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供應鏈管理

家電業提升競爭力的突破口

2007-12-14 23:59: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據統計,家電業流通成本占總成本的30%-40%,而發達國家物流產業產值僅占GDP的10%。高昂的流通費用壓得廠商喘不過氣來,為了改變這一尷尬的現狀,家電廠商紛紛聯合渠道商建立信息流、資金流、物流于一體的家電生產、流通、消費的新型家電供應鏈體系來降低成本。隨著我國家電企業競爭激烈使得利潤趨薄,隨著家電行業整合速度的加快,中國的家電業惟有實施供應鏈管理,把家電物流放在戰略高度來考慮,才能逐步走出低谷,再創輝煌。 
  中國家電實施供應鏈管理的必要性
  中國家電行業的發展不到20年時間,經歷了從極度供不應求到嚴重產能過剩,利潤從極度暴利到嚴重微利,產品從簡單單一到豐富多樣,變化波及面廣、速度快。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家電業改革物流模式已是“箭在弦上”,其主要由下面幾個變化決定:
  一是消費需求的變化。家電的消費層次正在不斷擴展與延伸,這就要求家電企業必須根據消費者需求快速反應,并進行多品種、小批量的生產。家電企業的多元化經營必然給市場、制造、物流這三個環節帶來巨大的挑戰。
  二是產品與技術的同質化導致家電產品價格持續降低。家電類產品經過多年的發展,科技含量與質量上的差別越來越不明顯,同質競爭趨勢變成主旋律。同時隨著家電投資規模的擴大,家電業競爭加劇,價格戰愈演愈烈,家電產品價格逐年走低,使得家電企業承受巨大的成本壓力。供大于求的市場現狀直接導致競爭的惡性化趨勢,家電產品價位多年來降勢不絕,家電生產企業的獲利能力普遍下降,承擔著巨大的壓力。因此家電企業緩解成本壓力的方法只有降低人工成本、降低采購成本、節省各種費用和提高生產效率等。家電企業必須通過物流的變革,使得成本優勢占先,提供差別化服務,建立自己的競爭優勢。
  三是家電銷售渠道多元化。據統計,目前我國家電銷售渠道構成比例為:電器專營店46.2%,百貨商場20.1%,家電專業連鎖17.8%,品牌專賣11.6%,綜合性連鎖0.3%,其他4%。多元化的銷售業態,需要不同的采購策略,要求有不同的物流服務。多元化的流通渠道導致產品流量、流向的復雜化,進而使得家電物流規劃和運作難度增加,老式的物流運作已不能適應新的趨勢。部分自營物流的家電企業實施自我服務也限制了家電產品物流的高效、專業、良性發展的步伐。
  四是由于科技發展迅猛,家電產品更新換代越來越快。生產和技術周期的縮短,要求家電供應鏈各個環節必須反應迅速、行動靈活、協調合作,由此提升家電企業競爭力。并建立管理與渠道的對接,實現對整個供應鏈的宏觀控制和實施反應。這就對家電業的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物流改革是大勢所趨。
  五是家電業的主戰場正在發生變化。由于家電不同于快速消費品,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在一些大、中城市中已經趨于飽和,所以現在很多家電企業都將目光轉向了農村和海外。如何設計制造能讓農村居民消費得起的家電,以及如何將家電送到他們的手中,便成了許多家電企業共同關注的話題。物流業需要配合家電企業,覆蓋盡可能多的目標市場。
  六是外資的侵入。外國家電業通過多年來在中國國內的經營,已在高端產品線上形成了一道壁壘,并向中、低端產品擴展,中國家電業正經受著民族資本與外國資本的雙重夾擊。
  七是產能的嚴重過剩。由于前些年的重復投資,中國的家電業正經受著產能嚴重過剩的壓力,迫使企業在滿足國內市場的同時,還必須走向國際市場。
  在這些變化帶來的壓力下,中國家電業需要進行不斷的整合,整合帶來的必然趨勢就是家電企業規模越來越大,規模越大對供應鏈要求就越來越高。要使中國家電企業走出困境,不被市場所淘汰,惟有增加家電企業自身的競爭力。根據供應鏈管理的思想,中國家電企業實施供應鏈管理將是提高家電企業競爭力的最佳出路。
  中國家電實施供應鏈管理的可能性
  中國家電行業已突破單一專業化,進入多元化發展,家電市場的單品類競爭和品牌整合已基本完成。中國的家電業經過這些年的磨合,已是市場化程度最高的行業之一,它是所有行業中真正具備一定國際競爭能力的,盡管品牌還不行,但是制造上已經有很強的能力。事實上,中國家電業已經具備了實際供應鏈管理的可能性。
  第一,中國家電巨大的產能使中國的家電企業融入到國際化的生產鏈中。由于發達國家的產業結構調整,其家電制造業紛紛投向第三世界國家,中國巨大的產能與人力資本優勢,使中國的家電業獲得了消化其產能的機會,從而參與了全球家電的生產鏈。
    第二,中國家電業的人才與信息化建設為實施供應鏈管理提供了技術上的保證。經過十多年的建設,中國家電業的信息化建設已基本與國際上接軌,可以滿足實施供應鏈管理的技術要求。同時,中國家電業也擁有一大批既懂管理又掌握信息技術的人才,這也為企業實施供應鏈管理提供了人力資源的保障。
