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配送:現代企業的競爭之本
2007-12-10 3:30: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物流配送專家詹姆斯·阿爾里德在其專著《無聲的革命》中寫道:“通過提高物流配送打競爭戰的時代已經悄悄來臨!笨辞暹@點的企業和管理人員將成為未來競爭激流中的弄潮兒,否則一個企業有可能在新的物流配送環境下苦苦掙扎,甚至被淘汰出局。
提高物流水準是降低實際成本有效途徑
戴爾公司副總裁迪克·亨特在分析戴爾公司成功的經驗時說:“戴爾電腦公司總支出的74%用在材料配件購買上面,如果將物流費用降低千分之一,這就相當于企業生產效率提高10%。物流配送對企業的影響之大由此可見一斑!
例如,某皮鞋廠年產6萬雙皮鞋,假定每年需要原料牛皮120噸,那么平均每個月的消耗就是10噸;再假定牛皮的購入原料平均價每噸是1萬元,銀行貸款的利率為8%。企業在組織生產經營采購方案的時候,就會有以下的幾種選擇:第一種方案,年初時企業向銀行一次性貸款120萬元,把牛皮全部買回來,存放到倉庫里面,并由專人保管,然后慢慢地進行生產性消費;第二種方案,年初時只向銀行貸款10萬元,購買一個月所需要生產性消費的牛皮原料為10噸,然后用第一個月的皮鞋銷售所得款,作為第二個月的生產性消費所用款。很顯然,向銀行貸款是有利息的,第一種方案的銀行利息是9.6萬元,而第二種方案只有0.8萬元;第三種方案,由物流公司來承擔這項工作。即物流公司每天配送450公斤牛皮送到廠里,取消皮鞋廠的庫存和倉庫管理環節,化整為零地送貨。很顯然,這種優化的物流方案可以節省更多的費用。
通過案例分析可以得出結論,皮鞋廠把原料供給和產品的外銷業務全部包給專業物流公司,改變了皮鞋廠企業生產要素配置和運行的方式。過去有企業庫存,有倉庫管理,有一次性的購入,有大量銀行貸款,現在則不存在了。這就大大地提升了皮鞋廠的效率,實現了企業的資產優化。
從地區經營的角度來看,該地區如有皮鞋生產城,這時專業物流公司的服務對象就不再只是一家皮鞋廠,可能為4家或5家,甚至為更多的皮鞋廠承擔原材料配送和銷售的貨運業務,那它在降低皮鞋廠物流費用的同時,也降低了自身的公司費用。這時候生產企業專門從事生產,流通服務企業專門從事流通服務,社會分工更細致、更專業化,區域的經濟資源配置就會更合理,運行也會更有效率。
站在過去工業制造商的角度來看,企業的生產成本包括產品研發費用;原材料消耗費用;直接人工費用;固定資產,即廠房、機械、設備等的折舊費用;電力、水資源的消耗費用;企業管理人員的工資和管理費用等等。這些費用均攤到企業所生產的每件產品上,就構成了企業產品的生產成本。這還僅僅是在企業內部,事實上企業還應考慮到其它的三種費用,第一是產品檢驗費用,第二是物流費用,第三是市場營銷費用。
所有產生的這些生產費用都應該合理并適當地分攤到產品當中去,有些費用如物流費用是保持長期、持續的狀態發生,而產品檢驗費用和市場營銷費用則有較大的波動。例如做廣告,第一、三季度做了廣告,第二、四季度就有可能不做。市場營銷費用、物流費用和商品檢驗費用統稱為非直接生產成本部分的費用,而這些費用在不同的行業和不同的企業里,其反映狀況是不同的。
總的來說,技術含量較高的深加工產品和競爭激烈的產品,非直接生產成本在總成本中所占的比重都是比較大的。企業的新產品上市、新企業開業也是這三項費用所占比重較大的?梢姡呖萍籍a品、新產品、市場新開發的產品,這些產品的非直接生產成本費用在企業未來的競爭中將占有突出位置。
物流發展需與企業生產力水準相適應
農業經濟時代的特征是以家庭為單位的自給自足。企業組織模式是以家庭作坊為主,家庭成員參與生產和管理,不雇傭或只雇傭很少的勞工。對于生活所需的大多數產品來說,家庭既是生產者,又是消費者。只有小部分必需品是需要通過交換來獲得的。這種交換不但規模小、頻率低、范圍有限,而且大部分都是與生產經營分不開的,由生產者自己承擔。因此,這種經濟時代的特征就決定了其不具備產生社會物流的條件和環境。
