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農網絡超市實戰分析 (二)
2007-3-12 14:51: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lili8158 關注度:摘要:... ...
倉庫揀貨效率低的問題在應用螞蟻揀貨系統之后終于圓滿解決,揀貨效率大幅提高,足以應付訂單的大幅增長,可讓總經理揚波再次愁上眉梢的是,送貨又跟不上了,既要照顧對顧客的最短時間承諾又要照顧車隊整體送貨速度,走哪條路能平衡這兩種需求呢?
尋找最佳送貨路徑
這天,快到11點的時候,揚波才匆匆趕到辦公室,這是他當上嘉農網絡超市總經理以來第一次遲到。
前一天聽了財務部的匯報,嘉農上個月的月虧損已經減少了2/3,財務總監亦蕓在送財務報表過來給揚波看時,以輕松的語氣樂觀預測,“揚波,照此下去,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這個月就可以實現嘉農的第一次盈利了。”
這個結果實在是來之不易呀。自從知道公司只有3個月扭虧為盈的時限后,揚波領著公司的一幫元老,先是處理了占用大量現金流的存貨,又費大力氣改進了倉庫揀貨效率,每一天都頂著生死存亡的巨大壓力,過得極其艱難,現在終于看到成績了。揚波終于輕輕的松了一口氣,回家倒頭大睡,沒想到一覺醒來就已經10點多了,讓他暗叫慚愧。
辦公桌上已經堆了一疊來自各部門的報告。揚波隨手拿起幾份翻了翻,一份用紅筆畫了圈的報告引起了他的注意,這是送貨部經理張嚴申請購買或租賃貨車的建議書,而上面的紅色批注則是財務總監亦蕓的反對意見。張嚴已經不只一次的向揚波發過牢騷,隨著銷售量的不斷增加,送貨車輛的調配已經是捉襟見肘。但鑒于公司緊張的現金狀況,亦蕓堅決反對購買新貨車這樣的額外支出,盡管現有的運輸車隊似乎不足以應付日益增長的訂單。
這已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了,亦蕓和張嚴已不止一次把總經理辦公室當成戰場,為這個問題爭得面紅耳赤。而揚波前一段一直盯著倉庫的改革,又在外面拓展銷售和跟供應商談判,沒有抽出空來解決這個問題,現在,是了結這件事的時候了。
一場賭約
揚波正思忖間,突然聽到一陣急促的腳步聲,緊接著辦公室的門被推開了。“頭,我的報告也打了快一個禮拜了,你到底給不給錢啊?”聲如洪鐘,不用看也知道就是寫這份報告的張嚴。他三十剛出頭,一米八幾的大個頭,是公司里有名的急性子,就連走起路來都象急行軍。和其他經理相比,他雖然沒有顯赫的學歷,卻已經在運輸這個行當里摸爬滾打了十多年了,揚波很喜歡他的直爽。
揚波還沒開口,張嚴就已經注意到他手中的報告了,“你在看這份報告?那正好……”他顯然隨后就留意到了上面的批注,紅色總不是個愉快的信號。
“怎么了?頭,又有問題?我那邊可是火燒眉毛了!你再不給我添家當,我可真沒法做下去了!”張嚴嗓門的分貝越來越高。揚波無奈的攤開雙手,微笑道:“我也是窮光蛋,你該向我們的大管家要錢去。”他朝亦蕓的辦公室努了努嘴。于是,一分鐘后,總經理辦公室里又多了一個人――亦蕓,很快辦公室就成了他們兩個人的戰場。
張嚴企圖用他的大嗓門為他的提案制造更大的聲勢,但這顯然沒對亦蕓造成多大的效果,在靜靜的聽完了張嚴的長篇大論之后,她也開始了反擊。“我認為我們沒有必要增加新的車輛,無論是購買還是租賃。”亦蕓的語氣非常堅定。
“沒有必要?又不是你送貨,你當然說沒有必要!你看看去,我們那邊都忙得焦頭爛額了。”張嚴沒等亦蕓話說完,就又開始嚷嚷。
“那只能說明你們的工作效率還不夠高!”亦蕓也寸步不讓。“你們現在有8輛5噸的送貨車,沒錯吧?”看張嚴點點頭,亦蕓又接著說,“如果每輛車平均每天送貨兩次,那就是80噸的運輸能力。而根據報告顯示的數據,你們現在一天的送貨量大概是50噸的貨物,即使在最高峰的時候,也不超過65噸,這樣算下來利用率也只不過剛過60%,怎么可能不夠呢?”