  第三,加入WTO大大加速了中國家電業融入國際經濟體系的進程,“國內競爭國際化、國際競爭國內化”在家電產業領域已經成為現實。經濟全球化的核心是企業全球化,而企業的全球化主要是戰略供應鏈的全球化。這必然導致企業的發展與壯大越來越依賴于企業之間的溝通與合作,通過合作雙方共同分擔成本、分享技術和進入市場的機會,加強新的競爭力和開發現有競爭力的吸引力,在互相信任、平等交流合作中相互學習,共同發展,實現雙贏。
  第四,伴隨著我國家電業的改制及外國資本、民間資本的參與,市場的透明度正在進一步的提高,市場競爭意識得以前所未有的增強,行業集中度得以較快提升,家電企業競爭力明顯增強。這也為中國家電業實施供應管理提供了體制的保證。
  第五,中國的家電業銷售渠道正挑戰傳統的百貨業態與電器專營店,向家電連鎖發展。家電業的電器連鎖有利于規模經營,降低流通成本;同時,更為家電企業提供更充分的下游銷售數據信息,有利于企業及時的調整其經營策略,也為家電企業實施銷售鏈及物流鏈管理提供了完整而及時的信息支持。
  中國家電業實施供應鏈管理的突破口
  供應鏈管理包含了所有加盟的節點企業的管理,它是對聯結供應商到用戶的物流鏈、信息鏈和價值鏈、供應鏈的管理,它涉及企業的研發、生產、采購、銷售及物流等多方面的內容。因此,中國家電業實施供應鏈管理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須循序漸進,它必須尋找突破口,以此帶動整個供應鏈管理的順利進行。這個突破口便是家電物流。為了打造家電企業核心競爭力,非核心業務——物流業務就應該外包。第三方物流服務最主要的就是為企業降低成本,支持企業的銷售,使企業輕裝上陣,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新產品研發和新渠道建設上,并快速滿足客戶的各種不同需求,從而提高服務水平。中國家電物流市場將逐漸向第三方物流過渡是必然趨勢。
  第一,物流可以為家電企業帶來巨大的現實利益。我國家電產業的一個特點是物流和銷售成本長期居高不下,大概要占到總成本的20%,而整個行業的利潤一般在3%-5%之間,因此,家電物流成了各家電企業重點關注的對象。家電企業紛紛將自建物流剝離出來,組建第三方物流,全面面向市場,像海爾組建了海爾物流、美的組建了寶供物流,科龍、小天鵝、中遠組建了安泰達物流。這些物流企業在承擔自身企業物流任務的同時,面向市場,承接業務,獲得了良好的經營業績。
  第二,家電企業本身擁有強大的物流能力。許多家電企業擁有自己的物流業務。據統計,目前廣大家電生產企業中78%的企業擁有汽車車隊,75%的企業擁有倉儲設備能力,35%的企業擁有機械化的裝卸設備,還有3%的企業擁有鐵路專用線。商業企業中35%的企業擁有汽車車隊,38%的企業擁有倉庫,6%的企業擁有機械化的裝卸設備,但大部分未形成物流規模效應,反而成了企業的負擔。對于這些企業來說,依靠第三方物流意味著面臨資產的閑置、浪費、出售問題以及必須大量的裁減掉相關工作人員。對于家電企業來說,把物流業務外包給第三方物流,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降低庫存,這也是物流變化的趨勢。
  第三,在家電供應鏈中,研發涉及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企業一般都不對外開放,在企業沒有供應鏈管理經驗的條件下,不會參與研發供應鏈;而生產鏈及采購鏈必須與物流鏈連接起來,才能獲得其生產與采購的數據,因此,企業要實施生產鏈及采購鏈管理必須首先搞好物流鏈管理。
  第四,國家大的環境有利于家電物流業的發展。物流行業作為一個新興的行業,要得到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這些支持包括稅收減免、信貸優先、土地優先使用等。同時,國家要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家電物流企業提供硬件的保障。
  第五,今后中國家電供應鏈整合的趨勢,將向一個根本的方向轉變。那就是要構筑扁平化的供應鏈生態圈。與傳統意義上的供應鏈扁平化不同,現在的扁平化不是簡單地裁減或壓縮中間環節,而是要在高度集成的信息系統的支撐下,實現信息的同步共享,杜絕供應鏈上的信息失真、計劃失控、操作失識的“牛鞭效應”。快節奏的信息共享,必將縮短整體供應鏈中的物流沉淀,減少不必要的存貨風險和物流周轉。在高度集中的信息系統體系里,家電制造商、批發商要了解零售商的庫存與銷售,零售商也要了解制造商、批發商的庫存結構,由此形成雙方真正的供應鏈合作。整合供應鏈將使多個家電企業共用一個物流中心和供應鏈,避免生產企業分別建立各自的物流中心造成的資源、人力、資金的浪費。這對中國家電業的物流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國家電業只有首先搞好物流鏈管理,以此為突破口,帶動搞好中國家電供應鏈的采購鏈、研發鏈、生產鏈等的管理,打破行業及區域限制,迅速在國內建成覆蓋全國的家電流通業的供應鏈,組成產銷聯盟,用信息技術實現“無縫連接”,才能真正地整合物流資源,降低物流成本。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