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區域經濟 版圖中,“珠三角”曾獨領風騷多年。
然而,進入二十一世紀后,該地區“電荒”、“油荒”、“勞工荒”接踵而至,要素供給不足,土地、勞動力、能源配置等均出現瓶頸。這本由社科文獻出版社出版的藍皮書認為,成本不斷上升,環境治理壓力日益增大,令珠三角經濟發展進入高成本時代。
與高成本問題同樣令人堪憂的是,珠三角地區外向型經濟發展環境日趨嚴峻。藍皮書指,人民幣升值 和中國加工貿易政策的持續收緊,令珠三角低端加工貿易企業面臨出局的危險,而新的《加工貿易產品限制目錄》將對占全國加工貿易份額四成的珠三角地區產生巨大沖擊,廣東的數萬家港資加工貿易企業中,有四千余家面臨停工危機。
珠三角地區曾是中國對外開放的橋頭堡,然時至今日,輿論中已不乏其面臨被泛化和邊緣化的憂慮。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去年珠三角“出局”國家區域經濟規劃,而長三角和京津冀地區的規劃試點卻率先啟動,令外界蜂起“珠三角被冷落”的種種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