“目前這一市場正在高速發展的階段,有非常廣闊的前景。”中外運敦豪董事總經理吳東明說。在中國,互聯網的興起已經使計算機和網絡設備成為企業和個人應用最普遍的工具,由此連帶產生的備件物流需求不可小視。
7月20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京發布的《第十四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止到2004年6月30日,我國上網用戶總數為8700萬人,上網計算機達到3630萬臺,寬帶互聯網用戶數量增長到3110萬,半年增長率高達78.7%。與此同時,用戶使用電子銀行在網上直接付款比例增加,超過貨到付款方式13個百分點,達到37.9%。另有數據顯示,2004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總值預計為117億美元,2005年將達到160億美元,而且還將以高于全球水平的速度發展。
在個人消費和電子商務帶來的商機下,保障信息時時暢通無阻變得越來越重要。如果路由器、服務器出了故障不能及時修復,會降低這些消費的吸引力和企業的競爭力。基于此類需求,越來越多的高科技企業考慮為自己的全球客戶提供快速響應的售后維修服務。而隨著同質競爭的加劇,高科技企業越來越關注核心競爭力,他們更愿意將售后服務等業務外包給第三方,這為今天的快遞公司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
據統計,全球備件物流的市場規模大約有200億美元,并以每年4%的速度增長,其中,外包給快遞公司的市場容量大約80億美元,并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長。
正是看好這樣的前景,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DHL進入了備件物流領域。吳東明認為,快遞物流業務發展中,客戶的關鍵需求是有一個完善的貫通區域和全球網絡的解決方案。在這方面,DHL明顯具有優勢。在全球范圍內,DHL擁有330個倉庫、10個分銷中心,另外還在亞洲、歐洲、北美地區有3個區域呼叫中心,以及多鏈條的運輸網絡。
抬高門檻
促使中外運敦豪進軍快遞物流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競爭對手們已經率先加大油門向中國物流市場發起沖刺。
9月底,荷蘭TNT集團首席執行官彼得·貝克在上海宣布,TNT正式在上海成立中國總部,同時計劃在未來3年內增加2億歐元的投資。此前,TNT在中國的合資公司安吉天地已經占據了中國汽車物流市場不小的份額。到2010年時,TNT計劃在中國把自己的運輸車增加到2400輛,分支機構增加到100余家,中國1000多個城市提供快遞、物流、直郵的整合服務。
幾乎就在同一時間,UPS(聯合包裹)董事長邁克·埃斯丘宣布,計劃中的UPS航空轉運中心2007年前將在上海建成,其轉運中心的功能之一就是為企業提供售后維修服務。而且UPS此前已完成收購的飛馳貨代公司,一直在華開展業務,UPS希望借助后者進行物流業務的拓展。
而早在2003年12月,DHL的另一對手聯邦快遞已和廣州機場公司簽訂框架協議,其用意顯然超出了簡單意義上的亞太快件轉運中心。今年,聯邦快遞在中國的合資公司大田-聯邦快遞有限公司則宣布,設在江蘇昆山的地面操作站正式成立并投入運營,其目的是為了滿足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日益增長的進出口物流及快遞需求。
幾個老對手的戰略轉移,促使敦豪從一開始就抬高了競爭門檻,2-4個小時的承諾成為其競爭的一大優勢。由于海關效率不高,通關時間過長一直是令跨國公司頭痛的事。目前中國快遞貨物過關,手續必須齊備,才能到海關申報、放行。而客戶需要派送的時間非常短,如果等一切手續齊備再進行派送,時間已經超出客戶要求的時限。
中外運敦豪與海關溝通的結果是,根據客戶需要,中外運敦豪可以把客戶的貨放在其在海關的監管庫內,監管庫里的貨物在海關都有備案。中外運敦豪可以先從監管庫中提出貨件進行派送,之后再履行報關手續。在中國,中外運敦豪是第一家拿到這一業務執照的公司。
中外運敦豪認為,提高貨運安全保障是構成快遞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一個關鍵,這正迎合了客戶運送昂貴物品需求增多的趨勢。
目前DHL全球客戶運送的快件中有不少是高科技產品,有的芯片一個就價值幾十萬,所以快遞貨物的安全非常重要。今年4月,中外運敦豪推出“快件價值保險”服務(Shipper’s Interest Insurance)。該業務是針對快件在運輸途中因外在因素導致物理損失或丟失,承擔賠償責任的保險。在快件丟失后,客戶能夠得到更及時的賠償。“在快遞市場中,我們是正式推出這項業務的第一家公司。”吳東明說。
全方位出擊
憑借這兩項獨特的優勢,DHL獲得了SUN、思科等重量級的大客戶,但是物流市場的瞬息萬變和競爭對手們不遺余力的投入,讓DHL不敢掉以輕心。同時,DHL也面臨內部整合的問題。DHL母公司德國郵政全球網絡集團希望DHL成為在中國最有名的物流公司,而這個目標需要由DHL快遞、DHL丹莎海空運和DHL解決方案三個公司共同完成,2003年初,德國郵政將這幾家公司統一整合到DHL的名下。
“整合進展得非常順利,無論是在產品線的劃分上,還是在整個業務協調上,我們都做得非常好。”對此,吳東明顯得成竹在胸。
1999年底,全球客戶解決方案部(GCS) 在中外運敦豪成立,該部門針對客戶不同的需要設計解決方案,之后再由DHL快遞、DHL丹沙海空運和DHL解決方案三家進行配合實施方案,從而避免了多個公司分頭與同一客戶談業務的麻煩。目前DHL全球客戶解決方案部在全球、亞太和中國都有相應的部門設置,協調整體的運作。
整合后的DHL已經顯示了強大的競爭力。今年8月,DHL與西門子自動化與驅動集團簽定無限期合作協議,根據該協議,DHL旗下的DHL丹沙海空運將負責管理西門子自動化與驅動集團從德國工廠至上海的進口海運、空運及清關程序。而DHL解決方案公司,將處理西門子在德國及中國工廠所生產配件的儲存和派送。
在DHL位于上海的倉庫中,4000平方米的貨區內,任何時間西門子貨件的庫存量均高于2500件。通過公路、鐵路及國內空運的門到門運送服務,DHL解決方案每月為西門子自動化與驅動集團遍布全國各地的客戶處理約2000項訂單。所有訂單均通過連接西門子的電子數據交換系統進行處理,使西門子與DHL的倉庫管理系統互通,實現全面自動化的倉儲管理過程。
在應用DHL服務以前,西門子的倉儲、庫存及派送均由公司內部自行管理,其各個生產工廠都需要設有小型產品存儲倉庫,由西門子員工親自進行手工管理。由DHL接管及引進電子數據交換系統后,原來由19名西門子員工才能完成的物流管理工作現在由8名駐上海的DHL員工完成。
人才是擺在DHL面前的另一個問題。2005年允許跨國快遞公司獨資的開放期限已經越來越近,目前DHL的競爭對手們都在大力招兵買馬,中外運敦豪今年也已經錄用了1000多名新員工,中國快遞物流市場上的人才大戰正在展開。為此,中外運敦豪已在上海設立了一所學校,這所學校為一線管理人員提供業務培訓課程。但如何吸引綜合性的高級管理人才,抵御對手的競爭,仍是擺在中外運敦豪面前的一個嚴峻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