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本 和諧共贏 不斷走向輝煌的德利得物流公司
2007-3-14 18:52: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訪德利得集團董事長王學利先生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民營經濟在東南沿海開放地區已經如火如荼,但在渤海灣地區還是新生事物。天津德利得集團有限公司就在這樣的環境下誕生了,如今它已經成為渤海灣最大城市天津一家赫赫有名的民營企業。從誕生之日起,天津德利得集團就顯示了其卓越的創新能力,當年實現銷售收入過億元;十年過去了,“德利得”的財富已達18.3億元,成為渤海灣地區民營經濟的領跑人之一。
——摘自《經濟日報》
十月的北京,美麗的鮮花吐露著芬芳,勝利的紅旗高高飄揚;秋風麗日,給人一種溫馨和暇意;滿城喜慶,給人一種力量和豪情。十月的一個早晨,在德利得物流運營總監惲綿先生的精心安排下,我們終于有幸和“德利得”的掌門人——王學利先生在北京中國大飯店開始我們的訪談。
初見王總,給人的印象很深,他不像一個身價十多億的大老板,沒有那種拒人千里之外的傲氣和霸氣,有的只是常人的親和與長者的慈愛;他更不像一般意義上的企業家,他思維敏捷,言語精練,邏輯性很強;他的膽略、氣魄和胸懷無不使聽者所敬、后者生畏。與他談話,啟迪智慧,如沐春風。
經濟界權威人士評價,“德利得”的十年發展已經成為民營企業踏實積累,守法經營,實業報國的典范,也逐步成為民營物流企業做大、做強的樣板,“德利得”企業現象應當成為民營企業發展的范本之一。為此,本刊記者于2005年10月17日對德利得集團董長王學利先生進行了專訪。
記 者:王總,您好!首先非常感謝您在百忙當中接受我們的采訪。在天津和全國,德利得物流名聲雀起,有人稱之為德利得現象,請問您創造這一現象的秘訣是什么?同時您的經營之道又有何獨特的地方?
王學利:實際上我覺得我沒有什么獨到之處。只是一直有一個堅持——堅持只做陽光生意,只積累陽光財富。這也就是我們一直以來的經營理念:“德為商之本,利國方興業,得道能求存”,德字當先,以德經營,以德用人,誠實守信!這是企業能夠長足發展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同時,我在企業成立之初就制定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然后在高管層對每個人實行“食補經營”。員工在公司里面工作就跟給他自己干一樣,因此他們干的比我還賣力。大家責任、權利分明。三是,我們一開始建立就是股份制企業,是各自優勢的共同體結合在一起。就是說,我出資本,與大家的無形資產、IT、團隊結合,形成股份公司進行發展。一開始就奠定了這個基礎,有了這么一個很好的基礎,有了這么一個很好的團隊,有IT做支撐,有一個非常好的思路,有一開始的布局,大家都能夠為共同的發展發揮出各自的特長、優勢,那就是三個臭皮匠,頂上一個諸葛亮。
記 者:在企業的經營中非常注重人,以人為本。德利得在開始運作的時候就把這個理念灌輸進來?
王學利:對!因為我覺得企業的發展關鍵之一是我們自身的專業人才、綜合人才相結合。我的原則是:不干預他們的經營。就是說,你完全可以獨立自主,有困難的情況下來協調解決。我們能放手讓經營團隊去發揮他們的作用。
記 者:就是非常的信任,能夠用人不疑。完全信任、相信他的能力。
王學利:對!
記 者:一個企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優秀人才的參與,剛才您也談到了團隊里面始終“以人為本”這個理念。然而不少私營企業是任人唯親,管理比較有隨意性,尤其是一些家族企業。大陸的一些企業在這方面有嚴重的弊端,他始終以個人的意志作為管理的理念,您對管理是怎么看的?也就是德利得的用人之道是什么?
