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供應鏈案例

及時制(JIT):供應鏈管理的神兵利器

2007-3-13 10:21: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及時制(Just In Time,簡稱JIT),是由日本豐田汽車公司在20世紀60年代實行的一種生產方式,1973年以后,這種方式對豐田公司渡過第一次能源危機起到了突出的作用,從此在企業管理界叱咤風云,引來了無數的追隨者。供應鏈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簡稱SCM)是從20世紀80年代后期開始,鑒于“縱向一體化”管理模式的種種弊端而首先由美國一些企業實踐后提出的新的經營與運作模式。從表面上看起來似乎他們之間并沒有什么聯系,但細探他們中蘊涵的理念就會發現及時制與供應鏈管理是珠聯璧合的一對。如果運用得當,及時制會成為供應鏈管理中的倚天劍,帶你的供應鏈管理進入“倚天一出,誰與爭鋒”的境界。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及時制與供應鏈管理在哲理層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所以它的很多地方是供應鏈管理可以借鑒的。正因為如此,及時制這個早已產生的管理方法才會在供應鏈管理中大展拳腳,為頂級供應鏈的建設添磚加瓦。好,我們讓他們來個大比拼,大家就一目了然了。
   
      對照1:及時制的基本思想就是要求嚴格按用戶需求生產產品,縮短生產周期,壓縮在制品占用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換句話說,企業只在必要的時間。按必要的數量、生產必要的制品,不過多、過早地生產暫不需要的制品。而供應鏈管理的最終目標是縮短產品從概念構思到用戶手中的時間,降低物流成本,滿足用戶需求的多樣化。所以,雖然及時制是針對企業內部的一種管理模式,但作為一種管理思想,在提高整個供應鏈對用戶的響應時間、降低供應鏈的物流成本,實行按需準時生產方面仍然很有價值。下面我們來具體談談及時制的哲理對供應鏈管理有什么幫助。
   
      對照2:按需生產哲理。及時制的目標是使企業實現“僅在需要的時刻,按照需要的數量,生產真正需要的合格產品。”要實現這一管理目標,企業就必須在廣義的資源概念上對其人力、物料、設備、資源、能源以及空間和時間進行綜合的開發、管理和利用,使企業各個部門和各個環節建立起統一協調的目標管理體系,以提高企業的勞動生產率以及對市場需求不斷變化的適應能力。這種對資源的綜合利用有利于供應鏈降低成本,其中使用的方法值得供應鏈管理者進行借鑒。此外,為確保企業的產品質量和降低企業產品成本,企業在選擇同自己合作的供應商時,不僅需要 審查供方的產品質量、價格等,還要了解供方技術水平、計劃管理等方面,這些在供應鏈管理中的供應商管理領域也非常有借鑒意義。
   
      對照3:“零庫存”哲理。及時制認為企業傳統的庫存管理方法掩蓋了企業管理中存在的許多問題。及時制把庫存量過大比喻為管理中的“眾弊之源”。及時制把庫存量比喻為江湖的水量,把水下的礁石比作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各種問題,如:計劃不周,能力不足,質量不高等等。及時制主張要從不斷地降低企業內部原料、半成品和產成品的庫存量出發,使存在的痼疾爆發出來,促使企業不斷地發現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以改進企業的各項工作。這種零庫存的思想對于供應鏈物流成本降低以及運作效率的提高是很有啟發的。像Dell這樣的公司正是在供應鏈管理中使用了及時制的思想打造成了世界一流的物流網絡,而海爾也正是基于及時制思想成就了它特有的物流優勢,我們會稍后介紹。
   
      對照4:全員參與以及不斷追求盡善盡美質量的哲理。任何先進的管理方法實踐的成效都依賴于企業中的人堅持不懈發揮作用,做到持續改進。及時制主張企業對工作進行合理化改進,由企業一線員工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上級領導提出目標及處理問題的原則,并提供信息和培訓,而且對員工授予必要權限,使得各級員工可以在各自權限范圍內處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不斷改進工作方法,不斷追求更搞的質量工作目標,用永不自滿的精神對待產品的質量工作,在競爭中保持優勢。這無疑在供應鏈管理的實踐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Dell——供應鏈管理中應用及時制的翹楚
   
