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發展戰略與規劃案例

從廢銅爛鐵中走出來的小鎮傳奇

2007-3-15 15:57: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依靠回收廢舊銅料起家的店口五金行業,在經歷了汽配五金的時代之后,已經祭起了多元化發展大旗,而資源瓶頸是店口必須面對的問題。
    “我們將從這里越山南拓。”在店口鎮政府大樓的辦公室里,酈耀鐘透過玻璃窗將手指向南邊的一片山體,眼神里充滿期待。作為主管工業的副書記,酈耀鐘深知這一工程對店口鎮發展的重要性。
    從20世紀70年代發展起來的店口五金,經過30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我國最大的五金產業帶之一, 2004年全鎮實現工業總產值280億元,全鎮GDP實現50.76億元,擁有五金機械企業1580家,鋁塑管企業1102家,其中超億元企業已9家。
    五無困境
    店口鎮位于諸暨市北邊,一條浦陽江穿鎮而過,總面積105.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1萬, 轄69個行政村和2個居委會。走進店口,無論村子里,街道邊,都能聽到轟隆作響的車床聲。整個鎮子就像一間巨大的車間。
    “店口鎮的五金產業是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發展的。”酈耀鐘說,店口鎮的五金產業起步于70年代初。當時在余姚工作的一位店口人,將小五金能賺錢的信息傳回了店口鎮。那個年代正是吃不飽穿不暖的時候,店口鎮新一村的黨支書得知該消息后,立即前往余姚參觀,回來之后立馬辦起了村五金廠。
    沒想到出師不利。五金廠開辦之后,不但得頂住巨大的政治壓力,很快又遇到無資金,無設備,無技術,無銷路,無原材料的”五無”困境。
    面對諸多困難,店口鎮的干部并沒有退縮,而是帶領群眾進山砍柴,用買柴火掙來的幾千元錢,做了村五金廠的第一筆流動資金。資金有了之后,原料也面臨困境。在那個文化大革命還沒有結束的年代,有錢買不到東西是經常的事情。
    “那個時候,店口人的眼里只有銅。”店口鎮政府的蔣燦源笑言。很多從沒走出過山里的店口人,冒著“走資本主義道路”的危險,開始四出采購。甚至向走家串戶做生意的“換糖擔”換銅。而一些在上海,杭州等工廠打工的工人,也悄悄將工廠廢棄的邊角料帶回宿舍,等積攢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再將這些銅片穿在身上運回店口。
    海亮集團董事長馮海良,至今仍對當年的情景記憶猶新。“當時很多人都在做廢銅爛鐵的買賣。”在店口五金行業剛剛興起的時候,他承包了一家糖煙小賣部,同時也兼營著買賣廢銅爛鐵的業務。就在廢銅爛鐵的買賣中,馮海良有了自己的第一桶金。發展至今,海亮集團已成為中國最大銅加工企業。
    “化油器修理包”的成功投產,標志著店口鎮五金行業在技術方面實現了突破。面對發展初期的技術窘境,店口鎮農機廠專門派出技術骨干出外討經,回來之后,奮戰了三個多月,終于做成這一設備。此后,各村辦的企業人員輪番到農機廠進行培訓,結業后,先從較簡單的銅螺絲,銅接管做起,逐漸培養了一批技術骨干,帶動了店口五金產業的發展。
    “政策的轉變使店口鎮的五金產業開始騰飛。”酈耀鐘介紹,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全國的個體經濟開始啟動,萌發。僅僅兩三個月時間,店口的五金企業就從40余家發展到1000多家。一些在集體企業中學到一技之長的人員率先在鎮上臨街的地方建起了店面,進行前店后廠式的生產。
    循著這樣一條發展之路,現在的店口五金行業已經改頭換面。發展成以銅加工、制冷配件、家用中央空調、汽車零配件、新型管材管件為主導的多元化產業格局。店口也已成為“全國百強鎮”和”浙江省綜合經濟實力十強鎮”。
    渠道為王
    “全國每個地級市,都有店口人的門面。”酈耀鐘說這句話的時候充滿底氣。而這樣一個局面,則是店口人一步步用雙腳跑出來的。
    店口人稱呼出去跑供銷叫“跑外”。店口發展五金產業的初期,為了打通五金銷售渠道這一瓶頸,一批祖祖輩輩沒有出過鎮的店口山里人,走向外面的世界,開始艱難而曲折的供銷員之路。沒有人統計過那段時期有多少店口人外出“跑外”,但今日店口的繁榮背后,這批人功不可沒。