王學利:關于優秀人才的問題,我覺得家族企業一般在同等條件下當然可以考慮家族中的優秀人才,但是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家族的人才可能就跟不上企業人才的需求,這時候就必然要社會的人才來充實這個企業,發展這個企業。這個時候我們的原則就是不管是家族的人才還是社會的人才,只要你是綜合人才、專業人才、管理人才,你是這種優秀人才,那我們就聘用,不管是親戚還是社會人士,是同等的。誰的優勢大誰就進來,擇優錄取、能上能下。我們的團隊我非常滿意,個人的素質非常好。例如,一個企業有好有壞,有可能這個公司賺錢那個公司虧損,虧損要找出虧損的原因,但是不管怎么說你要承認現實,你虧損沒有完成任務,那你就要承擔責任,承擔你無形資產的責任,你就要有個說法,而且你下來得心情平靜。我們的人在這方面很成熟,有責任心和擔當力,所以說我們的這個班呢還比較完善,基礎打的非常好。
記 者:我想問一下您的子女或者親人有沒有在這個班子中任職的?比較重要的崗位?
王學利:沒有,只有我的愛人在天津物流公司擔任董事長,但她從來不管具體事務,就只是一年參加一兩次董事會,除此之外我們所有人都不參與經營,只是他們有什么困難需要我們與上邊協調的,我們給協調,其他的我從來沒有做過在那里簽字說給報銷這類事情。
記 者:與咱們家族沾上親戚關系的人有在里面任職的嗎?
王學利:沒有!一個也沒有。就是說他有親戚朋友的也是讓他通過進行人事部門招聘,符合我們要求的上,不符合的不上,堅持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用才、愛才原則。
記 者:中國物流企業的現代化程度還是比較低的,據我了解德利得的情況可能要好些?
王學利:對。中國現在物流界有百分之七八十根本不是真正的物流企業,而只是一個運輸公司或者一個倉儲企業。
記 者:談到物流企業的差異,我想問一下德利得物流的信息化,現在達到一個什么樣的程度了呢?
王學利:我們的信息化程度已經跟國際接軌了,我們不能說超前但是可以說已經跟國際上完全并行、接軌。如果不能接軌,500強企業比如說可口可樂、雀巢這些跨國公司不可能去跟我對接。我能跟他對接拿到這些訂單就說明我跟他對接是沒有問題的。
記 者:前不久我們中國物流行業協會下屬的中國國際物流中心也建立了自己的黨支部,我們知道德利得很早就建立了自己的黨委。您對新形式下加強黨建工作有什么看法?您本身是共產黨員,您入黨多長時間了?
王學利:我是92年入黨。我本身是黨員,我覺得在一個企業里面,黨委把關決定能不能入黨的問題上無論是國企還是私企都是非常重要和嚴格的,一定要是積極分子而且一定要能管理好自己起到帶頭作用,思想進步政治上可靠的人,確確實實能做到這些才是合格的黨員。我想德利得物流也不例外,因為如果說是黨員就是比群眾強,這是沒有什么商量、一定的。如果現階段他達不到這種標準,那么就不能夠作為黨員,就得排除出去。我們在天津市是首家成立黨委的民營企業,在98年7月1日成立的黨委,我們建立黨委之初也有很多這樣和那樣的說法,一開始連牌子都不讓掛,我們掛完牌子罰錢,后來我找到各部門才把這事情平息了。7年以來,集團黨組織不斷的發展,目前集團黨委下設5個支部,基本上涵蓋了集團經營決策崗位和關鍵技術崗位,子公司家家有黨組織,組織建設不留空白。我是黨員所以我知道,作為黨員就會就應該在困難面前一馬當先,我認為我是這樣做的,其他黨員也是這樣做的。給你舉個例子,在2001年年底春節,我們有個企業產品要出口,國外的船期到了,正趕上大年三十,二十九、三十、初一、初二,四天,初三要裝走。如果說船來了貨不能裝走那么我們就會損失300萬,不但是300萬的損失,還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失去國際信譽。這些問題怎么辦?這個是突然的,原來是說過了春節船才到,可是正好來了,來了以后當時工廠上千號人提出放假,過節。可是等過完節船就走了,這怎么辦?當時集團黨委馬上就說,黨委來成立班子,到底下開黨委會,開黨委擴大會,看看我們的黨員是不是能夠在關鍵的時候站出來。這樣我們開了一個現場會。我們當時確確實實沒想到,將近180名黨員,只有四個人沒有在,其中兩個人出差,其他的人全部回來了,而且沒有怨言。他們說這個時候才是黨考驗我們的時候,在這個時候我們不干誰干?我們不做誰做?我們一定要把這個工作完成,我們黨員一定要搶先完成這項任務。國家規定節假日是三倍工資,公司決定給大家五倍工資,黨員說“不行,我們一定要按著標準走。”事后,公司決定給大家一定的補助,大家說:“這些交給黨委,作為黨委活動經費,我們不能要!”這個時候確確實實看到了黨委的作用、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記 者:關鍵的時候確實體現出來了。接下來我想問一下,2000年,德利得集團創建了德利得物流公司,請問您當初選擇投資物流業最初的動機、想法是什么?