      DELL公司的飛速發展是美國高技術企業經營管理的一個奇跡,被行家視為推動美國個人計算機業發展的一種動力。那么它怎么樣鑄成今天的輝煌的呢?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它速度。DELL經營的特色就是強調速度:制造快、銷售快、盈利快,即“速度決定一切”。而如此出色的速度正是基于其出色的庫存管理。下面分析一下該公司是怎樣在庫存管理方面實現敏捷目標的。
   
      所謂庫存管理是指用來控制庫存水平、決定補充時間以及訂購量大小的整套制度和控制手段。通過庫存管理,企業決定訂購的時間和數量。要想在國際競爭中取勝,必須建立高效的供應鍵管理體系,從而在“TQCSF”上有最佳的表現(T指時間;Q指質量;C指成本;S指服務;F為柔性)。
   
      DELL公司的競爭優勢主要來自于他的獨特經營方式:直銷計算機,即顧客通過電話、郵信以及互聯網直接向公司訂購計算機,而不經過分銷商或代理商的中間渠道。這有利于公司最大限度地減少成品庫存。
   
      直銷是在公司接到顧客訂單后再將計算機部件組裝成整機,而不是根據對市場的預測制定生產計劃先批量制成成品,再將產品存放在倉庫里等待分銷商和顧客的訂貨。如果每年的庫存維持費用是產品價值的30%,價值1000萬元的產品庫存每年的維持費用將是300萬元。而且,接訂單生產的產品無需儲存在供應鏈的各個倉庫里,從而將供應鏈庫存降至最低。同樣,按照訂單,系統及時從供應商處獲得零部件,由此消除了供應鏈中的零部件庫存。不論是誰“支付”了庫存的開支,顧客最終都將承擔更高的價格。消除供應鏈中過剩的庫存成本,也給顧客帶來了利益。并且,由于微處理器等重要部件性能不斷升級,價格不斷下降,新型計算機開發周期不斷縮短,技術更新很快,售價反而下跌,因此產品庫存更易造成損失。對于計算機產業,時間就是金錢。按常規,計算機削價后,公司有責任對代理商庫存產品進行差價補償,代理商退貨時,公司按原價支付。對于本公司尚未銷出的庫存產品,當然要自己背包袱。上述特點使得庫存對計算機廠商的壓力特別大,但對現做現賣的直銷公司來說,就避免。DELL公司總結按訂單生產方式進行制造帶來的利益時,談到“只是因為我們沒有需耗時100多天才能處理完的庫存,所以我們可能是第一個轉而使用新的奔騰處理器的廠家”。
   
      從DELL的案例,我們可以發現,在DELL計算機生產的供應鏈上,鏈條的長度予以縮減,節點企業只有:供應商、制造商(核心企業)和顧客。這種構鏈模式可以克服在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的庫存問題。傳統上,供應鍵的上游企業總是將下游企業的需求信息作為自己需求預測的依據,并據此安排生產計劃或供應計劃,這一需求信息的產生過程是導致“牛鞭效應”發生的主要原因。最終使最源頭的供應商獲得的需求信息和實際消費市場中的顧客需求信息發生了很大的偏差,其需求變異系數比分銷商和零售商的需求變異系數大很多。而DELL的直銷模式避免了分銷商和零售商的放大需求信息的風險,只需要在供應商與制造商之間建立高效的信民移送系統,形成良好的合作伙伴關系與協調關系,達到相互之間信息透明化,實現了及時制敏捷制造。
   