數字顯然不是張嚴擅長的項目,他愣了一會才說:“我可不明白這些數字游戲是怎么玩的。可我十分確定,用現有的車輛無法完成每天的送貨,無論如何也不行!”
“那你得給我一個可信的解釋!”亦蕓寸步不讓。
“解釋?你這樣坐在辦公室里的小姐只知道要解釋,你去問問我們的司機就會有解釋了。”張嚴越來越激動。
兩個人眼看要吵起來了,揚波趕緊出聲調停。他拍了拍張嚴的肩膀,“公司現在的資金狀況你也不是不知道,真的是很困難。”
“可這是燃眉之急啊!”張嚴還在嘀咕。
揚波又回過頭對亦蕓說:“真的有必要的錢我們還是要出的,但購買新車肯定太貴了,我們能不能考慮短期租賃呢?”
“對呀,對呀,我們可是客戶第一,要保證把貨準時送到客戶那里。”張嚴得到了鼓勵,說得更起勁了,“我打賭,用現在的8輛車,我就是孫悟空,有三頭六臂、會七十二般變化,也無法滿足客戶的需求。”
“我很樂意和你打這個賭,也很樂意去看看你們究竟是怎樣送貨的,如果我能親眼目睹你的送貨部目前的工作效率維持在一個相當的水準,自然會認真考慮妳的建議。否則的話,你不但得不到額外的預算,還會輸掉賭注。”亦蕓竟然沒理會揚波的勸解,對張嚴絲毫不肯退讓。
“打賭就打賭!”
出乎意料,一場劍拔弩張的爭論竟然以打賭收場,總經理理所當然的成了裁判。經揚波的建議,賭注是請所有的送貨部員工一份午餐。不管結果如何,受益的總是本公司員工嘛。
裝不滿的送貨車
為了使裁判結果更為公正、客觀,揚波一行三人一起來到倉庫。當然,揚波的另一個目的是視察一下倉庫目前的揀貨情況。
如今整個倉庫顯得井井有條。揀貨的工人們按部就班,依照螞蟻系統的安排忙碌而有序的工作著,不再有以前那種相互催促和抱怨。一張張訂單迅速地依次完成,簡直是一個完美的人工流水線。揚波想起不久之前,這里還是亂成一片的景象。若非親眼所見,很難想像這里一夜之間發生如此大的變化。“現在的揀貨效率提高了很多,以前一直加班加點都很難完成當天的訂單,今天我看再過半個小時就可以全部完成了。”倉庫主管黃豪不無得意的展示倉庫部門的驚人效率。
不過,亦蕓和張嚴的興趣顯然在倉庫的另一頭――裝貨口。穿過長長的走道,遠遠就看見幾個工人坐在一邊,無所事事的樣子。看到總經理一行人走過來,他們瞬間就消失得無影無蹤。裝貨口的情景不容樂觀,一個個裝滿貨物的紙箱靜靜的待在那里,幾乎堵塞了一半的通道。墻上掛鐘的時針正向3點靠攏。
“為什么還不裝車啊?”揚波皺起了眉頭問黃豪。每天早上9點、下午3點是嘉農送貨車的發車時間。黃豪看看站在身邊的張嚴,苦笑著說:“是他不讓再裝了。”
“現在的訂單越來越多,可我們一趟最多只能送那么多了,再裝上去也沒用。”張嚴很快接過了話題。揚波看了看送貨車的車箱內,充其量只填滿了1/3的空間。
“怎么可能呢?這些貨差不多只是二十幾個客戶的訂貨量,你從下午3點到9點還送不完?”亦蕓翻看著送貨單,開始質問張嚴。
