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岸部門以最短的時間、最低的成本為外貿企業提供最好的服務,這個工程被稱為“大通關”。新年伊始,為了加速湖北“大通關”環境建設,湖北商務、海關、出入境檢驗檢疫、邊防、港口、機場等相關部門紛紛推出新的措施及改革方案。一個更加人性化的和諧通關環境正在形成。
去年,美國著名刀具制造企業肯納公司高管到
武漢沌口開發區考察,準備投資建廠,但當他們了解到武漢的通關服務能力不足時,取消了原來的巨額投資計劃。同美國客商一樣,一些已經在湖北投資的外商也曾對湖北的通關環境多有抱怨:湖北口岸基礎設施不完善、電子口岸建設相對滯后等等。這些問題,不僅延長了出口商品的物流周期,還增加了企業的物流成本。
湖北省商務廳廳長 尹漢寧 :" 通關效率 通關環境 是外貿進出口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生死攸關的問題 同時也是外商投資企業愿不愿意到湖北投資和已經來湖北投資的企業愿不愿意在湖北繼續發展的問題 "
針對企業反映的通關問題,去年,湖北省委、省政府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大通關"建設的若干意見》中,明確下達了硬指標:貨物水路兩天到
上海,鐵路一天到
深圳;集裝箱提發貨水路24小時完成,鐵路15小時,公路8小時,航空10小時完成。短時間內各相關單位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潛能被挖掘出來,以前看似遙不可及的目標,正一個個逐步實現。
【 "大通關"硬指標:貨物水路兩天到上海,鐵路一天到深圳;集裝箱提發貨水路24小時完成,鐵路15小時,公路8小時,航空10小時完成 】
湖北省檢驗檢疫局局長 黎慶翔 : 現在我們已經完成了電子申報 電子轉單和電子簽證 下一步我們重要的是要做到電子監管 "
在大通關建設中,武漢海關一馬當先,先后推出為企業服務的12項便利措施,實施24小時預約通關,積極推行"集中接單、多點驗放"。去年,武漢海關與上海、
南京、
寧波等海關達成協議,實現與長三角地區的跨區域合作,使原來湖北省與長三角地區貨物通關時間由原來的1.5個工作日提高到現在的30分鐘,每噸貨物的通關成本降低近40元。
武漢海關副關長 胡澤 :"實行屬地申報 口岸驗放企業可以實行四個不用 一是不用在口岸和內地往返奔跑 二是不用在口岸報關大廳排隊 三是不用海關監管的交通工具 四是貨物不用進海關監管的場所 "
目前,包括聯網報關、出口收匯、進口付匯等功能在內的"湖北電子口岸虛擬平臺"已在上線運行之中,2007年,湖北還將組建湖北電子口岸股份有限公司,可以看到,隨著湖北大通關建設步伐的加快,一個更加人性化的和諧通關環境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