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企業采購案例

商品采購管理的基本內容及重點

2007-3-12 15:09: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商品采購的管理是超市為了達成銷售計劃,從適當的供應商,在確保品質的情況下,在適當的時期,以適當的價格,購入必需數量的商品所采取的一切管理活動。其內容如下:
    ◎ 選擇適當的供應商
    所謂“只有錯買沒有錯賣”。采購最怕的就是選錯供應商。因此,采購管理的工作原則之一,就是如何慎重選擇合格的供應商,以建立平等互惠的買賣機會,維持長期合作的交易關系。
    ◎ 選擇適當的品質
    超市根據所處地段的消費群體的消費水平確定采購商品的檔次與品質。一般而言,品質以適當可用為原則,因為品質不好,不但購入成本會偏高,甚至造成使用上的浪費。反之,品質太差,將無法達到使用的目的,增加使用上的困難與損失,如購買制冷量不夠的空調機,購買損耗率太高的煤氣灶等。
    ◎ 選擇適當的時間
    采購的時間不宜太早也不宜太晚。太早則造成堆積存貨,占用倉儲面積;太晚了則導致商品脫銷,顧客流失,影響超市的形象。在“零庫存”的觀念下,適時采購、及時交貨是最理想的采購模式。
    ◎ 選擇適當的價格
    價格應該以公平合理為原則,避免購入的成本太高或者太低。如果采購價格過高,將使超市負擔額外的成本,喪失了商品的競爭能力。反過來,如果采購價格太低,所謂“一分價錢一分貨”,供應商將被迫偷工減料,造成“價廉、質次”,超市將無法順利銷售出去。另外,如果供應商無利可圖,其交易意愿就會低落,買方可能減少了一個供應來源。
    ◎ 選擇適當的數量
    采購的數量不宜太多或太少,應避免“過與不及”。因為采購量太大,一旦商品需求降低,將造成商品積壓,如果商品推陳出新,則過時的商品難以賣出去。反過來說,如果采購數量太少,則增加作業次數,提高采購成本,或不利供應商送貨,延誤超市商機。
    采購管理的重點
    ◎ 定位管理
    定位管理是使商品按照賣場配置及商品陳列表的規定“各就各位”,以創造最佳的業績。商品的位置好比商品的住址,如果能確實掌握及執行,對進、銷、存管理及分析將大有益處。否則,商品將“居無定所”,不但影響訂貨、進貨,更容易造成缺貨,使顧客不滿,進而導致銷售分析的失真,而影響商品決策。所以采購人員對商品在賣場中的實際陳列位置,應隨時加以了解。
    ◎ 數字管理
    商品是用以創造業績和利潤,因此超市內的商品必須是易賣又易賺錢的暢銷品。而衡量商品好壞的指標有以下幾項:
    (1) 銷售量。最容易判斷商品銷售好壞的指標是銷售量,通常在一定時期內(一個月或三個月)沒有銷售交易的商品即為滯銷,應優先考慮淘汰。
    (2) 回轉率。回轉率=平均銷售額*平均存貨額,而平均存貨額=(期初存貨額+期末存貨額)/2。商品回轉率的高低,可判斷其銷售的快慢,并作為淘汰與否的參考。超市的商品回轉率以每月或每季計算,正常的回轉率為每月4次(即商品每周約回轉一次)。不過,目前國內超市的商品回轉水準約為1-2次,若商品回轉率是在一次以下者,即可列為優先淘汰的商品。
    (3) 交叉比率。交叉比率=回轉率*毛利率,通常以每月或每季為計算期間。以交叉率衡量商品好壞,只是基于商品對店鋪整體貢獻的多寡,所以應同時考慮銷售快慢及毛利高低等因素,才具有客觀性。國外超市商品的標準交叉比率為100以上,而目前國內超市商品的交叉比率水準約為30-50之間,若交叉比率在30以下者,則列為優先淘汰的商品;反之,則應加強商品交叉比率高的商品采購,以擴大超市整體的利益。
    ◎ 品質管理
    目前超市的經營品種均有食品、生鮮、果蔬等,其中食品類占很大的比重,所以品質好壞將影響到顧客健康及超市形象。在食品采購方面,采購人員除應定期與不定期到分店或供應商處檢查商品品質外,更應教育賣場人員了解商品知識,共同做好商品管理工作,以達到商品評估辦法的規定。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