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營實務

中郵試水醫藥物流 高價藥將可終結?

2007-11-26 14:06: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寧藥配送:黃金道?新暗礁? 
  “是比以前便宜了!”一袋新速效感冒片,從2006年初的3元錢,到現在的2.5元錢,對寧夏銀川市市民潘義輝來說,這個變化似乎還微不足道。 
 
 
 
所以潘義輝并不關心0.5元錢的差價消失在哪里?如何消失的?
  但對寧夏自治區藥品統一招標采購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稱寧夏區藥招辦)副主任蔣興國來說,這卻是件大事。從2006年5月30日,寧夏藥招辦在全區開展藥品統一采購、統一配送、統一價格的“三統一”活動,經過十幾個月努力,給藥價高燒——這個多少年的問題一劑良方。
  蔣興國告訴記者,到去年低,寧夏城市社區、鄉村醫療機構點藥價降幅為48.76%,市、縣級(二級)以上醫療機構點藥價降幅40.68%,兩項累計讓利2.57億元!叭y一”辦法儼然是藥招辦給全區醫藥流通開的一劑良藥。
  不過,近日,一則消息卻不脛而走:去年11月底,全區各級醫療機構累計拖欠“三統一”配送企業寧夏醫藥集團貨款達到1.44億元,到2007年2月底,增加到1.97億元,三個月凈增加5300萬元,到今年3月底欠款增至2.2億元。因為醫療機構拖欠巨俄貨款,一些藥品供應商已不愿向配送企業發貨。
  寧夏區第二大“三統一”醫藥配送企業寧夏郵政公司是否也在遭遇如此尷尬?該公司李經理對記者避而不談。不過,有消息顯示:3月21日,中郵集團公司借付寧夏郵政藥品配送的5000萬元資金,以保證廠家藥款按時支付。
  一邊是醫療機構讓利2.57億元,一邊是醫療機構拖欠貨款2.2億元。“三統一”模式是第三方物流進軍醫藥物流的黃金通道?還是暗藏醫藥流通新暗礁?
  寧式“統一”
  “一直都是高價藥,人也習慣了高價。當出現低價藥,大家就對懷疑低價藥是便宜沒好貨。” 寧夏銀川市市民潘義輝對記者說。這種心理也許是被一直高燒的藥價燒出的錯覺。能燒出錯覺足見藥價的高燒。高燒原因在哪里?“我國現行的藥品流通體制是造成藥價能夠虛高不下的根本原因。”寧夏自治區人民醫院的閆樹英直言不諱。
  閆樹英指出,“目前由政府定價的藥品僅占全國流通藥品品種數量約12%,往往受利益驅動,一些地方政府聽憑企業提出價格方案。某省價格部門的監測數據顯示,該省市場上銷售的企業自主定價藥品2003年最小漲幅為49%,最高上漲了335%。定價水分大和國家最高限價空間大為高價招標提供了可能!
  此外,“以藥養醫”、“以藥補醫”的體制也是助長藥價虛高的重要原因。閆樹英指出,長期以來,我國醫療機構普遍實行“以藥養醫”。一些醫院不但設總代理,還有二級、三級代理,甚至有五級、六級代理,層層代理,層層加價。藥價也就高。許多藥品生產成本只占30%,而流通成本卻達到40%,醫院和代理商獲利竟高達30%。
  以藥養醫似乎也被司空見慣:縣以上醫院,藥品收入已經占到總收入的55%左右;鄉鎮醫院則達到85%左右,而村衛生室更是高達90%以上。有些醫院擅自加價,遠遠超過國家規定,高的超過了40%。
  但從2006年初,藥價虛高癥在寧夏區被悄然改變。2006年5月30日,寧夏區藥招辦啟動的“三統一”政策就是一劑降燒藥。一場前所未有醫藥流通體制變奏曲開始在寧夏奏響。
  何謂“三統一”,蔣興國告訴記者,藥品統一采購,即對城市社區、鄉、村,二級及二級以上醫療機構藥品全部實行統一招標采購。切斷醫療機構與投標企業聯系、行招標機構與評標活動分離、招廠家不招商家、重點是建立誠信監督機制。藥品統一配送:對全區醫療機構中標藥品實行了統一配送制度。根據國務院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制定的《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和GSP企業資質認證要求,自治區確定了兩家具備物流配送能力的企業作為自治區中標藥品的專門配送機構,在劃定的區域內各自負責市、縣、鄉、村醫療機構中標藥品的配送工作,僅收取3%的配送服務費。
  改革帶來第三方物流介入的機遇,而寧夏區要選的“兩家具備物流配送能力的企業”又將花落誰家?
  中郵出牌
  誰有資質取得寧夏全區的藥品配送繡球?原金象大藥房醫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慶福對記者說,“醫藥配送不同于快速消費品等配送,藥品質量要求很嚴格,而且對倉儲條件的要求更專業,資金投入也很大!
