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新元歲初的時光里,梳理漸行漸遠的2006年我國公路管理,我們發現熱點多多: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公路養護運行機制改革、收費公路管理條例……這些重大事件對于我國公路管理行業今后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理念
服務公眾 加大公路養護投入
2006年,各省公路管理部門進一步加大公路養護資金投入,強化公路日常養護,建立穩定可靠的公路養護資金來源渠道。全面推行預防性
養護,保證預防性養護的時效性,避免錯過養護最佳時機。努力提高公路養護科技水平,逐步建立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率的養護新模式。
各省公路管理部門完善橋隧養護管理的規章制度,加大危橋、危隧改造加固力度。研究制定從事橋梁養護、橋梁檢測、橋梁加固的設計、施工從業人員和單位的資格條件。加強橋梁養護管理技術研究,推廣成熟的橋梁檢測、評價和加固技術。對重要橋隧實行動態監控,實時掌握技術狀況,確保安全運行。
各地穩步推進公路養護運行機制改革。堅持“管養分離、事企分開”的改革方向,提高公路養護投資效益和養護質量,發揮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在政策支持、資金支持和養護職工理解下,順利推進養護運行機制改革。
各省公路管理部門加快公路管理信息化建設,進一步完善公路數據庫,構建公路管理信息化基礎平臺。以公路數據庫為依托,加快研制開發公路規劃、建設、養護、管理、規費征收、路網調度等業務管理系統。逐步建設覆蓋所有高速公路、國道和重要省道的公路管理與應急處置中心,強化公路交通部門對公路網絡的運行監管,并最終建立可視化、數字化、智能化的區域路網管理平臺。
交通部制定了“十一五”公路養護管理目標,重建輕養的現象正在改變。2006年投資40億元,加固橋梁,修防撞墻,給公路拐彎處安裝會車鏡等,提高百姓出行的安全系數。
■整頓
專項整頓違規減免車輛通行費
2006年,交通部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專項整頓“特權車”和“人情車”違規減免車輛通行費的活動。并決定從2007年2月起,除《收費公路管理條例》中明文規定的可減免通行費的五類車輛外,其他車輛行駛收費公路必須依法交納通行費。
交通部要求各地交通部門帶頭,首先對交通系統內部違規減免通行費的車輛進行清理和糾正。對各地方交通部門及收費管理單位違規發放的“免費卡”、“減繳卡”、“公務卡”、“零折優惠卡”等各種車輛通行費減免卡實行全面清理,集中收繳。對以收費減免作為交易謀取利益的違紀行為,堅決糾正并嚴肅處理,情節嚴重、違反黨紀國法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追究有關人員的法律責任。各地交通主管部門將會同有關部門以收費站為重點,對專項整頓活動進行督導。交通部也將對各地清理整頓情況進行重點檢查,并將檢查結果通報全國。對拒絕交納車輛通行費的“特權車”、“人情車”將在媒體公開曝光。
■專題
七大公路管理專題調研
2006年5月,交通部在山東濟南召開了全國公路養護管理工作會議。會議在全面總結“十五”養護管理工作成就,分析當前形勢和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更好地為公眾服務”的新價值觀,確定了“六個一”的工作目標和“四個更”的工作新要求,明確了主要工作任務。為了集中行業力量,加快有關基礎性研究工作的進程,交通部公路司對濟南會議所確定的工作任務進行了細化、分解,并研究提出了2006年至2007年擬請各地公路管理機構和高速公路經營管理單位幫助組織開展的7個專題研究安排。
交通部公路司在第20屆全國公路局長會上布置了專題研究任務,這七項專題為全國公路養護與管理資金需求研究、預防性養護政策及關鍵技術研究、橋隧設施安全運營動態監控及預警體系研究、公路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研究、養護運行機制配套政策研究、公路路政執法行為規范及配套制度研究、高速公路規范化服務標準體系研究,這些專題既涉及到公路管理體制、收費公路管理體制、農村公路管理體制等體制改革,又涉及到機制層面的運行機制改革。
■調查
開展收費公路資產管理狀況調查
根據2006年全國交通財務工作會議關于進一步加強公路資產和公路收費權轉讓管理的精神,交通部對全國收費公路資產管理狀況進行摸底調查。開展收費公路資產管理狀況摸底調查是貫徹落實《收費公路管理條例》,規范公路資產管理,促進我國公路事業可持續發展,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的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是加強國有資產管理和推動收費公路資產管理科學化、規范化的一項重要舉措。
調查內容包括:收費公路資產管理體制情況;收費公路資產總量、結構、分布狀況;收費公路資產(包括政府還貸公路和經營性公路)和公路收費權轉讓具體項目管理狀況;收費公路資產管理制度建設情況;收費公路資產管理工作中積累的基本經驗、當前存在的突出矛盾;對加強收費公路資產管理和規范公路收費權轉讓的意見建議等。
■保障
交通運輸保障能力得到提高
提供出行信息服務
圍繞方便人民群眾安全便捷出行,公路系統開通了“全國公路氣象預報預警系統”、“公路水路信息服務系統”,及時提供氣象預報、航行預警和路況等公眾信息服務。為更好滿足群眾的出行需求,進一步提高公路交通應急保障和公共服務能力,交通部出臺了《公路交通出行信息服務工作規定(試行)》和《交通部公路交通阻斷信息報送制度(試行)》,并將完善正在試運行的中國公路信息服務網。
為做好公眾出行服務信息工作,各地交通主管部門做到組織領導到位、責任落實到位、技術保障到位、資金投入到位。各地交通主管部門按照“政府引導,社會參與、群眾受益、持續發展”的原則,共同推進公路交通出行信息服務的發展。
堅持用經濟手段、法律手段綜合治理超限超載運輸,推行車輛計重收費,超限超載率控制在9%左右。開展了北京至大同沿線10個治超示范站點建設。
