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物流信息化論文

MES的慢熱運動中國

2007-2-27 12:13: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生產現場會“說話”

  從賭城拉斯維加斯、號稱“天堂”與“地獄”的邁阿密,到龍蛇混雜的大都會紐約,三個典型的城市背景下,美國系列劇《CSI》(Crime Scene Investigation)的故事一幕幕展開,7年來位居全美收視率第一。這部中文譯為《犯罪現場調查》的電視系列劇在中國同樣擁有眾多粉絲,甚至掀起了一陣“法醫”偵破類影視熱潮。

  “到現場去”,是犯罪調查人員的座右銘。只有到了犯罪現場,調查人員才能從蛛絲馬跡中找到破案線索。這句話對于眾多的中國制造企業來說也越來越具有重要意義。對它們來講,現場指的是車間和廠房。生產現場是制造企業組織生產活動的核心場所,一旦訂單計劃下達,所有物料、設備、工藝、工人、產品設計資料等匯聚于此,最終產品在此制造完成。生產現場的調配和管理,決定了工廠生產執行能力、生產效率以及最終的產品產量、庫存、質量等等。

  遺憾的是,在傳統生產現場的“黑箱”作業下,企業決策者常常不得不處身犯罪調查員的境地,小心翼翼地祈禱生產順利,一旦出現生產進度或產品品質問題則分身乏術。但是,正如犯罪現場總會留下蛛絲馬跡,真正的“超完美謀殺”是不存在的,真正超完美沒有漏洞的生產現場也不可能存在。更何況,對于目前大部分制造企業來講,生產現場是否超完美的討論多少尚有些烏托邦的意味。如何將“黑箱”作業透明化,避免任何影響產品品質和成本的問題,同時又能改善生產線的運行效率,是每個企業都關心的問題。

  正是洞悉了這樣的市場需求,早在1990年11月,美國先進制造研究中心AMR(Advanced Manufacturing Research)就提出了MES(制造執行系統)概念。面向生產現場,MES管理著所有的車間級生產活動的實時記錄和數據,它可以在實時模式下跟蹤產品的生產過程,記錄車間級各類狀態信息,包括產出率、質量、工時等。按照國際制造執行系統協會(MESA)給出的11項功能模型,MES不僅是企業獲取實時生產信息的窗口,也可以作為生產控制、質量控制的工具,幫助企業設計及工藝部門了解產品是否按照規格和計劃生產出來,并針對生產過程中的異常情況做出即時反應。例如,MES可檢測到某加工過程的廢品率異常,相關部門和人員將會收到報警訊息,便于采取相應措施。

  不過,從企業信息化的角度,這個市場的推廣者們更愿意將MES喻為整個企業信息集成中承上啟下、溝通計劃與生產的“橋梁”。在AMR著名的三層金字塔模型中,企業信息系統分為三個層次:計劃層(MRPII/ERP),執行層(MES),控制層(Control)。上端ERP(計劃層)對企業資源進行綜合計劃與管理,解決生產什么、生產多少的問題;底端SCADA、HMI等(控制層)對設備進行控制,解決如何生產的問題;而中端MES(執行層),負責將ERP的任務分解到生產線上進行分秒不差的排產,同時將設備端的數據及時反饋到計劃層,幫助ERP進行決策。

  這些理論上的定義多少有些理想化的意味,具體到實際應用層面,推動MES應用需求的根本原因,是企業正在推進的改善企業管理的三大方法論,包括精益制造和TPS、六西格瑪和TQM(全面質量管理)。近年來,隨著JIT(JustIn Time)、BTO(面向訂單生產)等新型生產模式的成熟,客戶與市場對產品質量提出更高要求,而生產線的自動化程度和優化水平已經很高,管理計劃與供應鏈進一步改進的空間非常有限,強調生產過程優化的MES價值因此凸顯出來。美國權威制造和供應鏈市場研究公司ARC曾統計,如果應用MES,產品質量可以提高19.2%,勞動生產率提高13.5%,產量提高11.5%,這一結果無疑讓這個市場倍增信心。

  MES的中國應用

  MES市場到底有多大?根據美國ARC公司2005年底的研究,2006年流程行業全球MES市場規模預計為15億美元,復合平均增長率為11.8%,到2010年為25億美元。最大的市場依次為北美和歐洲,占據大部分份額。這個數字是什么概念?ARC公司在其研究報告《ERP全球展望》中提到,2005年全球ERP市場為166.7億美元,未來五年的年復合增長率為4.8%,2010年全球ERP市場將超過210億美元。ARC在報告中甚至強調,ERP的未來市場將在中國。盡管這個數字并沒有直接對比的意義,畢竟這里對ERP的統計涵蓋了除制造(份額過半)外的政府、金融、健康、零售、物流以及教育管理等,而MES僅包含市場較大的流程行業,不過還是多少反映了全球市場大致狀況。

  在全球市場,MES尚未到成熟期,主流供應商包括西門子、羅克韋爾、GEFanuc等大的自動化廠商,以及UGS、Apriso等專業軟件廠商,應用較多的依次為食品飲料、化工、制藥、汽車零配件和電子裝配業領域。

