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企業物流案例

新疆公主的一條龍

2007-3-14 18:00: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閆秀蓉
    在北京王府井的東方新天地商城里,你會注意到這樣一家商店,她的品牌是一個大大的數學符號“л”,中文寫作“派”。這里只出售純棉襯衫,價格比一般的知名品牌貴,而且從不做廣告。當眾多知名的服裝品牌紛紛圈地開店、希圖增加銷售額的時候,她依然保持在全世界開設這惟一商店的姿態。
    更加奇特的是,這家公司的業務涵蓋了棉紡、梭織、針織、染紗、后整理及制衣、銷售等各個環節,生產工廠遍布世界各地,并且在新疆種植棉花。
    這家公司名叫香港溢達集團,在10個國家擁有47000名員工,每年向Hugo Boss,Eddie Bauer和Tommy Hilfiger等公司供應6000萬件襯衫。2003年,溢達銷售額達到5億美元,被《福布斯》評為世界上最大的純棉襯衫生產商,她的女老板楊敏德也因此獲選進入世界商界50位女強人行列。楊敏德是麻省理工學院的數學學士和哈佛商學院的MBA,也是今天香港前三位最有影響力的商界女性之一。
    美國斯坦福大學全球供應鏈管理論壇主任李效良教授說:“香港有兩間公司在供應鏈管理方面在全球都很知名,但兩家的做法完全相反:利豐是把一切都外包出去,而溢達則是從頭到尾串成了一條龍。很有趣的是,兩家到目前為止都相當成功。”
    世界生產線
    1978年,大病初愈后的楊元龍(楊敏德的父親)難耐退休寂寞,重出江湖成立了溢達公司,員工只有楊敏德一人。根據溢達以低價取勝的原則,楊元龍沒有選擇在香港生產,而是將目標瞄準了當時還貧窮落后的中國。
    1978年正是中國剛剛改革開放之時,多年的紡織經驗讓楊元龍意識到,中國的經濟發展首先會從紡織行業開始,因為這個行業最容易幫助國家實現外匯平衡。“紡織服裝業是低投入,高回報行業,1塊錢的投入可以有14元的回報。”至今,楊敏德回憶起創業之初時仍對父親的遠見深表欽佩。
    溢達幾乎成為最早進入中國的外資公司,兩年后,世界聞名的耐克品牌才在北京成立了第一個辦事處。
    事實證實了楊元龍的遠見。如今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紡織服裝生產和出口國,溢達在中國的公司也從一家變成了多家,其最大的子公司——廣東溢達紡織有限公司從最初投資的396萬美元增長到年總產值2.5億美元,出口超過兩億美元的大型紡織企業。
    楊元龍沒有想到的是,在中國最初的迅速發展到后來卻演化為羈絆。
    1978年,溢達選擇了江蘇省無錫光明廠,開始做補償貿易。那時中國還沒有外商投資法,外商要在國內生產,只能從事補償貿易,把一些機器運來作為投資,作為回報,工廠將一部分產品送給溢達。憑借低廉的價格,溢達很快找到了穩定的訂單源,產量一并快速增長,到1981-1982年間,溢達從國內的出口最高超過了100萬打。正當溢達雄心勃勃準備擴大產能時,麻煩從天而降。
    當時溢達的訂單主要來自于美國,由于中美兩國之間還沒有配額協議,美國開始限制溢達的出口。為了確保貨源,溢達不得已選擇了在海外擴建生產基地。馬來西亞、牙買加、毛里求斯等擁有充足紡織配額的國家,成為溢達首選的工廠落址國。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溢達先后在馬來西亞、斯里蘭卡、新加坡、牙買加、毛里求斯、菲律賓、臺灣開設了工廠。后來的事實證明,這種延長的鏈條給溢達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好處。穩定的產能不斷地幫助溢達增加大客戶的名單,很快,溢達成為Tommy Hilfiger,Abercrombie & Fitch, Nordstrom, Marks & Spencer, Nike, Polo, Hugo Boss等眾多世界一流名牌時裝商的OEM提供商。分散的工廠還能夠應變特殊情況,楊敏德說:“去年薩斯期間,我們的訂單就沒有受任何影響。”
