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成品油價格偏高
李建新首先將國內油價與美國的油價進行了詳細比較:
根據美國能源部能源情報署在2006年11月6日公布的報告顯示,美國普通無鉛汽油全國平均價格為每加侖2.20美元,去掉燃油稅,相當于約每升0.58美元。
而北京當日93號汽油價格為5.09元/升,折合0.62美元/升。
李建新認為,從體現各國石油產業最終提供成品油的成本利潤水平或石油產業的生產效率水平的裸價比較看,我國油價明顯高于美、德、英等國家;從體現各國消費者對成品油消費的負擔水平的完稅價格比較看,我國的負擔水平明顯高于美國。
零關稅鼓勵進口破除壟斷
李建新表示,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原油和成品油定價機制和價格水平逐漸和國際接軌,但差距非常明顯。少數壟斷企業一方面享受著國家財政的巨額補貼,在計算企業虧損時要求價格與世界同步,享受巨額利潤時卻不與世界同步,油品質量更沒有做到與世界同步。要真正使油價合理,必須發揮財稅政策的作用,對成品油進口應實行零關稅。“實行零關稅的有利之處在于鼓勵進口,打破壟斷,保護資源,發展相關產業,保護消費者利益!
外資沖擊更利于消費公平
根據中國加入WTO的協議,2006年底中國必須開放成品油批發市場,外資石油公司可以從事進口業務,為此商務部已修改發布了《成品油市場管理暫行辦法》。有專業人士分析,外資石油巨頭在進入中國后,就有機會利用定價機制的時間差從國外進口成品油與中石油、中石化競爭,沖擊其市場。
“從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和社會經濟的發展來說,需要的就是這種沖擊,打破這種壟斷之后,國家只是因實行零關稅而損失了一部分關稅,而油價卻可以實現真正與國際市場同步,并且可以享受到同質同價的油品。”李建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