工業經濟的主要生產要素是自然資源,即農業原料和礦物原料、大機器與掌握工業生產知識或技能的工程師、經營經理和產業工人。主要的生產方式是社會化大生產;主要的支柱產業是紡織、冶金、機電、汽車、化工、建筑等物質生產工業和商務、金融、運輸、通訊、旅游、財會、法律等服務業;主要的基礎設施是水利、交通、能源、通訊和城市基礎建設設施。市場經濟伴隨著交通、通訊技術的進步迅速拓展到全球范圍。
這一時代的特征就是規模經濟。企業組織模式、生產和銷售等各個方面都呈現出批量、大量和集中的特點。在這個時代,企業都想打造成為“航空母艦”式的巨型企業,涉獵到生產經營活動可能涉及的各個環節,從食堂、浴室、理發店、商店、醫院到幼兒園、小學甚至中學。企業凸顯社會的職能造成了企業總成本的無限擴張,企業效率和效益都很低。但就生產經營環節來說,企業的生產、銷售、采購、配送等環節都設有專門的科室,安排專人進行負責。這種經濟時代的特征使得企業所需要的物流環節都是由生產企業自己承擔的,所以也未能產生專門從事社會性物流的企業。
在信息經濟時代,致富的資源是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存儲、使用和消費。現在,全世界正日益成為一個以信息飛速傳播為主要特征的全球化市場,知識和經濟已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直接資源和內驅動力。如果說工業化經濟時代是集中化生產,信息經濟時代則是分散化生產,每個生產者都可以在全球尋找合適的合作伙伴,從而實現成本最低、效益最好、質量最高的最優組合。任何一個成功的國際化品牌,幾乎都經歷了在材料原產國加工、在人力成本低的國家組裝、在全世界銷售這樣一個過程。沒有一個企業能夠在各個領域都是領先者,分工合作已經成為企業之間雙贏甚至多贏的成功模式。企業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要有所為,有所不為,最有利的發展方向是專業化,向縱、深、細的方向發展。與此相反,全面化的巨型企業往往陷入多而不精、全而不專的窘境和企業產品市場日益萎縮的困惑。這正是大而全的組織模式與信息經濟的要求不協調的結果。
我國目前是一種農業經濟、工業經濟和信息經濟的混合體,而且各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不均衡。所以,各個地區經濟對物流需求的水平和規模之間的差異性很大。在農業經濟占主導地位的地區,物流需求表現為分散的、單一的物流作業模式,運輸、倉儲、包裝的需求大部分與農村農貿市場的經濟活動密切相關。也就是說,在以農業經濟為主的地區,討論物流社會化、供應鏈管理和第三方物流是不切現實的。
在我國以工業經濟為主的地區,物流需求主要表現為大中型企業的需求。不少企業采用自營物流的模式,對物流社會化的觀念淡漠。這些企業對現代物流的需求,往往與企業改革的深化、企業組織模式的變更、企業所承受的市場競爭壓力的大小及企業核心的競爭力形成等方面息息相關?傊,改革越深入、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越完善,企業對現代物流的需求就越迫切。
在我國信息經濟比較發達的東南沿海地區和高科技技術產業規模較大的地區,對現代物流的需求就較大。在這些地區,高科技的產業已經初顯規模,投資主體多元化,投資的行為也比較活躍,這些地區的企業大多都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而且這些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正在形成,企業信息化的程度高,創新能力強。他們可以時時感受到市場競爭給企業帶來的壓力。這類企業對供應鏈管理、第三方物流、電子商務等現代物流的理念,表現出強烈的需求和與時俱進的進取精神。所以說,高科技企業在一個地區經濟里面所占的比重越大,現代物流發展越快;高科技企業越有水平,其規模也會越大。反之,經濟發展慢,以農業經濟為主的地區,物流發展水平就會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