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治理創新轉變……,發展現代服務業,提高服務業比重和水平……,加快發展現代能源產業和綜合運輸體系。
——摘自中共中心總書記胡錦濤在黨的十七大上的報告
2006年底,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設立蘇州工業園綜合保稅區(國函【2006】128號,以下簡稱綜保區),“現有的出口加工區A區、出口加工區B區和保稅物流中心(B型)進行整合”,“有關稅收、外匯政策將按照《國務院關于設立洋山保稅港區的批復》的有關規定執行。海關比照保稅港區的監管辦法對其實施監管”。批準設立的園區綜保區,是目前全國開放程度最高、政策最全面的海關非凡監管區域。
綜合:物流+商貿的進一步完善
13年的開發建設, 園區已成為先進產業的聚集地、外商投資的密集區,以及體制機制創新的先行區。如今,以電子信息、精密機械、生物制藥、新材料為主導的高新技術產業在園區快速地成長,這些領域內的企業尤其需要通過優化供給鏈治理來降低流通成本,以“訂單網絡化、物流全球化”的便捷高效,為企業發展推波助瀾。
2006年,園區保稅物流中心業務輻射23個省市,服務的生產企業超過2000家,中心內的21家物流企業累計運作的貨物總量為70萬噸,占到全區物流量的50%。2007年,擁有12通道全自動智能無人值守卡口、12000平米國際高標準綠色環保監管倉庫、全天候開放一站式服務大廳的綜合保稅區正式啟用,不但吸引到國藥控股、銳綺、中國國際航空、民生輪船等近20家公司的入駐,而且以整合的資源、疊加的政策、創新的模式,為加工貿易的轉型升級提供了積極的探索和嘗試。
中新聯合協調理事會第九次會議提出,要把園區建成全國唯一“以虛擬口岸為依托的現代商貿物流運營中心示范區”。至此,綜保區的建設,作為園區“先行先試”的重要內容,又被賦予新的任務和使命:過去十年,搭建發展的是物流平臺;現在和未來,物流加商貿平臺才是主要方向。目前,園區共有貿易公司257家,物流企業175家,業務涵蓋進出口、報關報檢、貨代、倉儲、運輸、分銷配送等多個領域,初步形成了服務當地、輻射全國的商貿物流運營網絡。在此基礎上,園區將一個物流高度發達、貿易繁榮、商業配套設施完善、人才集聚,類似自由貿易區的商貿物流運營中心和服務外包示范基地寫進了打造物流“示范區”的戰略定位之中。
優勢:創新+政策的雙管齊下
實踐永無止境,創新永無止境。面對蘇州沒有機場、沒有港口的窘境,創造出SZV空陸聯程全新模式,并打造起“虛擬空港”的概念;當年試點運行全國唯一一家具有出口退稅功能的B型海關保稅物流中心;在空陸聯程基礎上,成功實現“虛擬空港”的雙向直航;在海關保稅物流中心(B型)基礎上,設立全國首家綜合保稅區……園區物流一路走來,創新思路在制約發展的瓶頸面前,一次又一次發揮出“清障”作用。
1997年8月,作為全國最早批準試點的三家直通式陸路口岸之一,園區唯亭海關監管點成立了。當時實行海運滬蘇直通模式,企業的海運集裝箱抵達上海港后,可通過此模式,直接運輸至園區,企業在園區辦理進出口通關手續;2002年,SZV快速通關模式被創新性地提出并應用,企業的空運進口貨物,可在國外直接定艙到SZV(蘇州的城市代碼),抵達機場的貨物直接被裝到具有“卡車航班”功能的卡車上運至園區,企業空運進口貨物的通關時間由1-2天縮短為7-8小時,將園區IT產品的生產周期控制在5天成為了可能;2004年,全國首家“海關保稅物流中心(B型)”試點獲批設立,加工貿易產業鏈中上下游企業之間的產品流轉問題得以解決,VMI、DC等現代物流配送業務的開展也由此成為了可能;2007年,繼“空路聯程”進口模式之后,其逆向出口模式“陸空聯程”開始運行,“虛擬空港”真正實現了“雙向直航”。
假如說,在綜保區的發展過程中,創新是動力,那么政策就是其重要的保障體系。隨著國家加貿政策的調整,保稅物流中心的政策優勢趨弱,加上周邊同行業的競爭激烈,綜保區從事物流業務的相關政策與周邊地區相比,并無太多優勢。但是,園區的綜保區,將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區,以及港口的功能集于一身,凡在上述四個區域內可以開展的業務在綜保區內都可以進行,是目前國內功能最全的非凡監管區域:一方面,綜保區可以“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和政策優勢,發展國際中轉、配送、采購、轉口貿易和出口加工等業務,拓展相關功能”;另一方面,綜保區享受洋山保稅港區的有關稅收、外匯政策,即“享受保稅區、出口加工區的稅收和外匯治理政策。主要稅收政策為:國外貨物入港區保稅;貨物出港區進入國內銷售按貨物進口的有關規定辦理報關手續,并按貨物實際狀態征稅;國內貨物入港區視同出口,實行退稅;港區內企業之間的貨物交易不征增值稅和消費稅”。
除此之外,綜保區所獲得的地方支持系統,包括政府對商貿物流業的引導與扶持、派駐職能機構的團結合作,以及其他各方面的支持措施,也都成為綜保區與別處相比不可小覷的優勢所在。
上一篇:醫藥企業運輸外包可行性研究案例
下一篇:北京奧運物流市場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