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珠三角方圓一百四十公里范圍內有五個機場,分別受三個空管機構控制,協調有限,影響效率
香港行政長官曾蔭權將于1月中公布“十一五”綱領,當中將提出大陸放寬空管、增加航道的建議。消息人士透露,國家民航總局與香港及
澳門成立的“珠三角地區空域規劃及實施專題工作組”已完成“珠三角洲地區空管規劃與實施方案”,不久后即將出臺。該方案將切合香港“十一五”綱領需要,有利于香港航空及物流業的發展。
據香港《大公報》報道,“十一五”行動綱領是一個有關香港長遠發展的政策建議,并將作為新一任行政長官施政的重要參考。該綱領涉及香港四大支柱行業的發展,以促進香港與大陸在人流、貨流、信息流的暢通。
行動綱領提三建議
物流業的發展會是綱領的一項重要內容,而香港的優勢在于航空物流,但由于一些政策上的問題,窒礙了發展。而為配合國家“十一五”規劃,以及香港本身的發展需要,行動綱領將就此提出三項建議。包括:開放空域、增加航道及降低空管,以及與珠三角城市共同成立一個綜合空中交通管理系統等,以及制定長遠的珠三角空管政策。
由于建議涉及面甚廣,需要政府有關部門配合,因此行動綱領將只會建議香港新任行政長官與中國大陸有關部門緊密溝通,爭取有所突破。
五千米高墻耗資源
消息人士表示,香港航空物流業遇到的主要問題在于:
─航道空域不足。例如現在往返
北京及華中地區一個航道出口(BEKOL),從珠三角開出及返回大陸的航機都要靠該出口,經常出現“塞機“現象;
─空管過嚴。例如由香港進入
珠海空域有一堵五千米高的無形空中圍墻,航機需升過該高度后才能進出,造成時間及資源的浪費;
─區域統籌不協調。在珠三角方圓140公里的細小范圍里有五個機場,空域受三個空管機構控制,分別是
廣州、珠海及香港,但卻獨立運作,協調有限,影響航機運作效率。
成立區域空管系統
現在大陸的航空交通管制及空域安排,與大部分其它國家過往的做法相似,即所有空域均屬軍方擁有,僅騰出小部分的航道供民航使用,但現時國際上普遍采用民用及軍用協調的方法,即將大部分軍方備用的空域范圍,在非進行軍事活動期間開放予民航使用。因為若要進一步有利航空業的發展,便需要增加民航能夠使用的航道空域。
而全面降低或解除空域管制中進出香港之間的無形空中圍墻的高度,能使飛機能夠更從容地從一個空域飛到另一個空域。
此外,盡快成立一個在珠三角綜合空中交通管理的系統,令各空管機構能互相對話,制定珠三角的空管政策,有助提高效率,減少危機。
事實上,國家民航總局已在2004年初,與香港及澳門的航空部門,聯合成立了“珠三角地區空域規劃及實施專題工作組”,研究解決珠三角空域資源緊張問題的具體措施。經過兩年多的研究,小組已完成“珠三角洲地區空管規劃與實施方案”,目前正就方案中部分技術問題進行評估,在適當范圍內公布并征求意見及建議。預計,有關內容將切合綱領需要,有利香港與大陸航空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