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鋼材批發業遭遇“內憂外患”
2007-12-5 14:22: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丁俊發日前表示,鋼材批發,特別是鋼材物流的加工配送,已經成為外資進入的一大熱點,而中國國內的流通企業在鋼鐵物流上的競爭力卻十分薄弱。
業內人士認為,中國作為一個尚未完成工業化、城鎮化的發展中國家,鋼材消費正處于高速增長期,進而帶動鋼鐵業物資流通的飛速增長是可以預見的。然而我國鋼材流通業目前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這不但制約鋼鐵制造行業的增長,在與跨國企業競爭時也處于不利地位。
鋼材批發或鋼材貿易是鋼鐵物流業的重要環節,位于鋼鐵整條物流鏈的下端。目前,我國鋼材批發行業總體業態水平較低,不適應鋼鐵行業快速發展的形勢,也不適應現代商品流通發展的基本要求。
首先,鋼材批發企業的交易模式較為低級,服務功能較為落后,現代營銷水平和服務能力不高。目前大多數經銷商的銷售主要采取“異地易貨貿易”方式或是“提籃子、搬磚頭”式的傳統經營方式。
其次,大部分鋼材批發企業的經營規模小,經營分散,商品流通的集中度低、專業化經營不足。目前,全國各類鋼材貿易商約有20萬家,年銷售能力在1000 萬噸以上的企業非常少見,在500萬噸以上的也僅有三四家,銷售能力在150萬噸左右的企業就稱得上是區域大經銷商,而絕大多數企業的年鋼材銷售量都在 10萬噸以下。
第三,鋼鐵物流業態的總體質量不高,離真正意義上的現代物流還有較大差距。目前,雖然國內許多鋼鐵貿易商都擁有自己的運輸、倉儲等硬件設施,但其物流專業程度低,所提供的服務面并不大,業務范圍也較為有限。
目前,跨國公司正在利用我國WTO承諾的規則,對我國鋼鐵產業鏈進行全方位的滲透,特別是加工配送和深加工的下游。外資進入的批發領域,首選的是汽車、鋼材、家電、成品油等。比如日本三井就成功在中國鋼鐵供應鏈中的加工配送環節站穩了腳跟。三井從1995年開始,在我國中部和東部與寶鋼、武鋼等合資建立了各種鋼材加工、配送公司,并在全國鋼材消費地建立加工中心體系,構筑了一個能夠向國內外用戶迅速提供服務的鋼材配送物流體系,基本控制了我國汽車板材、家用電器板材等高檔鋼材市場。
與資本雄厚、經驗豐富的外資企業相比,國內鋼鐵流通企業還僅僅處在簡單的中介階段。許多企業功能單一,僅是生產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中轉站”,沒有形成一批擁有社會化的物流配送體系的大型流通企業集團。
業內人士指出,我國的鋼材批發企業的盈利模式正在轉變。之前,我國大部分鋼鐵貿易批發商的盈利方式主要是在市場起伏的過程中,通過逢低吸納、上漲套利來獲取的。即使在鋼廠出廠價和市場價倒掛時也對鋼廠的發貨照單全收,為的是在鋼價上漲、庫存增值后實現利潤。在鋼鐵產品基本面供大于求、價格大幅漲跌交替成為規律的市場條件下,這樣做是可以生存的。
然而從2004年宏觀調控開始,我國鋼鐵行業已經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即從產能大規模擴張的粗放式增長進入產業結構升級的集約式增長轉變。鋼材價格巔峰基本已經過去,整體市場趨向于相對平穩,鋼材貿易企業的生存基礎也隨之發生變化。傳統貿易商的主要盈利經營手段受到沖擊,利潤空間縮小。受上游格局變化的影響,物流企業將逐步走向集中,貿易企業的生存將從過去的資源競爭轉變為綜合實力的競爭。
目前,絕大部分中小貿易商的貨物都堆放在公共倉庫,運輸100%外包。這種運營模式,充其量只是“貿易模式”,一旦失去貿易投機環境,必然會陷入困境。專家指出,我國鋼材貿易企業的轉型需求日益迫切。對具有一定規模的貿易商,必須立刻向真正意義上的 代鋼鐵物流企業模式靠攏。另外,中小貿易商應選擇合適的產品和上下游渠道,鎖定特定市場,把自己培養成專業鋼鐵服務商,向加工配送專業鋼鐵供應商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