    但是,當年溢達卻為這種生產付出了昂貴的代價。曾經有一個國家,溢達剛把機器運到,當地就發生了動亂,溢達雇傭的工人全部走掉,連設備都被丟棄。在牙買加,溢達也有不痛快的經歷。當時客戶一般希望用美國制造的布料做襯衫,1982年溢達因此來到牙買加。牙買加盡管有充足的配額,但是當地走私毒品嚴重,過往的船只和車輛中經常會被人夾帶毒品,被有關部門稽查,影響企業的正常經營。楊敏德說:“為了防毒品,溢達在牙買加的工廠不僅需要養狗,還要像拍電影一樣,最后一刻產品還需要換貨柜。”而且,當地稅收高,生產率較低。1996年,溢達不得不放棄牙買加的工廠。“溢達差不多是最后一家離開牙買加的。”因為成本太貴,溢達在菲律賓、臺灣和新加坡的工廠后來也相繼關閉。
    在海外的不愉快經歷使楊元龍第二次將目光投向中國。在進入中國10年后的1988年,溢達選擇了毗鄰香港的廣東佛山,作為新的落腳點。當時楊元龍的考慮是,佛山是一個傳統的紡織城市,基礎相對較好,能夠較為便利地采購原材料和招聘到滿意的技術人員,企業的起步不會很辛苦。同時,佛山和香港之間水路、陸路交通都很方便。
    最初的公司是與中方合資開始的,到1994年溢達轉為獨資企業。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廣東溢達注冊資本總額已達1.3億美元,投資總額2.8億美元,廠區面積超過20萬平方米,年產純棉紗、高檔純棉色織布、成衣年總產值逾人民幣2.5億美元,主要產品85%出口,產品遠銷歐美、日本、亞太等國家和地區。
    擴張上游
    1995年,楊敏德從父親手中接過了帥印,正式執掌溢達。這時的溢達,已經沿著楊元龍向高端市場進軍的目標攀緣了多年。楊敏德感到,溢達的生產線過于分散和龐大,今后擴大溢達規模的惟一方法就是做精。當時高織紗是溢達的優勢,這種紗對棉花的要求很高,于是楊敏德提出了從控制棉花開始的一條龍生產方式,并且只做長絨棉。“當初想,好的衣服必須有好的紗,好的紗必須有好的棉花,所以跑到新疆。”
    沒想到,原本打算到新疆采購的楊敏德最終卻在新疆開起了工廠,還種起了棉花。
    1995年,楊敏德到新疆吐魯番買紗,當時給溢達提供紗的是一家名叫綠洲長絨棉公司的合資企業,發展得不好。如今這家企業已經被溢達收購,改叫新疆溢達。1995年,中央提出紡織行業壓錠,不能隨意投資。一個偶然的機會,楊敏德結識了當地的地委書記楊剛,投資了一個5萬紗錠的項目,開始從事紡紗工作。后來,在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曾蔭權率領商界代表團到新疆訪問時,楊敏德因此被大家戲稱為“新疆公主”。
    在新疆,由于收購政策的原因,農民種棉花重量不重質,將棉花進行雜交,質量嚴重退化。為了保證質量,溢達只好親自在新疆種起了棉花。這反而讓溢達有了另外一種競爭能力。溢達一貫的強項是替客人設計,在推出新產品上,溢達可以做到多元化。因為棉花是溢達自己內部生產,其他服裝企業只能在服裝設計、款式上有變化,溢達在布料、紡紗、原料上都可以有變化。如客人需要一個新的品種,但是不要在襯衫的設計上有什么特殊的改變,因為溢達產品的客人都是中年男士,不喜歡變化,溢達就選擇在紗上用功,生產出手感不一樣的紗。楊敏德說:“這是溢達供應鏈一個特有的能力。”
