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附加費上調為航空業每年貢獻30億元純利潤
2007-11-6 11:03: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民航全行業今年前三個季度的凈利潤高達137.2億元,其中國航前三季度凈利潤34.87億元、南航23.42億元、東航10.35億元。在這種背景下,國內航線燃油附加費從昨天起上調至800公里以下60元、800公里(含)以上100元的歷史最高價位。
本報訊 (記者王飛)昨日,記者就航空燃油附加費再次提升一事進行了多方采訪。從各方的反應來看,有贊有彈。而為了避開燃油附加費的加價,部分原本打算坐飛機旅行的市民開始選擇坐火車出行。
市民不理解:
利潤不薄,為何聞風就漲?
三大航空公司的三季度報告顯示,國航前三季度凈利潤34.87億元、南航23.42億元、東航10.35億元。其中大部分是三季度貢獻的利潤,國航、南航、東航三季度的凈利潤分別是21.8億元、19.7億元和9.76億元。
在利潤暴漲的背景下,再提高燃油附加費合理嗎?對此,不少市民表示不理解。“前段時間報紙上還說航空公司的利潤很高。”在環市路一家機票代售點購買廣州至北京機票的市民朱曉靜覺得很突然,“怎么這么快又要上調燃油附加費呢?”
航空公司說:
上調的附加費全抵成本了
對于多數市民認為的“上漲不合理”,大多數航空公司表示不認同。
“航空公司的機票價格根據市場供求來調整,會隨行就市,不能說燃油附加費的收入就是‘純收入’。”一航空公司負責人解釋說,“在一些完全競爭的航線上,燃油附加費上漲的同時,我們要調低機票價格,乘客的綜合成本其實并沒有提高多少。就我們航空公司而言,上調的燃油附加費只能消化部分航油價格上漲帶來的成本,別說能提供純利潤了。”
既然這樣,航空公司為何不直接提高票價,反而用提高燃油附加費的方式來“惹眾怒”呢?
該負責人解釋說,機票價格完全由市場來決定,而不是由成本來決定。“這是因為在同一條航線上,都有好幾家航空公司在競爭,如果你率先提高票價,乘客就會轉向其他的航空公司。但燃油附加費是一筆固定的收入。”
數字最清楚:
一年“燃油費”起碼盈利30億
實際情況是怎樣的呢?一位在航空公司工作的資深人士向本報記者解釋說,“對于最低端的市場(部分散客和旅游團體客人),航空公司會通過降低價格折扣的方式來保證他們支付的費用與燃油附加費上漲前相當,這樣不至于因為60元~100元的燃油附加費而流失客源;而另一方面,對于公費旅客市場,客人對價格不甚敏感,他們將負擔額外的燃油附加費。”
按照計算,國內各大航空公司因為航油漲價帶來的成本增幅大約是107.9億元。
而民航總局的統計數字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民航旅客人數為1.39億人次,今年燃油附加費也是經過三次變動,分別是60/100元(1月1日至1月21日)、50/80元(1月21日至11月5日)和60/100元(11月5日至今)。按照這一數字計算,各大航空公司今年收取的燃油附加費已經超過百億元。保守估計,今年全年各大航空公司征收的燃油附加費將高達140億元。
這也就意味著,民航乘客2007年全年支付的燃油附加費不僅可以彌補各大航空公司航油上漲的成本,還可以為各大航空公司貢獻大約30億元的純利潤。
專家評理,也分正反兩方
贊:
“漲之有理”,這是國際慣例
“在國際原油價格飆升的背景下,上漲燃油附加費是國際通行的慣例。”中國民航管理干部學院李桂進副教授昨天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燃油附加費可以抵消航空公司因航油上漲而增加的一部分成本。”
對于航空公司在“高額利潤”下是否還應提高燃油附加費的問題,李桂進認為,今年三季度是國內各大航空公司在歷史上盈利最好的一個季度,但這些盈利相對于每家數百億的龐大資產而言,還是一個低水平的業績。
“世界上大多數航空公司長期以來都是慘淡經營,中國的航空公司今年的盈利狀況只能算是在多年的虧損和低迷后稍有起色,好不容易有了喘息之機,社會各界應該以寬容的心態給予扶持。”
彈:
不能說漲就漲,應該聽證
“對于居高不下的航油成本,政府、企業及公眾應該坐下來好好商量一下。”昨天,一位不愿署名的民航業專家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比如可以通過價格聽證會的方式來達成共識,這種單方面的提價行動肯定會引起質疑。”
他解釋說,一方面,民航總局對于票價有一個關于下浮不能超過45%的硬性規定,另一方面,再額外向乘客收取60元~100元的燃油附加費,使得航油漲價的成本都轉嫁給乘客,這就對民航乘客不公平了,“這是涉嫌壟斷的一種行為。”
“燃油附加費是公眾非常關注的一個問題。”他建議,“政府應該主導,以價格聽證的方式來解決航油價格太高的問題,而不能武斷地由乘客單方面來承擔這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