王學利:大家都知道中國在近十幾年里開始崛起,在這崛起當中,物流是最落后的。有問題也就有機遇,這也是未來中國物流發展最大的潛力。看到發達國家,比如說北美。北美的物流成本,一般最好的企業,要占12%-15%,歐洲的企業,管理的好的,大體上也在這個程度上,也在12-15%,最多也沒有超過18%。我們中國的企業管理的最好的在22-26%,一般的都在將近30%左右。為什么呢?布局不合理。綜合的計劃不夠,而且企業還是延續過去國有企業的模式,基本上各方面配備的都非常全,“小而全”,這樣,人員多,出的力度不夠,而且熱情不足,相互扯皮的太多。所以造成關聯成本、協調成本、綜合成本大大提高。這個就說明在中國的快速發展當中,物流是未來的前景。這個大的潛力在這里。我剛在韓國參加一個中日韓三國的研討會,韓國政府打算出臺一系列政策支持。中國企業光是大家叫,真正實力還是不到。如果說盡快的給予真正的物流企業、有發展的企業一些政策的支持,給一些快速的幫助,讓它盡快的成長起來,可能對國家和我們各方面都有好處。
記 者:接下來我想問一下您對中國現在物流的形式和發展空間怎么看,中國物流業的現狀給德利得帶來了什么樣的機遇和挑戰?
王學利:我覺得中國的物流市場潛力非常大,而且將來物流對國家的利潤的空間也是非常大的,現在目前對國家來講是7.8-9%之間,國家今后可能光物流這一項就能發展到10%,這個空間是肯定的,這個空間也是將來國家財稅的投入,也是將來企業發展的很大一個潛力。這個潛力是很大的,這是其一;其二,給德利得公司帶來哪些機遇呢,我認為畢竟德利得是中國的企業,了解中國的企業文化。我剛才說了,我們這個理念作用很好,我們能夠跟國際接軌,我覺得這可能是我們發展的一個最好時機。
記 者:那么它面對什么樣的挑戰?比如說今年物流業全面向國際開放,那么外國企業進入中國市場后對國內物流企業有很大的沖擊,我們是否應該采取一些措施來對國內物流企業進行適當的保護?
王學利:我覺得保護是一種落后,無論是面對什么問題和困難我們都不能夠逃避,要努力想出應對和解決的辦法,這樣才能夠成長和發展。隨著改革開放和中國加入WTO國際跨國公司進入中國市場參與競爭是必然的,實際上國外企業早就變相的進來了。現在已經不僅是跟國內競爭,更多的是與國際競爭。跟國際競爭,國際跨國公司有跨國公司的優勢,我們有我們的優勢,我們不能拿實力跟國外的跨國公司來競爭,這個是我們競爭不了的,但是我們可以發揮我們的特長,我認為我們的優勢有四點:第一點,我們了解中國的文化,我們本身有一個情感問題,中國是一個情感國;第二點,我們的系統綜合的能力水平布局合理;第三點,我們綜合成本肯定要比國際上低多的多,可能只有它的20%;第四點,我們企業發展是全員經營決不是某一個人或幾個人,在國外的跨國公司里,中國人永遠只是給它打工,而在我們的企業里你是主人。
記 者:要有主人翁的意識。
王學利:對!
記 者:我想再問一下,您經營的物流企業迅速的取得成功,積累的最重要的經驗、心得和體會是什么,這方面您能不能談一下?
王學利:我覺得現在到不是說迅速的取得成功,而是我們的框架、基本布局已經起來了,就是說能夠快速發展了。我認為公司能夠快速發展與以下幾點是分不開的:第一,要誠實守信,這是我在一開始就強調過的。我們將美德和誠信作為全體員工的精神核心。因為美德和誠信是一個人、一個企業立足于社會的必備條件,尤其是在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第二,創新,我們能從10年前負債1500萬的小企業發展到今天,跟經營理念、經營方法、經營內容的不斷創新是分不開的,創新是企業發展的原動力。第三,我們有專業的團隊。第四,我們的布局合理,大家能夠相互溝通,大家都能夠把共同的點想到一起,這是企業能夠快速發展的基礎。他們心情愉快,工作效率高。我從來不干預他們,他們只是有什么困難需要我,我一般來講沒有給他們增加什么困難。
記 者:您扮演的是救火的角色,他們有什么困難找您?
