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遼寧省人大代表鄭雪輝與多位代表一同聯名提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桃仙國際機場口岸建設和管理的議案》,建議將桃仙機場劃規沈陽直管,并建設“電子口岸”。
[ 現狀]
航站樓配套設施不全
鄭雪輝告訴記者,現在的桃仙機場航站樓是2001年12月啟用的,總建筑面積只有67000平方米,國際航空部分約占1/5,由于建設之初并不是按照國際進出港設計的,在現在的運行中,已經出現了查驗現場空間狹窄、出境通道入口設置不合理、旅檢現場工作用房不足、國際與國內段廊橋混用等弊端。
針對這種現狀,鄭雪輝建議,只有對航站樓進行全面改造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弊端,并且2008年奧運會足球比賽在沈陽舉行,時間已經非常緊迫,如果再不抓緊時間對航站樓進行改造就要來不及了。
尚未開展進出境快件業務
目前,桃仙機場存在著貨運監管倉庫不足、物流形式單一的問題,直接制約了桃仙機場口岸和沈陽外向型經濟的發展。
鄭雪輝指出,桃仙機場海關監管倉庫分別屬于機場當局、南方航空北方公司、中外運公司和快遞公司等4個單位,倉庫面積普遍較小,內部設施簡陋,無法進行完整、統一、科學的物流規劃,導致國際貨機與保稅物流園區的區港聯動等較大的進出口物流業務很難進行。
現存于桃仙機場的沈陽貨運代理企業自身都無海關二級監管倉庫,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口岸進出口物流的發展,增加了企業通關成本,無形中削弱了沈陽地區企業與外地同類企業的競爭能力。
最主要的一點是,由于缺少必要的海關監管場區,桃仙機場至今沒有開展進出境快件業務。沈陽地區的企業辦理進出境快件業務時,只能到北京、大連等地,或者按普通貨物在桃仙機場報關。
[分析]
管理機制造成問題
鄭雪輝認為,桃仙機場口岸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得不到解決主要是管理機制的原因。
2003年,沈陽市口岸辦被并入沈陽市外辦,口岸辦負責沈陽市口岸的綜合管理工作,協調口岸單位之間的關系。目前,沈陽桃仙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屬于省直國有控股公司;海關、邊防、檢驗檢疫等3家查驗單位分別受國家或省有關部門的垂直領導,就是說,口岸辦對沈陽桃仙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海關、邊防、檢驗檢疫等單位都不存在直接領導關系,無法實現綜合管理的職能,涉及到機場規劃、配套、基礎建設、資金投入等重大問題時,也很難加以協調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