      在案例中,DELL的做法有幾點值得推薦:首先,按照訂單直接生產,并將產品迅速發送到顧客手中,避免在倉庫中堆積零部件和成品:其次,部件供應商把大部分部件存放在離其工廠更近的倉庫內,并盡量減少供應商的數量,提高了效率,因此在發生缺貨的情況下,能夠迅速補充庫存,降低缺貨成本。通過這些方式,DELL計算機供應鍵的庫存管理基本上實現了零庫存的目標。
   
      DELL公司之所以能實現及時制,就是因為它有一個組織嚴密的供應商網絡。DELL公司95%的物料來自這個供應網絡,其中 75 %來自30家最大的供應商,另外20%來自規模略小的20家供應商。DELL公司幾乎每天都要與這50家主要供應商分別交流一次或多次。在生產運營中,如果生產線上某一部件由于需求量突然增大導致原料不足,主管人員就會立刻聯系供應商,確認對方是否可能增加下一次發貨的數量。如果問題涉及硬盤之類的通用部件,主管人員就會立即與后備供應商協商。如果窮盡了可供選擇的所有供應渠道后,仍然沒有收獲,主管人員就會與公司內部的銷售和營銷人員磋商,通過他們的“直線訂購渠道”與客戶聯系,爭取把客戶對于某些短缺部件的需求轉向那些備貨充足的部件。所有這些操作,都能在幾個小時內完成。
   
      海爾,你為國內的企業點了一盞明燈
   
      如果你說Dell是國外企業,如果用拿來主義的話會水土不服,我們就來看看海爾是怎么樣做的。海爾集團成立16年來,保持了80%的年平均增長率,成長為一個業務遍及全球的國際化企業集團,其管理模式被收入歐盟商學院的管理案例庫。海爾集團取得今天的業績,和企業實行全面的供應鏈革新是分不開的。海爾發動了一場管理革命:以市場鏈為紐帶,以定單信息流為中心,帶動物流和資金流的運動。通過整合全球供應鏈資源和用戶資源,逐步向“零庫存、零營運資本和(與用戶)零距離”的終極目標邁進。
   
      傳統管理下的企業根據生產計劃進行采購,由于不知道市場在哪里,所以是為庫存采購,企業里有許許多多“水庫”。海爾現在實施信息化管理,通過三個及時制打通這些水庫,把它變成一條流動的河,不斷地流動。及時制采購就是按照計算機系統的采購計劃,需要多少,采購多少。及時制送料指各種零部件暫時存放在海爾立體庫,然后由計算機進行配套,把配置好的零部件直接送到生產線。海爾在全國建有物流中心系統,無論在全國什么地方,海爾都可以快速送貨,實現JIT配送。
   
      庫存不僅僅是資金占用的問題,最主要的是會形成很多的呆壞賬。現在電子產品更新很快,一旦產品換代,原材料和產成品價格跌幅均較大,產成品積壓的最后出路就只有降價,所以會形成現在市場上的價格戰。不管企業說得多么好聽,降價的壓力就來自于庫存。海爾用及時配送的時間來滿足用戶的要求,最終消滅庫存的空間。
   
      正是因為及時制的實行我們才能看到下述的情景:美國海爾銷售公司在網上下達一萬臺的定單。定單在網上發布的同時,所有的部門都可以看到,并同時開始準備,相關工作并行推進。不用召開會議,每個部門只要知道與定單有關的數據,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就行了。如采購部門一看定單就會做出采購計劃,設計部門也會按定單要求把圖紙設計好。3月24日,河北華聯通過海爾網站的電子商務平臺下達了5臺商用空調的定單,定單號為5000541,海爾物流采購部門和生產制造部門同時接到定單信息,在計算機系統上,馬上顯示出負責生產制造的海爾商用空調事業部的缺料情況,采購部門與壓縮機供應商在網上實現招投標工作,配送部門根據網上顯示的配送清單4小時以內及時送料到工位。3月31日,海爾商用空調已經完成定制產品生產,5臺商用空調室外機組已經入庫。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