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貿資訊

中國鞋業危機中蘊藏機會

2007-12-6 14:21: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近日,世界銀行將中國今明兩年的經濟成長目標從9.6%和8.7%,分別上調為11.3%和10.8%,并認為,東亞經濟體強勁的內需,有望吸收掉金融市場信用危機和油價高漲所帶來的沖擊,特別是中國,內需持續膨脹,將成為帶動區域成長的推手。  有分析師認為,隨著城市化和年輕人大量進入服務行業,鞋類產品將成為他們非必需品購物中的重要項目。即使今年中國經濟不能再保持兩位數的增幅,消費品支出仍將相當強勁。內地居民消費者的購鞋數量將達到發達國家水平,瑞銀估計,2010年的內地鞋市場容量將達到120億美元,人均購鞋量將為2.2雙。 
  成本因素制約發展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10月份,全國工業品出廠價格同比上漲2.8%,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3.9%,原材料及能源購進價格的上漲是導致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今年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公司生產成本居高不下,雖然采取了各種增效節支的措施,我們的外銷還是受到了影響。”廣東中杰鞋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何玉玲說。 
  業內人士認為,近年來,生產原料、勞動力成本、能源成本逐漸上升,而市場競爭壓力的加劇使得企業無法通過產品價格轉嫁成本,使銷售成本占銷售收入的比重逐年上升,行業盈利能力逐漸削弱。 
  面對挑戰,很多企業開始嘗試提價。中杰鞋業負責人表示,企業正通過提高出口價格來減小原材料上漲的影響。然而,企業卻很難按原材料上漲增加的幅度同比提高出口報價。而且,對于大多數中小企業來說,提價意味著可能失去一些客戶和市場。 
  廣東商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家李俊教授認為,原材料上漲和國際油價節節攀升,對“中國制造”形成巨大成本壓力,并會逐步減弱中國制造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反傾銷困局 
  從2005年6月歐盟正式宣布對中國的兩種勞保鞋進行反傾銷調查開始,中歐之間的鞋業大戰已經持續2年多時間。2006年10月7日起,歐盟開始對中國鞋企開征16.5%的高額反傾銷稅,為期2年。到今年9月,歐盟正式展開對中國皮鞋的反規避調查。 
  據了解,歐盟反傾銷措施實施一年來,對中國皮鞋業的產品出口產生了較大沖擊。根據中國輕工工藝品進出口商會提供的數據,今年上半年,歐盟皮鞋反傾銷產品進口數量與同期相比下降7.76%。其中,從中國進口數量為0.86億雙,進口金額為9.43億美元,分別比去年同期下降26.37%和21.36%。 
  為應對歐盟對中國生產的皮鞋產品設置的貿易壁壘,部分中國鞋企向歐盟一審法院提起訴訟,狀告歐盟理事會發布的征收16.5%的反傾銷稅不符合歐盟的相關法律。 
  據悉,歐盟一審法院目前已完成中國鞋企提起的反傾銷訴訟程序的第一輪答辯,奧康等中國鞋企將進入第二輪答辯,時間將是一年左右。中國皮革協會副理事長、奧康集團總裁王振滔表示,中國鞋企將極力爭取在第二階段的司法程序中實現突破。 
  另辟蹊徑尋出路 
  針對歐盟人為的貿易壁壘,意識到這將成趨勢的中國鞋企一方面在積極應訴,一方面開始多渠道尋找市場。在飽受歐盟反傾銷之苦后,中國鞋企逐漸熟悉了歐盟的游戲規則,許多鞋企開始改走高中檔路線,以應對長期的壁壘。“以積極的心態來對待貿易上的摩擦,不能說不是一次新的機遇。企業可以借機在產品結構、質量和競爭策略上進行調整,整個行業也會大幅提升。”經貿關系專家周世儉分析認為,困局之下的中國鞋企更應注重自身競爭力的提高。 
  事實上,當多方努力未見太大成效后,中國鞋企在提升自身的同時,開始意識到這樣一個事實:歐盟市場并非惟一選擇。 
  2006年11月,也就是歐盟對中國鞋企裁決正式生效的4個月后,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暨第三屆部長級會議在北京召開。中非雙方在經濟領域有了深層次的探討和合作,峰會期間還舉行了第二屆中非企業家大會等活動,中國鞋企迎來了一次歷史性的機遇。 
  近年來,中國鞋出口非洲態勢正迅猛增長。以泉州為首的中國鞋企近年來也加大了對非投資力度,而浙江鞋企也不甘落后,有數據顯示,2006年的前三季度,僅浙江省出口到非洲的鞋就達到2.1億雙,出口額3.2億美元。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