    如今,溢達在新疆的烏魯木齊和吐魯番都開設了工廠,總投資額已經達到1億美元。溢達在新疆最有趣的一個項目,是在94100畝的土地上種植符合公司要求的棉花,直接帶動了7000戶農戶,收購金額達到1.7億元人民幣。在新疆,溢達同樣也遇到了難題。從吐魯番到烏魯木齊需要兩個小時,在這個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偏僻地方,天氣也很可怕。楊敏德說:“在戈壁沙漠的中心辦實業,是件很費力的事情。”
    窮鄉僻壤的高科技
    當競爭對手們忙于擴大規模降低成本的時候,溢達卻做起了高科技的游戲。
    溢達的服裝嚴格遵循以下的程序,從新疆的棉花出發,到廣東織成布,再到世界各地的工廠被裁剪成成衣,綿延幾萬里。因此溢達較早體驗了物流和信息化的重要。“大家距離很遠,信息不通暢,比如在美國接了單子,要在毛里求斯生產,制單怎么提供給工廠呢?只能靠信息。”
    早在80年代,溢達就考慮無紙化辦公,楊元龍希望公司能將紙全部節省掉。當時所有的信息就都放在一臺IBM大型電腦機上,使用老式的FORTUNE軟件。溢達將生產線延伸到新疆后,這種需求就更加緊迫。那些應用了高科技的企業很少能體味溢達的艱難,因為高新技術產業都是在發達的地方發展,而溢達選擇的地區相對都比較落后。初到新疆時,打長途電話還要到郵局排隊,企業連電話線都沒有,更談不上網絡。
    但是,溢達卻在新疆這個落后的地方應用了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RFID技術。在新疆阿克蘇地區的軋花廠,每到棉花的收購季節,當地農民就會用小車推著一包包的棉花,等待經過一道門的檢驗,這道門裝有溢達的RFID系統,可以對農民送來的棉包自動檢驗。所有的棉包帶子都是溢達提供給農民的,每個袋子里面裝有一個RFID標簽,記錄了棉花的所有信息。
    據溢達系統開發總監陳玉蓮介紹,成衣的好壞,關鍵在棉花。在應用RFID之前,棉花從采摘、加工、到包裝、檢驗,都是按批次進行,一個批次等于幾十或者上百包,個別包的質量與要求有很大的差別,靠這種方式很難保證后面紡紗的質量。但要使用電子標簽讓溢達頗費心思,溢達的棉包都是用機器打包,為了避免機器將標簽軋壞,溢達要求棉包帶的供應商在每個包里給溢達做一個袋子,RFID電子標簽就放在袋子里,棉包經過壓縮條,棉花的生產、重量、質量等信息全部被讀取進入數據庫。
    通過互聯網,各個地方的生產企業都可以獲得信息。最受益的是下游服裝廠。以前棉包到工廠后,還需要對棉包進行檢查,浪費很多時間和人力,現在這道工序已經完全取消。同時,倉庫管理也提高了效率。在入庫方面,一包棉花看上去好象基本相同,其實里面大有分別,現在系統會根據棉花的質量自動選擇碼放地點。在出倉管理上,國家有規定,必須是經過國家檢驗局檢驗過的棉花才能出倉送給客戶。倉庫門上有一個讀寫器,與電腦相連,當有貨物經過,讀寫器就會立刻向電腦詢問,可不可以出倉。如果經過檢驗,系統就會發出通知,反之,就會禁止。
    在技術的應用上,溢達沒有就此止步。目前,楊敏德正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合作開發新的系統,設想將來作到將棉花全部自動放置,而不再使用棉包。除了RFID,溢達還加強了生產和研發的技術投入,大大縮短了設計師的圖紙變成一件衣服所需的時間──由原來的5個月減少到45天。
    技術也使溢達改變了以往的作風。溢達的工廠分布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沒有一個統一的做法。現在溢達將他們都歸集到產品開拓中心負責,在全球使用同一種方法。此舉提高了溢達的應變力,現在溢達在開發新產品的時候,可以做到在整個產品線上做準備工作,從而領先競爭對手。
    最小的品牌
