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0億美元,當這個數字從海關統計中實實在在地呈現在我們眼前時,內心里是一種復雜的喜悅。回顧2006年,行業經歷了生產要素價格上漲、能源供應緊張、紡織品出口退稅率下調、人民幣升值等種種不利因素,使出口企業的產品創新能力和贏利水平受到嚴峻的挑戰。在克服了諸多不利因素的條件下,全行業實現了全年25%的出口增長率,成績實屬來之不易。
歐美地區歷來是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的最主要市場。2006年,中歐、中美紡織品協議的實施,使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市場外部大環境有了可預期的穩定性。2006年,我國對歐盟和對美紡織品服裝出口呈現兩位數的增長態勢。據中國海關統計,2006年,我國出口美國紡織品服裝216.21億美元,同比增長18.8%;對歐盟出口達227.87億美元,同比增長20.39%。兩者合計共占我國全年紡織品服裝出口金額的30%。
配額政策牽動全年出口走勢
在對歐盟和美國出口的紡織品服裝中,配額類紡織品的出口競爭一直十分激烈。據我國紡織品出口專家、世之維集團總裁樊敏介紹,2006年,我國有近1/3出口到歐盟和美國的紡織品受到配額的限制。從商務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EDI)2006年12月底的統計數據看,全年的紡織品服裝出口配額使用狀況好于ATC協議時期的任何一年。從美國海關統計數據看,我國對美的設限紡織品和服裝的出口數量同比增長1%,但出口金額同比增長15%,出口產品單價提升14%~15%,單價提高的趨勢比較明顯,對歐盟的出口總體趨勢也大體如此。
成績來之不易,過程并非平坦。
歐美市場對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歷來舉足輕重。在2006年初實行的紡織配額政策,突出體現了公平和公正的原則,保障了絕大多數企業公平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權利。但新方案實施一段時間后,出現了配額清關率低、轉口貿易額高的尷尬局面。據統計,我國上半年對歐美配額產品出口中方簽證率除個別品種達到60%以外,絕大多數保持在20%~30%。企業、行業協會和政府主管部門都認識到,必須改進原有配額政策,將出口效率擺到更重要的位置上。在第99屆廣交會上,配額政策的調整成為行業關注的熱點話題。
2006年7月27日,商務部決定對企業上交的棄標數量實施協議招標,對企業未使用的紡織配額資源進行了“重新配置”,大幅度降低了企業的配額使用成本。從商務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EDI)2006年12月底的統計數據看,除個別類別外,絕大部分出口配額產品的簽證率達到90%,實際簽證率將在95%以上,配額使用狀況好于ATC協議時期的任何一年,出口效率明顯提升。
設限產品出口將穩定增長
展望2007年我國輸歐輸美配額類產品的出口前景,樊敏持比較樂觀的態度。他認為,由于中歐、中美達成的紡織品協議規定,我國對歐盟和美國的設限產品年增長率分別為12%~15%和15%~17%,因此,設限產品出口量的適度增長有了保證。同時,由于國家對于配額政策的調整,將使配額的政策比去年更趨于合理。首先,對附加值較低的面料類配額和冷門的配額,國家將按企業的實際出口業績無償下達;其次,對服裝類緊俏產品的配額,國家將按企業的出口業績,以協議招標的形式下達,收取較低的費用,不再采取去年公開招標“價高者得”的方式,這樣將大大減少企業的出口成本。第三,商務部EDI中心紡織配額轉受讓平臺的開通,將有效促進配額資源的充分流動。由于配額政策與2006年相比更加合理,一方面保證了重點出口企業對配額資源的使用,降低了配額使用成本;另一方面,也充分體現出國家鼓勵出口企業用足用好配額的政策。
學會配額資源的最優化使用
對配額類紡織品服裝出口企業而言,業內專家建議,公司在接單時要充分考慮政策的變化與調整,從而及時調整企業的出口策略,如近期應密切關注2007年第二次紡織品配額協議招標的時間。一方面,企業應整合可控使用的配額資源,理性接單。由于15%左右的配額數量在市場上流動交易,價格容易誤導配額類產品出口的實際配額成本,實際上絕大部分配額類產品出口的配額成本要遠低于市場上配額交易成本,因此,企業應按照合理的、外商可接受的配額成本慎重接單,另一方面,企業接單數量不宜大大超出可控配額數量。及時關注配額的使用率和行情變化,確保配額資源使用效益的最優化,將成為配額類產品出口企業的必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