  同樣的投入成本、幾乎同時的提出時間,ERP已經在中國經歷了數輪宣傳、推廣與應用的浪潮,開始成熟平穩的發展,而MES,這個曾經被《財富》雜志譽為“ERP市場挑戰者”的管理系統,卻像一個害羞的美麗姑娘,“養在深閨人未識”——盡管十多年來技術顯著成熟,也在很多國外知名企業中普遍應用,在國內的應用卻一直處于靜悄悄的起步階段。

  對于中國市場,美國ARC公司資深顧問王智勇感嘆道:“一言難盡。”“中國工業化歷史并不長,管理基本數據、管理流程以及人員水平等很多東西還很欠缺,這也正是實施MES最主要因素。”這位曾供職艾默生電氣的自動化專家告訴《工業界》,“中國市場目前還是自主開發占主流,套裝軟件非常有限,而軟件行業贏利主要靠標準化的套裝軟件。”

  正如王智勇所言,目前國內MES市場仍以研究居多,就產品來講,自主研發才剛剛開始,盡管有少數國內IT公司模仿國外的模式,開始總結提煉中國工業企業MES層面的經驗,但仍以實驗室產品居多,離商品化還有一段路程。就應用來說,石化、鋼鐵、煙草、電子等行業是應用最多的行業,主要客戶是一些大型制造企業,如中石化、寶鋼等,仍屬拓荒階段。

  此外,由于MES直接面向生產過程,而每個行業的生產和流通流程不同,還有其特定的行規,不同的行業對MES的要求和著重點是完全不同的,甚至同一個行業中不同企業也各具特色。特別是,離散工業與流程工業差別最大。典型的流程工業包括石化、半導體、食品飲料、制藥等,而離散工業則包括汽車、電子組裝等,還有一些整合批量生產與組裝生產特點的混合工業,包括冶金、鋼鐵等。正如上海寶信軟件公司副總經理叢力群所說:“目前沒有一個能夠適用于所有行業的通用MES產品。”
 
MES的慢熱運動中國
 
 
http://www.jrj.com  2007年02月26日 17:46  《商務周刊》 
 
【字體:大 中 小】  【頁面調色版          
 】
 


  行業特點太明顯,定制性太強因而缺乏標準化統一成型產品,市場認知不清,被業內認為是MES市場推廣不利的三大主要障礙。鮮明的行業特點抬高了市場進入門檻;而定制性太強,使得MES不能像當年ERP那樣,大家基本都是拷貝一個模版,然后就全國各地安營扎寨鋪天蓋地去演示了。“MES玩的是真功夫,沒有點真本領你糊弄不住那些一線的生產管理人員。”明基逐鹿軟件(蘇州)有限公司GES事業部總監汪中田認為,最關鍵的還是市場認知不清,宣傳推廣不力,“MES是個很好的東西,大家都不知道,反而有很多誤解”。他曾經成功實施了夏新電子、利華科技等多個MES項目,卻不得不花很多時間做市場教育,當然,其母公司明基是個最好的案例,“最有效的是把客戶帶到我們的工廠實地看看”。

  若即若離的客戶與苦苦掙扎的MES供應商,一道構成了獨特的市場風景。

  萌芽期的布道者們

  目前在中國,按照主要服務行業的不同,MES廠商可以分為三類:(1)以國外自動化廠商居多,以及背靠國內壟斷行業的石化盈科、上海寶信等,主要服務石化、煙草等偏流程工業;(2)以臺資軟件公司居多,主要服務電子、汽車等離散工業;(3)大量國產軟件公司,實力參差不及,“甚至有些原來做數據采集的或者賣條碼設備的公司,做幾張車間報表,把登錄圖片一換,就MES了”。

  之所以形成這樣的格局,汪中田認為:“MES執行層面的數據采集,主要是跟底層設備打交道,對于流程工業就是自動化設備,西門子、羅克韋爾、ABB、Wonderware等自動化設備提供商有著天然優勢,只需在設備上加一層軟件。而對于電子行業,數據采集主要依靠條碼設備,相應可由軟件公司來做MES方案。”電子行業中國臺灣發展比較久,有很多MES廠商,因此在深圳、東莞等珠三角和上海周邊的電子企業中占據很大市場。明基逐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占據了絕對市場優勢,其他還有臺灣資通、羽冠等。

  還有一些非常特殊的行業,比如鋼鐵。它是制造業中流程最長的行業,也就意味著信息化是最復雜、最難以完成的。西門子在這個領域擁有無可爭議的實力。國內最早可追溯的鋼鐵企業MES系統,原形就是1988年9月引入西門子設備投產的寶鋼冷軋生產控制系統(FLS)。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MES產品經理張軍強告訴《工業界》,西門子針對鋼鐵行業有單獨的解決方案,“鋼鐵行業有其自身的5級自動化系統,3級以上基本上就是MES功能,改叫MES是為了順應市場不斷提高的呼聲”。另外不得不提的是寶鋼,它對MES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00年,那時候寶鋼的工作人員在煉鋼連鑄車間了解生產工藝,熟悉生產流程,將車間生產管理作業透明化,并在此基礎上優化生產管理。其MES系統2004年5月正式全面運行,成功運行的同時還推出了專門擅長MES的上海寶信。