“小姐,你住在上海,又不是不知道現在的交通情況。那么大個市區,客戶分散在各區,而且下午3點到9點,一大半時間是交通高峰時段,能送完這二十幾家就不錯了……反正你也不開車,看人挑擔不吃力!”亦蕓和張嚴又開始了爭論,而黃豪則強調他的部門已經出色的完成了工作,現在是送貨部不讓他裝車,影響了貨物準時送達客戶。
“現在說誰對誰錯還為時過早,我建議,我們三人今天一起送貨,看看一次到底能送掉多少。”揚波最后決定跟車,找出問題所在,張嚴和亦蕓也表示贊成。為了測試最大的送貨能力,揚波命令裝貨員把送貨車塞得滿滿的再出發。既然是測試,又是總經理的指示,張嚴也無話可說。
25分鐘后,揚波和亦蕓坐在了張嚴開的車上,開始了他們的送貨之旅。
隨著送貨車穿街走巷,手表上的指針象車輪一樣飛轉。揚波不禁對張嚴的駕駛水平和他對上海的道路的了如指掌贊嘆不已,送貨車在大街小巷內穿梭,巧妙地避開那些車流擁擠的道路。可是,出乎意料的是,盡管送貨車時刻不停,車廂里的貨物減少的速度卻出奇的慢,4個多小時的奔波只在送貨單上刪去了11家客戶。尤其當送貨車駛入延安路外灘路段時,車流速度明顯減緩。后來,為了加快速度,卸貨的時候揚波也當起了搬運工。
又一次把幾箱貨搬下車,揚波累得汗流浹背,回到座位上,他大口喘著氣,自覺形象狼狽,“我們還剩幾家?”揚波找個話題問張嚴。
張嚴尚未回答,亦蕓卻把一包紙巾塞到揚波手里,微笑著說:“快擦擦吧!我可不想讓人看到我們嘉農公司的老板這副模樣。”說罷,她轉過身去催促張嚴快點趕路。
夕陽最后一絲余暉也終于隱去,送貨車卻仍在無助的追趕著落后的進程。雖然揚波和亦蕓對張嚴的勤奮和技術不再有任何置疑,可同時也注意到另外一個現象:送貨車就象是在一個迷宮里打轉,常常在同一個的地方,同一條馬路來回好多次。揚波還注意到,有時會看到嘉農公司其他送貨車擦身而過,其中一輛車甚至在視線中出現過3次。
再看看天色和送貨單上一長串剩余的地址,揚波感到,一定有什么地方出錯了,他果斷的中止了這次旅程,現在最重要的是找出問題的根源。
路在何方?
“雖然每次張嚴都說是選最近的路走的,可是我總覺得我們在走冤枉路。”一回到公司,亦蕓就表示了自己的困惑。
“頭,我開了那么多年的車,別的不會,難道連哪條路近,哪條路遠還不知道?”張嚴立馬叫屈。
揚波想了想,決定還是叫上公司的幾個高管一起開會,集思廣益來解決這個問題。開會前,揚波叫張嚴把今天走過的路標在地圖上,過不多時,一天的征程就赫然顯現在一張大地圖上。
“天哪,你們這簡直是在走迷宮嘛!”董事長趙志偉第一個叫起來,其實每個人都已經看出來這一點。揚波端詳著地圖,又看看張嚴,說:“其實我們的任務很簡單,就是每天以盡可能短的時間訪問所有的顧客。”
“這是明擺著的,可是怎么樣才能達到最短時間呢?”趙志偉急著插話。
“揚波,你還記得TSP問題么?” IT總監馮維的目光還是緊緊的鎖定在地圖上。
“TSP?”記憶中有個模模糊糊的印象,揚波一時記不起來了,只能搖搖頭,等著他說下去。
“Travel Salesman Problem。”
“你們可別光講洋文啊!”張嚴著急了,“什么意思啊?”