    “沒有擔心過貨物賣不出去。”浙江百事得塑膠有限公司的董事長陳鐵祥介紹,當年店口村子里只有兩種人,一種是開五金企業的,還有一種就是做五金銷售的。大家都是親戚或朋友,彼此之間相當熟悉。
    店口的五金行業在無形之中實現了渠道扁平化。企業們不需要自己投資一分錢建設渠道,更不需要發展全國總代,地區代理等等。只需要一個電話,便能將貨物鋪到全國任何一個城市。這樣一來,企業可以更加專注于生產。另外,由于省去了中間代理環節,節約了大筆成本,無形之中也提高了企業的競爭力。
    除此之外,1994年建設的中國南方五金城更像店口的一張名片。全國各地的采購者經常慕名而來。五金城占地1.5平方公里,十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水暖、管件、汽配、制冷配件、銅加工等8個類別的近3000多個品種,各類門市部3000多間,2004年市場成交額達50多億元。
    “我們能在這找到客戶。”來自溫州的范先生表示,店口五金城在行業內名氣較大,選擇來到這里發展,會有很多的機會。而記者在市場內看到,五金城內來自外地的商戶不在少數,除了溫州商戶,還有上海,杭州等地的商戶。據蔣燦源介紹,市場內有很多來自溫州的商人,在這邊投資建廠或者租用門面做起了五金生意,而貨源也直接從當地的企業進,很多外地前來采購的商人,會直接去市場找貨,這樣一樣能賺到錢”。
    占據了國內的渠道之后,店口的企業們也開始大力發展外貿渠道。 “今年我們的外貿要做到一個億美元左右。”海亮集團總裁辦公室副主任姚慧向記者介紹, “我們從2001年開始做外貿,當年外貿總額170萬美元,隨后2002年是450萬美元,2003年增長到1880萬美元,2004年則達到了6300萬美元。”從這一系列的數字中,不難看出,海亮的外貿增長從2003年開始加速,而姚慧認為,外貿的增長主要因為產品質量的進步。另外,對進出口業務逐漸熟悉,企業內部管理的完善何國際知名度的提升等因素都促使外貿逐年的增長。
    浙江百事得塑膠有限公司以生產水暖管道,金屬暖氣片為主,去年出口300萬-500萬美元,產品銷往俄羅斯,韓國,阿聯酋等國家。 “上個月擁有了自己的外貿權。”百事得的董事長陳鐵祥顯得非常高興, “現在我們的精力將主要集中在對外貿易上,因為國內的市場開始趨于飽和,而且外貿的利潤相對國內也要高一些。”
    為了發展外貿,位于店口的一些企業紛紛在大城市設立窗口。中國萬安集團在上海浦東設立了主營國際貿易的公司,主要負責經營萬安汽車零部件的進出口業務和中外合資經營,合作生產等。而海亮則將上海中融大廈的整層買了下來,成立了海亮集團上海有限公司。
    不過,浙江名仕管業有限公司在對外設立窗口上,卻選擇了回歸。據名仕管業的辦公室主任湯大興介紹,以前名仕為了發展外貿,將營銷中心開在了杭州。然而,在杭州的客戶由于見不到他們的廠房,對他們的生產能力有懷疑,無奈之際,名仕的營銷中心只好選擇了回歸。
    多元發展
    “店口是一個多元化的產業結構。”酈耀鐘介紹,從最初的五金機械,開始發展,店口現在形成了由銅加工,制冷配件,水暖管件等相關產業組成的多元化結構。而這些產業都與銅,鋁等原材料有關,依靠的正是店口雄厚的五金產業基礎。
    大型企業之間形成了互相協作,互相配套生產的交互式生產。而家庭作坊式車間,則成為各個龍頭企業的加工點,負責其中一道或幾道工序。
    馮海良曾經在朋友的辦公室被“抓”。他企業生產的銅管為朋友的空調配件廠配套,而恰好有次兩根銅管質量不過關,造成空調泄漏。雖然銅管只需要幾塊錢一根,按照行規,馮海良仍被罰了4000多元。“我們的產品很多都能在當地銷售。”姚慧表示,海亮集團可以為本地的很多企業提供銅管,銅棒等產品。
    一些家庭作坊式企業也承擔了產業鏈條上低附加值的環節。在訂單旺盛的時候,許多大企業會將生產的某個環節下放給小企業做。
    “訂單來不及做的時候會選擇外包。” 銘仕管業有限公司的湯主任表示,不過,這些小規模的工廠普遍質量控制得不是很好,因此重要的訂單,我們不會讓他們生產。另外,我們也會挑選我們的加工點,主要取決于它的技術,質量以及信譽。久而久之,我們會形成自己固定的加工點。
    對于萬安集團來說,他們對供應商的管理更加嚴格。中國萬安集團是中國知名汽車零部件生產商,目前已經為中國一汽,東風,沈陽金客,江淮汽車,金龍客車,上海申沃等全國十多家汽車廠配套生產零部件。萬安集團的總裁助理顧一帆表示, “萬安集團在店口采購大量配件和原料,由于汽車行業的配套標準比較嚴格,我們都會重點選擇一些企業做我們的上游供應商。” 另外,地理上的優勢,對萬安管理自己的供應商也非常便利。 “幾乎隨時可以找供應方的老總聊天。”顧一帆笑言,大家都是熟人,溝通上會比較容易一些。
