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C的中國之窗
2007-3-15 17:16: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1月14日晚,上海新天地的Va Bene酒吧格外熱鬧,一場由新加坡人導演的Party拉開序幕。
莫文波先生對即將在這樣的場合發表官方演講顯得有點不習慣,“…讓我們一起祝福新加坡高科之窗(Singapore Solutions Centre,簡稱SSC)的明天!”作為新加坡駐上海總領事館信息產業領事兼新加坡資訊通信發展管理局中國司長,莫文波自SSC在2004年4月20日正式在中國亮相的那一天起,他就給予了足夠的期待。
政府搭臺
在很多人眼里,新加坡雖是塊彈丸之地,但它從來都不可輕視,這是一個小而有為的地方,總是讓企業界充滿驚喜。
在這個袖珍型的國度里,有一大批活力四射的中小企業,他們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踏在IT行業的浪尖上,這也成就了新加坡成為亞洲信息化程度最高國家的美名。而作為一個自由貿易城市,新加坡具有發達而完善的海空交通和電信通訊網絡,這也給物流業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基礎,因此,物流業早就成為新加坡的支柱產業之一。
在IT業的支持下,新加坡的物流業獲得了飛速的發展,在操作手法和水平上讓人不敢小覷。據莫文波介紹,目前新加坡的物流公司基本實現了整個運作過程的自動化,它們都設有高技術倉儲設備、全自動立體倉庫、無線掃描設備、自動提存系統等現代信息技術設備。莫文波認為:“信息通信技術是新加坡物流行業的主要支撐力量之一,而物流行業在應用信息技術方面也擁有許多成功的經驗。”
實際上,新加坡政府對此功不可沒。另據莫文波介紹,在新加坡政府的大力推動之下,除了政府提供的公眾網絡之外,新加坡物流企業都先后斥資數百萬美元建成了網絡技術平臺。通過這個技術平臺,客戶不但可以進行下訂單等商務聯系,在托運的貨物進入公司運行以后,客戶還可以隨時通過公司的網絡了解所交運貨物的即時空間位置,了解貨物當時所處的運送環節和預計送達的時間。
“信息通信技術還確保了貨物的安全,在各個物流公司的具體操作過程中,條形碼和無線掃描儀為貨物的安全提供了保障,使每天多達數千萬份的貨品運送準確率超過99.99%。”莫文波非常自信地報出數據。
信息技術在新加坡物流行業得以成功應用的同時,同樣培養了一大批新加坡國內的信息通信公司。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以宇博為首的新加坡IT企業已經嗅到了中國物流業的味道,開始進入中國市場,同中國物流企業進行合作。
然而,這些來中國的新加坡IT企業的規模普遍不大,絕大多數在市場上只能處于小打小鬧的狀態,而且還不乏企業之間的惡性競爭狀態。為此,從2002年起,新加坡政府便開始醞釀著如何更好地給這些企業在中國搭建一個舞臺。
為了更有效開展工作,新加坡政府把這個任務交給了新加坡資訊通信發展管理局(IDA)和新加坡資訊通信工商協會(SiTF)。2003年,這兩家新加坡單位聯合成立了在上海的辦事處,辦公地點設在南京西路恒隆廣場的IDA辦事處。
經過反復的調研和論證,終于在2004年4月,臨時辦事處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取而代之的是IDA和SiTF共同合作的成果——新加坡高科之窗(SSC),SSC的辦公地點也正式設在上海人民廣場的來福士廣場。
首批加入SSC的新加坡企業來自于4個集團,共16家。4個集團分別專注于金融服務、智能交通、物流管理、醫療保健4個領域,每個領域將由一家在中國市場擁有豐富經驗和成功解決方案的公司作為龍頭企業,帶領聯盟企業,共同開拓中國市場。
按照加入時的約定,SSC內的所有新加坡企業將提供互為補充的系列、整體解決方案,憑借新加坡IT公司在全球信息通信市場擁有的成功經驗,這些企業希望能夠讓更多的中國客戶通過應用這些解決方案,提升公司競爭力。
“SSC的成立,標志著新加坡IT企業在中國市場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莫文波說。
物流聯盟的領銜者
作為SSC重點推薦的行業聯盟之一,由宇博電子商務(IPACS e-Solutions)、文軟件(Boon Software Consulting Pte Ltd)、運通科技(Logipolis Pte Ltd)和絲諦科技(Silk Technologies Pte Ltd)4家新加坡信息通信企業組成的“物流管理聯盟”同時成立,成立于1983年的宇博公司,憑著14年的中國本土生存經驗和業績,被推舉成為該聯盟的領銜者。
“聯盟只是體現在業務方面,而不是利潤的經濟聯盟。”SSC的主任楊國先對聯盟的性質作了明確的界定,“將通過業務方面的互補,使聯盟更加強壯。”
盡管只有4家企業組成的聯盟,卻不能讓業界小視,因為個個身懷絕技。
文軟件公司的專長是貨倉管理系統,已經多次為亞洲和美國各縱向工業如化學、餐飲、藥劑、電子與電腦、消費產品、工業硬件等提供專業的貨倉管理系統,客戶包括第三方/第四方物流服務供應商、分撥配送中心與制造商。
