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珠三角看“進出”不易的中國物流業
2007-3-15 21:12: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物流業在中國作為新興產業,市場需求之旺盛、發展之迅速、潛力之巨大,足以用“黃金產業鏈”來形容。廣東省、廣州市更將物流業列為重點扶持發展產業,珠三角地區則是中國物流業最發達地區,連接港澳所形成的珠三角大物流圈輻射海內外。
今年,廣州舉辦了“國際物流節”和“空港經濟論壇”,記者藉此走訪了珠三角物流企業表明:繁華的背后是中國物流業“走出去”與“請進來”都不易。新興產業也是最需要優化的產業,致力于資源整合的產業也是最需要整合資源的產業。
雄厚的制造業基礎、興旺的商貿業、完善的基礎設施、優越的地理位置、強大的消費人口與經濟實力,這些都決定了珠三角處于物流業發展的領先位置。貨代、運輸、中轉、配送、倉儲等服務為一體的第三方物流業蓬勃發展。
——擁有國際一流空港的廣州吸引了聯邦快遞、UPS、DHL、伯靈頓等大型國際物流企業相繼進駐。今年五月聯邦快遞亞太轉運中心正式在穗開始建設。
——深圳是中國首個物流基地,物流業市場化程度最高,至今年已有五十家跨國物流公司在此落戶。
——香港是物流業最發達、管理與服務最選進的城市,已是物流業的“國際大家”。
——東莞、佛山則是貨物資源豐富、市場急劇膨脹、物流總量初具規模。
由此,市場需求導致珠三角物流企業亟待“出去”,產業升級及龐大市場容量也讓國際物流企業亟需“進來”。今年城市中兩大產業盛事:“物流節”與“空港經濟論壇”因此而生。
今年的“中國國際物流節”傳出的數據表明,盡管未來中國五年物流總量將從四十八萬億元到二0一0年約九十萬億元,屆時市場規模將與日本并列世界第二大物流市場。但中國物流業與發達國家相比,效率低、浪費大的問題突出。目前,中國社會物流成本占GDP的百分之十八點六,是發達國家的一倍多.大部分珠三角物流企業仍是用“老方法”、“土辦法”粗放式經營,而“走出去”與“引進來”都面臨很多障礙。
對于“走出去”,深圳海格物流董事長梅無極表示,勢在必行,但任重道遠。不出去就會被跨國物流公司搶占市場、收購成“棋子”。但在國內的外資公司、跨國企業很少會想到國內的物流企業,仍會沿用國際物流企業合作;中國八成的進口貨物基本是到岸支付,也相應減少中國物流企業的機會;沒有國際化的網絡;中國物流業缺乏專業人才和統一技術標準,管理仍處于低水平,難以進入發達國家并得到認可,同時也使得經營成本更高。
另一方面,“引進來”也并非都是只有利而沒有弊。東莞“南方物流”的有關負責人談到與外資物流公司“姻緣”時說,他們只盯著國內物流企業的網絡資源,對其他方面統統不感興趣;而投入巨資引進管理軟件卻未必契合國內客戶需求;外資物流企業對國內市場了解、控制能力未必比得上國內物流企業,最后還是沒談成。
業界認為,整合產業資源、提高供應鏈管理水平、挖掘第四方物流、制定個性化服務、培養專業人才是珠三角乃至中國物流業發展的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