王學利:救火是過去,現在不存在什么救火了。中國本身是發展中國家,因此在發展中有有些法律、法規方面還不完善。在有些時候他們在政府部門政策上、協調部門協調上受到了阻力,這個時候可能就需要我進行協調。
記 者:協調官的作用?
王學利:對,協調官的作用。
記 者:德利得物流近六年的發展,您對它的發展是否滿意呢?
王學利:我對于我們企業的發展是很滿意的。我覺得我們企業的這種發展應該來講,第一年是打基礎,第二年是布局,第三年是上升,第四年要開始獲利。就是說我們從04年05年開始盈利。我覺得通過這幾年的發展,物流已經從原來不是我們集團的主業變成我們的主業了,所以說我們集團從各個方面要全力支持它的快速發展。
記 者:現在集團以物流為中心,其他的產業服務于物流企業?
王學利:集團還有集團的主業,但是下一步我們要成立物流集團。
記 者:就是單獨把這一塊拿出來?
王學利:對。
記 者:物流業在集團中起到什么作用,剛才您也談到了,我希望您能夠再詳細的說一下。
王學利:我覺得物流這種延伸服務,越做越大、越做越寬、越做潛力越大,越做越可做,因為物流是快運,然后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將來形成第五方物流,這是越做越寬的事業。
記 者:這就是您的目標?
王學利:對。
記 者:物流對整個集團的益處,促進集團的各項事業的發展,加快企業迅速擴張的步伐,做成百年企業,您有沒有這樣的理想?
王學利:是這樣,我剛才講了,我們在做的不是我自己的企業,我上來做這企業就是做股份制企業,就是大家共同發展的企業,也沒有想過只做三年、五年、十年,我們的想法就是做百年企業。
記 者:就是要把它做成一個百年企業?
王學利:對。
記 者:下一個問題,剛才也談了做百年企業是最重要的一個打算,那么您現在有沒有一個五年計劃、十年計劃?主觀上的想法或者是已經寫到紙上的?
王學利:有,一個企業如果沒有計劃就沒法實施,沒有規劃就沒有發展。我們肯定有三年如何發展、五年如何發展,到十年如何發展……肯定要有幾步來發展。我們每一步都是按照我們的布局來完成的。
記 者:這個布局、大綱是不是也是董事會研究的?
王學利:對,它是整個班子研究通過的。
記 者:它的科學性和可行性是不是也有經過專家認證?
王學利:對。
記 者:因為這個對企業的指導性是很強的,必須要沿著規劃走。
王學利:對。
記 者:今后集團將物流這方面單獨拿出來之后,您認為對其的投資力度將怎樣呢?
王學利:自我們將框架搭起來之后,集團已經在無條件的支持了。
記 者:接下來咱們是不是還要與國外的企業進行合作?
王學利:這是肯定的。目前來講物流本身是競爭又是合作,用合作促競爭,所以要全方位的合作。
記 者:上次我們在采訪某外資物流企業負責人的時候,他們說亞太地區他們比較了解,中國也是他們最了解的。我們問他這句話是針對國外企業還是國內企業說的?他們說現在是針對同等的國外企業說的,不過下一步是針對中國企業說的。意思是他們要占領中國整個市場。
王學利:我覺得有些跨國公司到了中國他的實力確實很強,但是他在中國不一定能完全起來,因為他可能人員、文化、地理、環境的綜合實力不占優勢,他不一定了解中國的國情。這個時候就跟打仗一樣,異地作戰他不了解地形這些綜合的東西。這些先天的不足會讓他們比較被動。因此,我們未必不能取勝。
記 者:但是他用的都是中國的管理,管理層都是中國人。
王學利:是啊,但是有項目中含有幾項,你丟了兩分,也還是不及格啊。
記 者:好的,今天的采訪就到這里,非常感謝您!
王學利:物暢其流,精誠合作,中國的物流業大有希望,中國的強大即將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