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海運物流駛入快行線
2007-11-27 17:00:00 來源:在線國際商報訊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中歐安全智能貿易航線試點深圳啟動 中歐安全智能貿易航線試點(簡稱“安智貿”項目)11月19日在深圳啟動,這是全球首個以全面實施《全球貿易安全與便利標準框架》為目的而進行的試點項目。深圳港與英國菲利克斯托、荷蘭鹿特丹之間的海運航線由此實施更為安全便利的貨物貿易,這將推動中歐港口物流“箱對箱”的無縫連接和快速流動。
安智貿深圳首試點據深圳海關副關長石福生表示,中歐安全智能貿易航線試點計劃合作項目,是中國與歐盟海關為共同保障國際貿易安全與便利而采取的一致行動和緊密合作,也是世界上第一個履行世界海關組織倡導的《全球貿易安全與便利標準框架》具體內容的項目。試點范圍涵蓋中國深圳、英國菲利克斯托和荷蘭鹿特丹之間的海運航線。深圳港包括鹽田港區、蛇口港區、赤灣港區等都是該項目的試點港區,深圳海關則是中國參與安智貿項目的唯一試點海關。
據悉,海關不會對參與試點企業收取任何費用。但試點企業必須在其集裝箱貨物中施加電子封志或智能集裝箱安全裝置,要付出一定費用,這筆費用是由電子封志或智能集裝箱供應商收取,不會太高。
兄弟高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等10家高信用企業入圍首批試點,享受通關便利。這10家試點企業,都是中歐海關共同選取和認可的高資信企業。深圳港是中國唯一參與該項目的港口,有助于深圳港吸引更多貨源,提升國際競爭力。
項目有助于提高物流效率
實現海關監管領域的深層次合作和建立海關與商界合作伙伴關系是中歐安全智能貿易航線試點計劃的兩個重要內容。據介紹,中國與歐盟海關將在數據交換、選取試點企業、運用共同風險規則、互認監管結果、運用電子封志/智能集裝箱技術等5個領域展開合作,建立亞歐之間安全便利的智能化國際貿易運輸鏈,在便利合法貨物流動的同時,把有限的資源集中于高風險貨物。
深圳海關負責人表示,在海關與企業的合作方面,中歐海關將搭建海關與商界良好的合作平臺,建立國際化的企業資質互認系統,將具有高度安全保障的企業納入合作項目。中歐海關通過數據交換將突破貨物到港時進行查驗的傳統做法,采取出口監管為主、互認監管結果的新模式,利用提前收到的貨物信息在統一風險規則和最低監管標準基礎上進行風險分析,在貨物出港之前識別高風險貨物,實現進出口貨物在出口環節一次性監管,同時運用電子封志等技術手段對集裝箱貨物進行全程監控。
通過這一合作項目,中國海關可以提前獲取從歐洲出口到中國的固體廢物相關數據,將有助于從源頭上加強對固體廢物的管理,消除固體廢物問題帶來的負面影響。
兼顧反恐與貿易便利化
《全球貿易安全與便利標準框架》為世界海關組織提出。截至2007年9月,包括中國海關在內的148個成員海關正式表達了實施意向。作為一次有建設性意義的嘗試,“中歐安全智能貿易航線試點計劃”是不同國家海關間前所未有的深層次、實質性合作,實現進出口貨物在出口環節的一次監管。試點項目不僅針對反恐,同時也兼顧貿易便利化,對進出境廢物的數據交換還將有利于環境保護。
2006年9月,海關總署署長牟新生在中歐聯合海關合作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上與歐盟、英國、荷蘭海關共同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和歐盟委員會海關當局會議紀要》,標志著試點計劃準備工作的正式啟動。在歐盟委員會稅務與海關同盟總司和中、英、荷三國海關的共同努力下,經過多輪協商,就實施中的各項核心問題達成一致,并完成了海關間電子數據交換系統的研發。
此前,世界海關組織通過了《全球貿易安全與便利標準框架》一攬子文件。隨后,香港和記黃埔公司首先提出了“安全智能貿易航線試點計劃”,旨在建立安全便利的智能化國際貿易運輸鏈,從而實現對物流的全程監控,降低貨物風險,同時也可增強其旗下港口的國際競爭力。該試點計劃以集裝箱自動化跟蹤和檢測系統為基礎,將貨物供應鏈各環節的參與者(起運港/轉運港/目的港、發貨人/收貨人、承運人、出口地海關/進口地海關等)緊密結合起來,實現貨運和報關信息共享。
該試點計劃提出后,得到了相關海關的支持,中歐安全智能貿易航線試點得以順利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