    “溢達這個店鋪是用來研究、搜集消費者的使用情況,研究存貨放在倉庫中風險如何降到最少,解決客戶的存貨風險。”楊敏德如此詮釋“派”的功用。說起派,還有一個小故事。當時溢達在中國還沒有客戶,所以必須有一個自己的服裝店,向客戶展示自己的產品,學數學出身的楊敏德從“л”身上找到了靈感,就有了今天的品牌。
    在客戶開發上,溢達曾經做過大的轉型。70年代末期,溢達一直做的是低檔的客戶;80年代后,溢達開始向高檔客戶轉型。轉型讓溢達經歷了最痛苦的事情。在毛里求斯的工廠,溢達轉到一個高端客戶時,因為產品達不到指標,每次都被退貨,溢達一個月虧100萬美金,接連10個月,員工大部分走掉,連總裁都差點辭職。但是溢達堅持做下去,“往上走不容易”楊敏德十分感慨。
    正是有了當初的韌勁,溢達逐漸成為世界著名品牌的代工。在楊敏德眼中,目前溢達只能為他人做嫁衣。“溢達從來沒有野心自己創一個品牌,因為那樣吃不飽。”溢達希望在未來5年目標營業額增長至10億美元,翻一番。“惟一的方法是多找一些客人,希望客人能成長好,溢達的計劃也達到。”
    在將美國的男士襯衫市場基本包攬后,溢達現在開始開拓女裝市場。“女裝很有潛力,一些客戶也開始做女裝生意。”除了最大的市場美國,溢達也準備進軍日本。日本的市場近幾年比歐洲發展得快,日本人對品質的要求很高,所以很適合溢達的產品。溢達特意針對日本的要求開設了一家新工廠,“以后這個公司將搬到江蘇常州去。”
    綠色溢達
    據中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人士介紹,到2005年1月1日起,存在10年的世界貿易組織《紡織品和服裝協定》將正式終止。全球紡織品服裝貿易中的配額限制將全部取消,取消配額后,紡織服裝行業將真正進入依靠質量競爭的軌道。
    配額取消后,世界紡織行業將進入“綠色環保”的理念時代。近年,歐洲、美國消費者對服裝的關注熱點已轉向環保服裝和紡織品。以歐盟為代表的一些發達國家陸續推出各種環保生態標簽制度。出口到歐盟相關成員國的服裝和紡織品,如果超出環保要求,就會被禁止進口。中國一家服裝廠曾經因拉鏈用材含鉛過高被買家退回,造成近百萬元的損失,最終導致企業破產。
    但是楊敏德不擔心這樣的問題,她始終認為,紡織行業應該與社會環保聯系在一起。在新疆,溢達開始把以色列的沙漠滴灌技術引入到棉花種植,并且自己投資在當地建立了污水處理廠。2002年6月,溢達與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承辦了“新疆生態環境、文化遺產與經濟發展論壇”,產生了很大社會反響。會后,雙方又對新疆棉產業發展戰略進行了調研和分析,并于2003年8月完成《新疆棉紡產業選擇及其與生態環境關系分析》報告,該報告已呈交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
    2004年4月20日,溢達與浙江工程學院合作創辦了生態紡織研究中心,是國內首家校企合作創辦的生態紡織研究機構,致力于從原料到成品整個加工過程中的生態處理的基礎性和應用性研究。
    不過,溢達在科技和環保上的做法也受到了同行的質疑,因為最近幾年來,溢達的收益始終徘徊在5000萬美元,沒有大的改進,這與楊敏德將大量的資金投入科技和環保不無關系。好在溢達還不是公眾公司,不用面對股東的短期利潤指標的壓力;而楊敏德給自己定的目標是,5年后營業額增長至10億美元,資產回報率10%,目標利潤為每打10美元。
    也許,隨著配額的取消和市場對環保產品的青睞,楊敏德前期的投入將得到自然的回報,這一切將等待時間的檢驗。不過楊敏德表示,她將堅持自己的理念一直奮斗下去。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