開展干線公路災害防治試點
為提高公路抗災能力、通行能力和行車安全水平,交通部開始在全國10個省(區)共24個試點路段實施公路災害防治工程。試點工作于2006年年底前完成,工程實施后,二級公路能夠抵御50年一遇的洪水襲擊,三級、四級公路能夠經受25年一遇的洪水威脅。去年改造和加固危橋1719座,組織實施了2.2萬公里國省干線公路安保工程,在遼寧、湖南、湖北等10個省區24條干線公路上開展了公路災害防治工程試點。
據交通部公路司有關人士介紹,試點工程結合近年來特別是2006年以來公路水毀、震毀災害的發生情況,依托路面大中修工程、危橋改造、公路災毀修復工程和安保工程實施,重點增設和完善試點路段的災害防護設施,對公路邊坡、路基、橋梁構造物和排(防)水設施進行綜合治理,全面提高公路防災能力。
通過此次試點工作,交通部門將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公路災害防治工程技術措施和實施方法,為全面實施積累經驗。
根據交通部印發的《干線公路災害防治工程試點工作方案》,試點工作所需資金主要由有關地方交通主管部門負責籌集,交通部給予適當補助,補助資金將納入安保工程的投資計劃下達各地。
法律法規體系初步形成
在全國公路路政管理工作座談會上,路政管理工作目標確定:構建一個科學完善的公路管理法律法規體系,建設一個高效運轉的路政管理體制,塑造一支能打硬仗的路政執法隊伍,搭建一個便捷實用的綜合信息系統。
到2010年形成以《公路法》為龍頭,《公路管理條例》、《收費公路管理條例》、《公路保護條例》等為骨干,地方法規和部門規章為補充的較為完善的公路管理法律法規體系,為公路管理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保障。目前,全國有15個省、市、自治區制定了公路管理條例,19個省、市、自治區制定了路政方面的管理條例和管理規定,13個省、市、自治區出臺了高速公路管理方面的地方性法規,公路管理法規體系初步形成。
■關注
農村公路建管養實現新突破
2006年,交通部按照中央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部署,緊緊依靠地方各級政府,充分發揮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加強與有關部門合作,加快組織實施農村公路建設。去年新改建農村公路26萬公里,其中瀝青、水泥路約13萬公里,重點加快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以及糧食主產區農村公路建設,加強農村渡口、渡船改造,切實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服務。
為圍繞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提出的“十一五”農村公路建設目標的要求,交通部部署和組織了加快農村公路建設的各項工作。一是全面開展了全國農村公路通達情況及技術狀況普查工作,摸清了農村公路新改建規模和資金需求;二是按照“省部聯手、各負其責、統籌規劃、分級實施、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則,就農村公路建設、養護管理、資金籌措等問題與地方人民政府交換意見、達成共識。除個別省外,省部共同簽訂了落實中央1號文件農村公路建設任務的意見;三是對車購稅投資結構進行重大調整,進一步向農村公路建設傾斜,車購稅投資比重由2005年的29.5%提高到39.5%;四是地方政府加大了省級財政對農村公路建設的支持力度,湖南、陜西、山東、內蒙古、廣東等省區省級財政每年安排一定資金支持農村公路建設。貴州、湖北、遼寧、安徽、江蘇、寧夏等省區每年從財政收入增量中安排一定比例的專項資金用于農村公路建設和養護。山西、福建等省實行了“以獎代補”政策;五是農民群眾以“村民自治、一事一議、民主決策”等方式,積極投工投勞,承擔土石方工程施工和自采材料的采備、運輸,加快了農村公路建設,增加了農民收入;六是農村渡口改造和渡改橋、農村公路安保工程等8項服務新農村建設實質性措施得到認真落實;七是貫徹落實《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方案》,天津、河北、內蒙古、山東、河南、海南、四川、重慶、廣西、新疆等省區市出臺了實施意見,全國87個縣(市)開展了農村公路管養體制改革示范工作。
■政策
規范收費公路管理工作,是過去的2006年和今后一段時間各級交通主管部門的一項重要工作。交通部要求通過嚴格把好建設項目立項、站點設置、轉讓、性質界定和資金監管5個關口,進一步規范收費公路的審批、設置和管理工作;要嚴格項目審批,切實控制收費公路發展規模,特別是要控制二級收費公路規模;嚴格規范站點的審批和設置,政府還貸二級收費公路要做到站點總量不增并逐步減少;嚴格界定收費公路性質,未依法轉讓收費權、將政府還貸公路按經營性收費公路進行管理的,要進行清理和復位,在國家新的轉讓辦法出臺前,暫停政府還貸公路收費權轉讓;抓緊完善收費公路法規體系,嚴格依法監管。
收費公路的政策要堅持,但不等于收費公路的發展內涵不能調整與完善。面對當前收費公路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交通部作為交通行業主管機構表示,收費公路今后將從“調整結構,控制規模;統貸統還,撤并站點;政府主導,嚴格監管”的方向發展。也就是要嚴格按照《收費公路管理條例》的規定,走“以非收費公路為主,適當發展收費公路”的路子,各級政府將加大對公路建設的投入,控制收費公路建設規模,優化收費公路結構。
另外,還要逐步撤并現有二級公路上的收費站點,通過“統貸統還”制度,建立高速公路與其他收費公路統籌發展機制,目的也是最大限度地減少當前二級收費公路的發展規模,減輕社會負擔。
位于浙贛交界處的開化縣桐村鎮徐家村,整潔美觀的農村公路與路邊的田野縱橫交錯,形成公路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田園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