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分析認為,“十一五”期間廣東省經濟綜合競爭力綜合排位處于上游區(qū),并始終居于全國前三位之內。據介紹,藍皮書對全國31個省級行政區(qū)(不包括港澳臺地區(qū))的經濟綜合競爭力進行了評價,這是我國首部中國省域競爭力藍皮書。藍皮書指出,省域經濟在一個國家的經濟大格局中屬于中觀層次,但它又與宏觀經濟聯(lián)系在一起,一些經濟指標和要素如GDP的總量、增長率和物價指數(shù)等,本身就是宏觀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的甚至在全國占有舉足輕重的重要地位,如GDP總量超過2萬億元的廣東省、山東省、江蘇省的增長率變化,會對全國經濟增長率產生直接影響。
該藍皮書所涉的評價體系涵蓋八大指標體系,包括宏觀經濟競爭力指標、產業(yè)經濟競爭力指標、可持續(xù)發(fā)展競爭力指標、財政金融競爭力指標等。藍皮書指出,2005年與2004年相比,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排位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四川省,上升了8位,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安徽省,下降了6位,上海市、北京市、廣東省、天津市等則在排位上無變化。(深圳商報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