    “產業形成了規模,有了名氣,客戶會自己找上門來。這是產業集群的優勢,但另一方面,企業大量聚集在一個地方,也造成了競爭日趨激烈,產品利潤往往被壓到了最低點。”陳鐵祥覺得,在一個產業聚集地區,壓力與動力同在,不發展毋寧死!此外,企業多了,也難免出現不遵守市場規則的情況。湯大興介紹, “前幾年,銘仕就發現有小工廠冒用他們的品牌進行生產,直到現在還在跟他們打官司。”
    正是集群帶來的競爭壓力,各個企業都在加快自身的發展。而技術改造則成為每個企業的必修課。據酈耀鐘介紹,去年店口引進了1000多萬美元的國外先進設備。全鎮技改項目155個,共投入15.8億元,比往年增長了135%。
    除了通過技術改造加強企業實力,還有一些企業也開始了轉型之路。“轉行做水暖設備很高興。”陳鐵祥笑著說,以前做汽車配件,螺絲,螺件,油嘴等等,量總是上不去,而水暖設備的需求非常旺盛,利潤率也保持在5-10%左右,做起來舒服多了。
    “鼓勵店口企業多元化發展。”酈耀鐘表示,店口企業應該加快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大力發展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產品,提高企業與地區的核心競爭力。
    資源瓶頸
    在店口企業們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諸多困境。如電力緊張,原材料上漲,人才缺乏和土地供給不足等等。宏觀調控和要素制約的加劇,使得產業結構的深層次矛盾日益顯現,企業發展成本不斷抬升,利潤空間縮小,資源環境的壓力進一步加大。
    “現在的銅價變化無常。”海亮集團的姚慧表示,2003年底,為了抵御銅價變化太快的風險,海亮集團做起了期貨,利用套期保值工具,防范可能出現的風險。而在以前,國內銅價和國外并無太大差別,現在卻變得撲朔迷離。像浙江上虞的新鵬銅材有限公司就是因此倒閉。
    “我們只能自己消化。”陳鐵祥表示,原材料價格現在很不穩定,產品賣價卻基本維持不變,企業的風險相對變大。酈耀鐘認為:“原材料的上漲對店口企業影響很大,對企業而言,應該加大出口,進一步調整產業結構。”
    “我這兒什么都不缺,就缺管理人才。”馮海良對人才的渴求實際上也是店口企業家們的心聲。很早的時候,馮海良曾用編織袋裝了60萬現金,專程去外地尋聘專家。到現在,集團已引進了各種中高級專業技術人才350多名。
    不止馮海良,萬安集團的董事長陳利祥,為了人才,也曾經上演過現代版的三顧茅廬。 2003年夏天,顧一帆正享受著退休后的休閑時光,卻接到萬安集團總裁陳利詳的電話。盛情邀請他去萬安集團任職。“家人當時都不怎么同意,我也沒想跑這么遠去工作。”顧一帆回憶起當時的情景,到陳總要登門勸說我的家人時,終于被他的真誠感動,來到了萬安。
    “現在勞資雙方有時候會有一些矛盾。”銘仕管業的湯大興介紹,生產管件是勞動密集型的產品,需要大量的工人。如果客戶的訂單來得多,又有時間要求,趕工就不可避免,碰上大熱天的時候,廠房溫度非常高,很多工人都會有意見。我們現在做的就是適當的給員工提高補助,熱天的時候給他們配個電風扇等等。不過,現有的利潤水平使我們對工人的工資上漲空間有限,不可能無限制的采取漲工資的方法。
    不過,相對原材料上漲和人才緊缺等因素,近期內最讓店口企業家們心憂還是土地資源的緊缺。
    在銘仕管業有限公司的廠區,記者看到,銘仕的土地利用率已經達到飽和,原先放自行車的車棚,現在已堆放著小山似的各種貨物,倉庫也改造成了車間。另外,連廠區門口的一片綠地,也已經用作了堆放煤堆的地方。
    “名花有主了。”湯大興望著圍墻外的一片空地,無奈地表示, 去年企業需要擴建,向鎮政府申請120畝土地,結果報到省里也沒有給批下來。“土地批不下來,企業就只能原地踏步。” 陳鐵祥也有同樣的苦惱,望著擁擠的廠房,同樣只能露出一絲苦笑。
    2004年宏觀調控以來,中央嚴格控制土地。而其中,工業用地對農業用地的不斷蠶食,便是控制土地資源的原因所在。不過,據蔣燦源介紹,現在江浙一代的農民都沒有種田的心思了,隨便在哪打工也比種田掙得多,即使政府給種田的農民補貼,也提不起他們種田的積極性。
    酈耀鐘表示,店口鎮政府目前正在抓緊審定《店口鎮空間總體發展規劃》。千方百計克服當前土地緊缺的困難。而越山南拓工程的建設,將大大緩解店口企業發展面臨的困境。
    吳巍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