  中郵卻大膽出牌,寧夏郵政公司的陳經理對記者說,“在寧夏做醫藥配送,中郵物流敢說舍我其誰?憑借全區農村郵政網絡,中郵能做好集農資、農村用品銷售配送為一體全區大型連鎖經營項目。也能做好全區的藥品配送”
  中郵王牌就是自己的網絡,和先入為主的市場資源。早在2005年8月,寧夏賀蘭縣立崗鎮郵政“三農”連鎖店獲準成為商務部“萬村千鄉” 工程試點,寧夏局也成為全國郵政系統惟一入選的企業。并得到區商務廳等方面相應的政策支持和享受資金補貼及貼息貸款政策。
  一業內人士對記者說,寧夏區上千家醫療機構的藥品配送是塊大蛋糕。但按照網絡資源和專業優勢,基本為一些寧夏醫藥集團等傳統的醫藥流通企業壟斷。在第三方物流企業方面,最初有中鐵快運參與競標,一度使這個市場充滿玄機。不過,中鐵快運的網絡及倉儲等硬件設施的欠缺使之很快出局。具有本土網絡優勢的寧夏郵政則先取得配送權,然后取得藥品配送的GSP認證。
  李興國告訴記者,藥招辦更想吸引多個企業參與統一配送,激活市場。是一些競標者缺乏必要的設施和網絡。這樣擁有寧夏最大的醫藥連鎖企業的新禾醫藥連鎖公司等企業的寧夏醫藥集團和中國郵政集團共享蛋糕。
   大夫吃藥
  不過,當中郵開始切分寧夏醫藥配送這塊蛋糕時,這不只是分吃蛋糕。
  為做好“三統一”,寧夏郵政專門按照醫藥行業標準,增購20輛藥品配送專用車,100輛摩托車,建成1個2025平方米藥儲倉庫中心,招聘專業執業藥師等。寧夏郵政也積極拓展服務功能,將藥品采購、收款、配送工作集于一身。
  據寧夏當地媒體報道,2006年8月4日全區第二批藥品公開招標結束后,全國有500家企業的1304個藥品品種中標,藥品批發價格總降幅達到56%。隨著配送范圍和配送額度不斷增加,藥品配送的問題已逐一暴露。
  一業內人士指出,“由于藥品“三統一”實施方案和配套措施對醫療用藥計劃要數沒有明確規定,一些醫療機構在實際操作中,上報用藥計劃與實際需求量不符,一些醫療機構向配送企業進藥時,品種少、數量小、頻次多,多則20余種,少則1種僅6.2元的藥品,使配送企業耗費了大量資源!
  一些醫療機構為了牟取暴利遲遲不簽定供貨合同;一些醫療機構用藥后卻遲遲不交貨款,資金鏈鍛鏈使配送企業難以向藥品中標生產企業返款,醫療機構再次購藥時,中標廠家不愿供貨或拖延供貨;一些醫療機構還存在不按藥品“三統一”采購和使用中標藥品;驅炇稹叭胶贤睉B度不積極,造成村級衛生室、城市社區醫療機構與郵政企業的簽約率僅為62%和54%。
  配送企業本是扮演改革藥品流通體制,治療藥價頑疾的角色。結果,卻又招徠新問題。原因何在?2006年10月,寧夏區黨委書記陳建國作出批示,要求對中間商和鄉鎮干部暗中勾結惡意抵制藥品配送工作等行為,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予以嚴厲懲處和打擊。
  舊體制梗塞等原因導致物流不暢,同時,一些中間商、醫療機構暗戰也讓參與藥品配送的企業陷入物流服務效率不高的尷尬。據統計,2006年11月,由于中標藥品配不上、送不全,造成村衛生室配送率僅為39.43%;配送企業給鄉村兩級醫療機構分別配送了計劃數的40.77%和42.11%,不能滿足臨床用藥需求;同時,鄉村兩級醫療機構實際應配品種尚有60%的缺貨;兩家配送企業鄉村兩級配送滿意率均未達到50%。
  物流不暢,如何調整?2006年11月3日,在寧夏區醫療機構藥招“三統一”工作會議上,自治區副主席鄭小明針對中標藥品配送和使用存在的問題提出要求,配送企業要在年底前達到配送覆蓋率100%,計劃配送率100%,否則出局。
  如此強令能否立竿見影?寧夏醫藥集團一負責人對記者說,實際上這需要多方面協調,對醫藥配送企業單方面下軍令狀。而且物流網絡的建設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但寧夏區藥招辦還是在,2006年12月低,還是向全國公開招募4家藥品配送企業。
  藥招辦的繡球拋向全國,引起一些物流企業關注,但似乎更多遠觀。一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很多企業乘興而來,掃興而歸。因為按要求,競招企業不但具有藥品配送資質,還要具備六個條件:取得《藥品經營許可證》并通過GSP認證的藥品批發/配送企業;具有面積5000平方米以上產權自主的藥品倉庫;流動資金在3000萬元以上;經營品種3000種以上;配送網絡能覆蓋全區村、鄉、縣等各級醫療機構;配送車輛在25輛以上、具有與配送要求相適應的物流和信息流設施設備。自治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監察廳、衛生廳將組織人員進行實地考核,確定4家后備藥品配送企業。
  條件苛刻,后來實際上僅5家企業提出申請。當2007年1月24日,藥招辦宣布結果時,人們發現實際入選的配送企業不過三家本地醫藥流通企業,沒有物流企業:寧夏眾欣聯合醫藥有限公司、寧夏閩寧醫藥有限公司、寧夏輝康醫藥有限公司。
  三駕新馬車的入局,也宣示了中郵和寧夏醫藥在一些地區的黯然出局:中郵物流公司、寧夏醫藥公司兩家企業中配送率低于30%%的縣區和低于20%%的銀川市二級以上醫療機構調整出局,市縣級以縣為單位,銀川市二級醫療機構以醫療機構為單位,自主選擇3家新增企業中的一家配送藥品。
  引火燒身?
