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環境看化肥出口關稅調整
2007-12-14 14:49: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由于中國化肥產量的持續增長和生產成本的不斷增加,化肥企業要求政府降低出口關稅的呼聲不斷。通過對目前經濟大環境及出臺的相關政策分析,可能對化肥出口稅收政策的走向判斷有所幫助。
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共出口化肥421萬噸 (主要是尿素、磷銨和復合肥),比去年同期增長221.8%,進入10月份,受國際化肥價格大幅上漲和出口關稅下調雙重影響,化肥出口更加活躍。據了解,9月下旬以來,國內出口化肥大批到港,造成國內一些主要港口堵港積壓嚴重。預計第四季度尿素出口將突破200萬噸,將高于2004年尿素出口的歷史最高峰值。磷銨的出口也會成倍的增長。
通過分析目前我國經濟大環境,有專家認為,國家會加大對化肥等主要農資產品價格的調控力度,而控制出口恐怕是最容易也最能見效的手段之一,同時也會起到轉變外貿增長方式、促進貿易平衡的作用。
發改委近日表示,雖然我國已由氮肥、磷肥進口國變成出口國,但并不說明我國化肥行業在國際市場具有多大優勢。進入21世紀以來,一些能耗高、污染重、低附加值產品生產基地逐漸從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化肥行業就是如此。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化肥生產要素的價格比較低,包括能源、環保費用、人力資源成本等。在這種情況下,國家應對一些處于較低價格水平的資源性產品采取適當保護政策,以避免更多的資源性產品、能耗較高產品大量流向國外。
通過以上分析,業內專家認為,化肥出口關稅下調的可能性很小。與此同時,國家會進一步加大力度,控制“兩高一資”產品的出口。
近日,商務部、環保總局聯合發出通知,通過建立兩部門信息共享機制,要求加強對出口企業的環境監管,堅決制止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出口行為。這一舉措的最終目的在于增強對違法企業的制約,提高違法代價,督促企業認真履行社會環境責任。同時,加強對出口企業的環境監管,不僅可以推進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而且可以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促進貿易平衡。前不久,國家發改委、商務部還聯合發布了修訂后的 《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針對我國貿易順差過大、外匯儲備快速增加等新形勢,不再繼續實施單純鼓勵出口的導向政策。為遏制高耗能產品過快增長,將嚴格控制投資規模,抑制“兩高一資”產品大量出口。而外企投資也從舊《目錄》中的鼓勵類變為限制類或禁止類,不再享受稅收優惠政策。在鼓勵類目錄中,重點對礦產資源進行了刪除,其中包括硫、磷、鉀等化學礦開采、選礦等項目都被刪除。一些不可再生的重要礦產資源不再允許外商投資勘查開采,限制或禁止高能耗、高污染外資項目準入。磷礦的開采、選礦等已被列入限制類目錄。
這樣的調整,體現了國家對自身資源的保護。在調整鼓勵類條目中,對一些國內已經掌握成熟技術、具備較強生產能力的傳統制造業也不再鼓勵外商投資,并對影響資源和環境的產業項目進行適當調整和取消。石油加工、化學原料、化學制品領域的8項技術被禁止進口,14項技術被限制進口。其中,包括磷銨工藝、磷酸二銨生產技術、硫酸生產技術、氮磷鉀生產工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