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第三方物流論文

第三方物流概念問題探討

2007-1-17 10:31: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隨著全球化競爭的加劇、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特別是80年代西方掀起的放松管制浪潮,讓市場機制推動運輸發展,伴之以農業回歸主業,集中核心業務的高漲呼聲,第三方物流得以誕生,并日漸成為西方物流理論和實踐的寵兒,尤其是在供應鏈管理中,自營還是外購物流服務已成了企業不能回避的決策之一。
   
    90年代中后期,我國理論界和實際工作者們也開始了對第三方物流的探索,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直至目前,也沒有一個得到各方認可的概念,理論不明,必然不能對實踐起到較好的指導作用,因此,本文擬對第三方物流的含義進行一個專門的探索。
   
    第三方物流在國外也稱契約物流,是80年代中期才在歐美發達國家出現的概念,目前,國外關于這方面的文章也未確切定義這一術語,只是假設讀者對這一論題有一定的理解,如“第三方物流類似于外協或契約物流”、“一個公司通過另一個公司進行全部或部分的物料管理或產品分銷”、“外包所有或部分公司的物流功能,相對于基本服務,契約物流服務提供復雜、多功能物流服務,以長期互益的關系為特征”。第三方物流這一術語傳到我國,只是近幾年的事,對這個概念的理解也是莫衷一是,如物流社會化、第三方后勤等。
   
    從字面上看,第三方物流是指由與貨物有關的發貨人和收貨人之外的專業企業,即第三方來承擔企業物流活動的一種物流形態。在有關專業著作中,將第三方物流供應者定義為“通過合同的方式確定回報,承擔貨主企業全部或一部分物流活動的企業。所提供的服務形態可以分為與運營相關的服務,與管理相關的服務以及兩者兼而有之的服務3種類型。無論哪種形態都必須高于過去的一般運輸業者(common carrier)和合同運輸業者(contract carrier)所提供的服務。
   
    另一種看法是,對外委托形態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第三方物流”,即,由貨主企業以外的專業企業代替其進行物流系統設計并對系統運營承擔責任的物流形態。這種觀念認為,第三方物流與傳統的對外委托有著重要的不同之處。傳統的對外委托形態只是將企業物流活動的一部分,主要是物流作業活動,如貨物運輸、貨物保管交由外部的物流企業去做,而庫存管理、物流系統設計等物流管理活動以及一部分企業內物流活動仍然保留在本企業。同時,物流企業是站在自己物流業務經營的角度,接受貨主企業的業務委托,以費用加利潤的方式定價,收取服務費。那些能夠提供系統服務的物流企業,也是以使用本企業的物流設施,推銷本企業的經營業務為前提,而并非是以貨主企業物流合理化為目的設計的物流系統。
   
    第三方物流則是站在貨主的立場上,以貨主企業的物流合理化為設計系統和系統運營管理的目標。而且,第三方物流企業不一定要保有物流作業能力,也就是說可以沒有物流設施和運輸工具,不直接從事運輸、保管等作業活動,只是負責物流系統設計并對物流系統運營承擔責任。具體的作業活動可以采取對外委托的方式由專業的運輸、倉庫企業等去完成。而且,從美國的情況看,即使第三方物流企業保有物流設施,也將使用本企業物流設施的比例控制在二成左右,以保證向貨主提供最適宜的物流服務。第三方物流企業的經營效益是直接同貨主企業物流效率、物流服務水平以及物流系統效果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筆者認為:第三方物流是第三方物流提供者在特定的時間段內按照特定的價格向使用者提供的個性化的系列物流服務,這種物流服務是建立在現代電子信息技術基礎上的,企業之間是聯盟關系。這個定義包含以下幾方面的含義:
   
    首先,第三方物流是合同導向的一系列服務。第三方物流有別于傳統的外協,外協只限于一項或一系列分散的物流功能,如運輸公司提供運輸服務、倉儲公司提供倉儲服務,第三方物流則根據合同條款規定的要求,而不是臨時需求,提供多功能,甚至全方位的物流服務。依照國際慣例,服務提供者在合同期內按提供的物流成本加上需求方毛利額的20%收費。
   
    第二,第三方物流是個性化物流服務。第三方物流服務的對象一般都較少,只有一家或數家,服務時間卻較長,往往長達幾年,異于公共物流服務——“來往都是客”。這是因為需求方的業務流程各不一樣,而物流、信息流是隨價值流流動的,因而要求第三方物流服務應按照客戶的業務流程來定制,這也表明物流服務理論從“產品推銷”發展到了“市場營銷”階段。
   
    第三,第三方物流是建立在現代電子信息技術基礎上的。信息技術的發展是第三方物流出現的必要條件,信息技術實現了數據的快速、準確傳遞,提高了倉庫管理、裝卸運輸、采購、訂貨、配送發運、訂單處理的自動化水平,使訂貨、包裝、保管、運輸、流通加工實現一體化;企業可以更方便地使用信息技術與物流企業進行交流和協作,企業間的協調和合作有可能在短時間內迅速完成;同時,電腦軟件的飛速發展,使混雜在其它業務中的物流活動的成本能被精確計算出來,還能有效管理物流渠道中的商流,這就使企業有可能把原來在內部完成的作業交由物流公司運作。常用于支撐第三方物流的信息技術有:實現信息快速交換的EDI技術、實現資金快速支付的EFT技術、實現信息快速輸入的條形碼技術和實現網上交易的電子商務技術等。
   
    第四,企業之間是聯盟關系。依靠現代電子信息技術的支撐,第三方物流的企業之間充分共享信息,這就要求雙方能相互信任,才能達到比單獨從事物流活動所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而且,從物流服務提供者的收費原則來看,它們之間是共擔風險、共享收益;再者,企業之間所發生的關聯既非僅一兩次的市場交易,又在交易維持了一定的時期之后,可以相互更換交易對象,在行為上,各自不完全采取導致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為,也不完全采取導致共同利益最大化的行為,只是在物流方面通過契約結成優勢相當、風險共擔、要素雙向或多向流動的中間組織,因此,企業之間是物流聯盟關系。
   
    上述種種觀點的差異,實際上也是對現實中和第三方物流形態多樣性的一種反映。其實,即使在發達國家,貨主企業物流對外委托的內容大多還只是停留在物流作業活動上,物流系統設計可以委托物流業者來搞,但系統的運營、管理仍然由貨主企業自己承擔。標榜自己是第三方物流企業的也有各種各樣的經營方式,能夠站在貨主角度提供從系統設計、計劃、管理到實施全面個性物流服務的第三方物流企業還不多。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物流研究起步比較晚,目前各方面理論體系,尤其是第三方物流理論方面還不是很成熟,物流企業的服務體系也不很完善,如上海商業物流中心與寶潔公司的合作中,寶潔公司只與上海商業物流中心簽訂了幾年租用倉庫設施合同,還談不上真正的第三方物流合作。但我們的物流研究人員與物流企業要緊緊抓住這個機遇,爭取在理論與實踐中取得重大進展。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