成立于1993年的運通科技目前是亞太地區運輸物流系統解決方案的供應商。公司產品為集裝箱貨運公司和分撥配送公司服務,其集裝箱運輸系統解決方案(CTMS)被新加坡的所有上市運輸物流公司以及馬來西亞的大型集裝箱貨運公司所采用。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在全世界有1600個分部的英國運輸物流公司Exel所使用的就是該公司的分撥配送管理系統(DMS)。
絲諦科技目前在北京、上海、馬來西亞和印尼設有分公司,為亞洲國家提供廣泛的商務解決方案模式,包括財務會計、分撥配送與企業供應鏈管理、銷售點系統、流動銷售和通信CRM,產品高度當地化以滿足不同業務需求、稅務條例以及語言環境。
作為聯盟領頭羊的宇博公司也不示弱,曾是新加坡50強優秀私人企業之一。這個以提供專業的空海運信息系統起家的企業,目前已把自己的業務觸角伸到物流領域、金融領域、能源領域以及商業、制造業和政府行政等領域。其中又以物流領域的表現最為突出,最新開發的先進物流管理系統(ALS)該系統采用先進的物流企業工作流程管理解決方法,從物流訂單管理,與海運、空運、陸運和倉儲作業管理模塊的有機組合,到成本和費用核算,以及全面可視化的狀態跟蹤,為物流服務提供商提供全面的信息管理服務。
SSC的主任楊國強表示:“通過支持新加坡信息通信公司組成物流聯盟的形式,使其具備承攬各種規模和復雜程度的項目的實力。聯盟中各個公司之間的資源共享和技術合作,使得原來在開拓中國市場時單打獨斗的新加坡企業成為了一個整體,將更好地顯示新加坡IT企業在物流領域的整體實力。”
物流聯盟的成立,也讓宇博公司總裁黃升南在面對中國市場時變得更加自信,“現在我們可以為客戶提供的產品線變得更加豐富了,面對的市場也變得更加廣闊。”
事實上,該聯盟在成立伊始,黃升南便非常明確從此能為中國的物流企業開具更多的藥方:包括系統集成、物流系統解決方案、倉儲系統解決方案、集裝箱運輸系統解決方案、分撥配送系統解決方案以及零售批發管理解決方案。宇博(上海)公司總經理的鄒永慧稱:“我們會將聯盟企業的成功應用經驗介紹到中國市場,讓中國物流企業時刻與最先進的物流信息技術保持同步。”
近一年來,在宇博的領導下,SSC物流管理聯盟已經為中國和亞太區的主要客戶成功實施了廣泛的運輸物流解決方案。除中國對外貿易運輸(集團)總公司之外,還有上海亞東國際貨運、迅泰物流(上海)、上海虹鑫物流、大通國際運輸、馬士基物流(中國)、華捷國際運輸代理有限公司、索尼(中國)、瑞士理運(中國)等。
固定式與開放式
1月12日,魏彩燕從新加坡飛抵上海,一周后,她將再次踏上返回新加坡的航班。作為運通科技有限公司亞太區業務發展總監,這是她2005年的第一次來上海。她非常清楚地記得,“2004年一共來了9次上海。”
從2005年起,魏彩燕將可能改變頻繁的空中生活。因為物流聯盟的力量,已經允許她不用過多親自來中國開展業務了。
實際上,從某種意義上說,宇博已經成為和運通一樣的其它三家加盟企業的中國業務代理人。“這就是我們的固定式(Fixed)聯盟路線,”楊國強補充道,“實際還有一種開放式(Opening)路線呢!”
所謂的開放式路線,則是一種群龍無首的狀態。按照楊國強的說法,每個加盟的成員企業都是一個獨立的業務主體,其中沒有龍頭企業,這樣SSC就將充當領導者的角色。“之所以走開放式路線,其實是為了避免固定式聯盟的弊端。”
至于當前聯盟的弊端,不知是心知肚明還是尚未凸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物流聯盟的成員企業都沒有提到。“物流聯盟的這種合作形式挺好的,可以實現很好的科技優勢互補。”絲諦科技公司駐中國區總經理袁曉帆如是說。
與加入物流聯盟企業津津樂道的情況相比,沒有加入SSC物流聯盟的新加坡IT企業對于聯盟的看法卻大相徑庭。一家致力于物流信息系統咨詢業務的新加坡駐上海公司的首席顧問稱,物流聯盟只是新加坡政府的一廂情愿做法,“企業的積極性沒有很好調動起來,實際效用不大!”
對此,楊國先也坦言:“這里需要一個磨合的過程,龍頭企業一時可能難以照顧到成員的利益,而成員企業的優勢產品還沒有做好面向中國市場的準備。”這樣,聯盟的力量就會大打折扣。“我相信在今年,聯盟會做得更好的!”
另據一位業內人士透露,SSC最初選擇企業是帶有濃厚的政府色彩,對于加入聯盟的企業設立了很多條件和門檻。
據宇博公司的鄒永慧說,新加坡政府成立SSC的初衷,則是希望通過物流聯盟的形式幫助新加坡企業更好開拓中國的國內市場,其目標直指中國的本土企業。但實際上,物流聯盟現在還很難獲得如期效果,主要原因是中國本土的致力于物流行業的IT企業已經很多,這些中國企業的競爭已經到了白熱化的程度,紛紛采訪價格戰策略,而這一現象是新加坡IT企業最不原意看到的。
所以,SSC的物流聯盟的成員企業只能維持過去的生存方式,那便是繼續把原來在新加坡的國外客戶帶到中國。于是,在重新調整策略后,再次把目標鎖定為在中國的跨國公司。這似是走了一個迂回。
除了業務上的嘗試外,最近又傳出一則消息:2月28日,SSC將舉行新一輪的招商大會。至今未能加盟的很多新加坡IT企業赫然在名單上。曾經非常嚴格的條件限制,這次又盛情邀請這么多企業參會。
推介會的消息得到楊國先的證實:“本次推介會針對兩類新加坡企業,一類是在中國有一定業務基礎的,另一類是剛剛踏入中國市場的,這兩類企業我們分別給予不同的優惠政策。”
“SSC可能又在嘗試新的模式吧!”業內人士已經開始猜測著,但仍不知道這次SSC又打算走哪種模式哪條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