  在給高燒的醫藥流通體制扮演救火者的角色中,剛剛走上醫藥物流軌道的寧夏郵政,似乎也在不知不覺“引火燒身”。
  “三統一”讓藥價降下來,也由于采取限定藥品最高零售價格的辦法,對全區公立醫療機構中標藥品統一實行最高零售限價管理。政府定價藥品的規定零售價格或市場調節價藥品的實際價格與中標價格之差。全部讓利于患者,醫療機構不再分成?h以上醫療機構藥品加價率嚴格控制在國家規定的15%的標準內,社區、鄉鎮衛生院藥品執行招標價格實現“零利潤”
  對于“以藥養醫”的醫療機構來說,該規定簡直無疑是緊箍咒——本來能操控伸縮的藥價現在只能在一個價位。面對這個緊箍咒,那些建在藥廚上的醫療機構馬上就做起好學生來?
  據寧夏當地媒體報道,“2006年11月底,全區各級醫療機構累計拖欠寧夏醫藥集團資金達到1.44億元,到2007年2月底,增加到1.97億元,三個月凈增加5300萬元,到3月底欠款增至2.2億元,老賬未清,新賬又來。各個醫療機構普遍采用壓老款、付新款的辦法。盡管如此,統一配送以來藥品款的回款期限普遍超過了自治區藥品招標辦公室規定的60天。目前,統一配送以來藥品回款率不足50%,甚至在一些地區不足20%!
  而面對巨額的拖欠貨款,許多藥品供應商資金回籠困難,不得不以短貨來強制回款。不過,令人驚訝的是:中郵集團公司竟表現出為藥該赴湯蹈火的姿態——日前中郵集團借付寧夏郵政公司5000萬元資金用來確保全區藥品“三統一”資金鏈的暢通。寧夏郵政還全力部署,要在今年5月底前實現全區1552個醫療機構的配送率達90%。
  對此壯舉,李慶福表示擔憂,第三方物流企業進入層層壁壘的醫藥物流市場,這本身就是風險。而醫院、衛生所拖欠供應商貨款的問題一直存在,不過,藥廠與經銷商、醫院已經形成一套相互制衡的潛規則。作為第三方物流企業,中郵夾在供應商(藥廠)和零售商(包括醫療機構)之間,地位很被動,缺乏制衡上下游企業的砝碼。在新的醫藥流通監管體制不成熟情況下,如果郵政代付貨款,能保一時資金鏈,但治標不治本。
  不過,李興國不以為然,“中郵走的長棋,做拿資金買市場的買賣!倍鴮幭木种鞴芪锪鳂I務的副局長李永明說,“做農村的商品流通與以往的郵政業務不一樣,需要先期墊付大量的資金,政府的資金支持讓郵政消除了顧慮。在城市有配送網絡的不只郵政一家,但他們沒能力覆蓋農村,服務‘三農’是郵政強化農村網絡優勢的一個極好的機會,先進入,搭建起平臺,就可以附加更多業務,現在我們才開始建網,聯通、移動、電力、保險等企業就都主動要求合作了!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寧夏區藥招辦已開始對拖欠貨款的行為采取措施:對沒有按中標藥品購銷合同約定及時付款的醫療機構,要求限期清欠,對于拖欠數額大、時間長、又拒不清欠的醫療機構,要進行通報,并按照有關規定進行處理。
  而作為配送企業,中郵在“三統一”藥品實際運行中,其配送企業角色也正悄然改變,變成集采購、倉儲、配送、結算為一體的供應鏈管理服務商。不過,李興福依然擔心,在市場環境尚未成熟西部地區過早的套用東部地區的一些經驗,可能水土不服被風險套住。( 文/本報記者 楊達卿 4月12日《現代物流報》第三版 “物流熱點”專版)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