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發展近日表示,公司將以總價8700萬美元的價格購建兩艘4.6萬噸級成品油/原油兼用船,以進一步開拓歐洲/美國的大西洋成品油運輸市場。這種跳躍式增長的運力規模,將使得公司在國內原油運輸中的市場份額迅速增加,成為我國原油運輸市場的主要成員之一。
初具國內航運業龍頭雛形
中海發展目前擁有油輪69艘,340萬載重噸;散貨輪133艘,456萬載重噸,是國內上市公司中規模最大的航運企業。公司抓住市場機遇,適時購置新的運力,使公司規模和效益得到同步提升。近年來,公司加快船隊規模的步伐,不斷訂造新的油輪和散貨輪,初具國內航運業龍頭的雛形。自2002年以來,公司訂造和計劃購置運力達到434.4萬載重噸,合計金額達到16.86億美元。
船隊規模的擴張是行業不斷競爭的必然要求。目前獨立船東成為原油運輸市場最主要的運力供應方式,與原油運輸需求方的關聯度逐步弱化,市場競爭的需要使得部分油輪船東通過不斷擴大船隊規模來獲得更好的市場競爭力,促使市場的集中度進一步提高。
2000年以來,油輪營運行業的運輸效率顯著提高,輕微的市場供需變化將導致運輸價格的劇烈波動,經營成本不再成為市場競爭中考慮的主要因素,而船隊規模則成為決定船東市場競爭力的最主要因素。
通過規模的擴張,采用更加靈活的市場策略獲得長期合同,與主要客戶建立更穩健的戰略合作關系,來獲得市場地位,增加市場份額。隨著船隊規模的大型化,油輪市場開始呈現初步的寡頭壟斷格局。
目前世界最大的10家獨立油輪公司所擁有的油輪總噸位占全球油輪船隊的比重已由1999年的18%,提高到2005年的25%左右,運能集中的趨勢非常明顯。
受益“國油國運”
從公司發展戰略來看,油輪運輸和散貨輪齊頭并進,但以油輪為主,并向國際一程船運輸發展,參與國際油輪運輸業的競爭,而運力的快速擴張是提高公司核心競爭力的有效途徑。
在油輪運輸方面,全球原油資源分布和消耗的地理不均衡性,使得原油在相當長時間內仍是全球遠洋運輸的最主要貨種,油輪運輸業務將是公司的核心業務。
我國原油進口規模的迅猛增長是導致2004年全球油輪運價持續走高的重要因素之一,未來“國油國運”的政策思路,將使得國內主要的遠洋油運商受益。而公司這種跳躍式增長的運力規模,將使得公司在國內原油運輸中的市場份額迅速增加,成為我國原油運輸市場的主要成員之一。
公司與中國石化等國內主要石油進口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關系,為公司油輪運輸業務的穩定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2006年,公司與中石化簽署長達10年的中國進口原油長期運輸協議,并規定公司每增加一艘VLCC,合同運輸量相應增加100-200萬噸,且確定了有效期內限定市場運價波動的調節機制。
在散貨運輸方面,公司除了繼續突出其沿海煤炭運輸的龍頭地位外,積極開展遠洋礦石運輸。公司先后與首鋼和寶鋼簽署鐵礦石包運合同,以提高公司在礦石運輸方面的市場份額。與首鋼的遠洋運輸合同總量達到3700萬噸,而同寶鋼的國內沿海運輸合同每年為600萬噸,為公司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以上合同的簽訂及較強的定價能力,是公司的規模優勢和核心競爭能力的充分體現。
目前市場尚未完全反映公司的潛在價值。鑒于公司的資產結構與招商輪船具有相似性,二者市場價值具有很強的可比性。從兩公司的未來發展戰略和資產規劃來看,均以遠洋油輪運輸為主業,且未來運力的增長主要集中于大型油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