“譯成中文就是銷售員問題。”馮維找到一張白紙,在上面隨手畫了幾個點,“這是運籌學中的一個經典問題:從一個起始點出發,訪問一組固定的點,每個點只需要訪問一次,要求最短的總路程。這個問題的生活原型也就是銷售員去訪問客戶。我覺得跟今天的問題很相似――關鍵都在于訪問的次序。”
志偉拿過那張紙,看了看,在六點這間連了條路線出來,“這個似乎并不是很難嘛。”
“可要是這樣呢?”馮維又在紙上加了十多個點,“實際情況可能更復雜,我們每天要送上百家的貨呢!”志偉不再出聲了。馮維沉思片刻,突然問了張嚴一個問題,“我們現在是按什么順序送貨的呢?”
“按照裝車的反順序。”張嚴回答說,他露出不解的表情,難道這也不對。“我們是按訂單的順序揀貨,然后裝車的。如果不是反過來送貨,那么每到一個地方就得裝進裝出,太麻煩了!”
送貨次序取決于揀貨次序。揚波記起之前在討論倉庫的揀貨方法時,黃豪向他解釋過這個事情。果然,供應鏈上的各個環節緊密聯系,牽一發而動全身。
“這就是我們為什么會走這樣糟糕的線路圖的原因。我們按照從客戶那里接受訂單的先后順序決定送貨的順序,雖然實行起來很簡單,而且可以讓先訂貨的顧客先收到貨,但卻完全沒有考慮客戶所在地點的相對位置和路線的優化。”揚波突然醒悟,趕緊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與大家分享。“其實,可以先確定送貨的順序,然后根據這個次序來裝車。我想,這并不會帶來多少額外的工作量,關鍵是如何在滿足最短送貨時間的前提下確定路線、也就是送貨的順序呢?”
大家都眼巴巴的看著馮維,希望他能給出滿意的答案。馮維低頭想了想,說:“每個司機的開車速度都不一樣,而且在各個時間由于道路狀況不同,同一個司機的駕駛速度都會時快時慢。如果真的把這些因素都考慮進去的話,問題就太復雜了。所以我們只能假設存在一個平均速度,并且在這個前提下,最短路程就是最短時間的一個很好的近似。大家都同意嗎?”
眾人紛紛點頭,從馮維這個思維嚴密的大腦里出來的推論總是能讓所有的人信服。有他在,這樣的問題應該是小菜一碟。“那么,怎么求最短路徑呢?”亦蕓問。
“窮舉法!”誰知道馮維攤了攤手,給出了一個誰也沒想到的回答。
“什么,窮舉法?難道你要我們嘗試所有的可能路線?”揚波還以為自己聽錯了。
“那會有多少種可能?只怕還沒找到最短路線,我們的貨品就都發霉發臭了吧。”張嚴不以為然。
“我不還沒說完么,”馮維胸有成竹的接著說道:“雖然最短路徑很難求,可亞最短路徑還是有辦法的,比如說用‘最近插入法’。”
“亞最短路徑?”
“亞最短路徑又叫較短路線。顧名思義,就是說雖然不是最佳,可是也差不太多的意思――至少會比今天你們走的路線短多了。”于是,馮維拿起筆,給我們示范了一個求亞最佳路線的方法。說起來簡單,可真要計算起來,就是十幾個點,也花了好大的功夫。
“有沒有更簡單點的法子?”亦蕓看著一排排工式,有些頭暈眼花,又看看張嚴那個大老粗,忍不住問。
“這個已經是最簡單的了。”馮維搖搖頭。
“我們都要去上百個不同的客戶那兒送貨,如果手工計算的話,這個工作量可太大了。”亦蕓愁上眉梢。
“我可以嘗試寫個程序,技術上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只是需要點時間。”馮維說。聽到這句話,大家都長出了一口氣。
可突然,揚波又想到一個問題。馮維的模型中是假設一輛車走完所有的點,而嘉農所要管理的卻是一個車隊,該如何在各輛送貨車之間分配送貨任務呢?當揚波提出這點時,大家好似被當頭潑了一盆冷水,一時也不知道說什么好。馮維沉思了良久,才說道:“也許有些軟件公司提供的專業優化軟件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那至少是幾十萬的投入,我們現在哪里有那么多的錢?”亦蕓嘆了一口氣。
是呀,現在的問題不僅是運輸能力不足,還有客戶太散,缺乏資金購買專業優化軟件等,這個問題該如何解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