  MES溯源最早是在半導體行業,特別是其前端,特點非常顯著,甚至很多無人工廠或要求全部潔凈的環境,對MES的需求是最大的,產品優良率是其核心競爭力,重要性遠遠高于ERP。同時這個行業的MES投資也比較大,準入門檻很高。比如友達光電,其前端是流程工業,后端是組裝工業,MES方案需要兼容兩套不同的流程,1998年明基逐鹿為其設計了第一版MES后,其MES一直由自身IT部門進行維護。韓國IBS、艾德曼訊等是這個領域有代表性的廠商。其他如航空航天行業由于定制生產且涉及國防,大多是一些專有廠商,比如美國Apriso公司。

  與國外的產品相比,國內軟件產品還有一定差距。盡管如此,仍然有一批出眾的公司,比如北京和利時、浙大中控、北京中科創新園、上海慧銘自動化、上海靈蛙、上海優軟、華鐵海興、中科久輝、廣州中江聯合、中浩控制、南京比鄰等。

  值得注意的是,還有一些ERP廠商延伸發展出來的MES系統,如SAP捆綁著德國的PSI。不過從國內來看,為數眾多的ERP只有較少部分會向MES的方向發展。汪中田認為,“這個領域相對比較專業,國內廠商,如用友、金蝶等還沒有碰到這一塊,沒有制造背景在這個領域很難做,很多ERP類型的IT廠商被專業拒之門外。”

  春天來了?

  整體看,國內MES市場仍處于“慢熱”狀態,不過,華中科技大學校長李培根院士預測:“隨著行業和經濟規模的發展,按照目前的趨勢,會有相當部分的IT廠商與自動化廠商、制造型企業合并或緊密合作,在2-3年后,MES廠商可能會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其技術和實施手段也必然將日趨成熟。”

  事實上,2005年以來,全球市場迅速發展的春風也開始吹暖中國這片市場。張軍強2006年初的一篇題為《2005年的MES》博客中寫到:“大概2005年9-10月間,工作之余閑聊時,一位同事突然插了一句,好像聽到一種說法,‘MES概念在國外正受到質疑,有過時的可能’。雖然說得很含糊,但慚愧的是,筆者當時也將信將疑,覺得并非沒有可能。以國內為例,大家這幾年都已看到,雖然MES在國內陸續已有一些實施,并且行業分布比較廣泛,但應用并沒有被普及推廣,也沒有形成良好的正反饋效應,反倒是某些失敗典型在圈子內流傳甚廣。但現實與主觀臆斷的結論往往截然不同。查閱相關資料后,我們會得出如是判斷,2005年下半年反而是全球MES市場加速調整、發展的一年,市場正積極醞釀并應對著新一輪應用的高峰:

  “2005年9月在美國奧蘭多市舉辦的MESAP2E論壇,成為有史以來參會人數最多的一次,超過80家最終用戶參加,2005年MESA的會員數量比2004年增加了183%;

  “2005年10月,西門子在巴黎舉辦其首次SIMATICIT全球用戶會議,吸引了近800名聽眾;

  “2005年10月還發生了一件事。Schneider Electric宣布收購Citect的交易談判啟動。業界分析機構如Gartner、Aberdeen等都認為,SchneiderElectric的目標是希望通過收購來獲取及增強其在MES以及SCADA領域的實力,以彌補與競爭對手的差距;

  “2005年12月底,西門子在杭州舉辦的SIMATICIT(MES)發展論壇吸引了近100名用戶、潛在用戶及合作伙伴參加,意味著MES在中國應用的一個新周期的開始。”

  張軍強沒有提到的,還有兩個明確的信號。2005年6月,SAP宣布收購制造智能化供應商Light hammer;11月,羅克韋爾自動化收購Data sweep。業內普遍認為,這兩次收購預示著ERP和自動化這兩端的供貨商將未來的重點向MES市場傾斜,不斷地整合、收購、創新,正昭示著市場格局的不斷變化以及各方對生產管理軟件的重視。

  2006年11月底,這位飛遍大江南北的MES布道者再次感慨:“偶然在百度敲進MES三個字母,看到176萬條紀錄,相比3年多前的幾十條,可謂是天壤之別。”

  正如GE Fanuc公司MES工程師林立所言:“2006年是充滿希望的一年。”這一年,MES得到了政府、企業和信息化供應商等的關注,國家“十一五”也將MES作為信息化的發展重點進行支撐。

  2006年9月,北京駿威立達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專注于機械領域MES軟件提供。總經理魯靈惺向《工業界》預言:“2008-2009年,MES的春天肯定會來,盡管市場競爭激烈,但駿威要向西門子看齊。”

  對此,張軍強顯得更為理性:“也許2008—2009年,一些公司會在精心培育的客戶那里賺到利潤。但是否是春天的到來?因為給廠商帶來利潤的同時,有可能給客戶帶來痛苦,正是需要經過痛苦的階段,所有人才能變得清晰起來。不要自以為理解了MES的真諦,我們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