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宜賓深入實施“活商”戰略 不斷提升現代流通和對外開放水平
2007-11-25 15:44: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開拓大市場、搞活大流通、推進大商務的愿望和需求都非常迫切,順應這一趨勢,四川省宜賓市第三次黨代會提出實施“活商”戰略,并賦予了商務工作新的內涵,商務工作的職能和作用更加凸現。為此,商務發展必須要有一個比較準確的判斷和定位,緊緊圍繞“活商”和“開放”兩大中心任務,采取切實有效措施,著力提升流通業發展水平和對外開放水平,為宜賓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一、準確把握形勢,堅定做好商務工作的信心和決心
近年來,宜賓現代流通業、對外貿易、利用外資、外經合作以及口岸建設各項工作都取得了一定成效,商務事業持續快速發展。但從目前來看,宜賓商務工作的基礎還比較薄弱,問題和困難也比較多:一方面,流通業發展滯后于宜賓經濟發展總體水平,商品市場建設滯后,網點布局不合理,新型流通業態發展緩慢,物流體系不健全,流通業促進生產、引導消費的作用發揮不夠;另一方面,對外開放水平還不高,外貿出口發展不平衡,出口結構不合理,利用外資規模小,外經合作尚處于起步階段,經濟外向度偏低。2006年宜賓市對外貿易依存度為7.99%,對全市GDP的貢獻率為11.22%,拉動全市國民經濟增長僅1.53個百分點。
從當前形勢來看,影響商務事業發展的不利因素還在不斷增加:一是國家出口退稅政策繼續調整,將直接影響宜賓外貿出口的增長。近期國家取消了553項“高耗能、高污染、資源性”產品的出口退稅,進一步降低了容易引起貿易摩擦的2268項的商品的出口退稅率。此次出口退稅政策調整,對宜賓市出口的增長有著直接的影響,從上半年宜賓出口情況看,共涉及11類、108種產品,占全市同期出口產品品種的59.34%,占同期出口總額的41.20%。二是人民幣匯率持續攀升,已突破7.6大關,加之央行兩次加息,企業融資成本上升,出口壓力繼續增大。三是國際貿易環境日趨復雜,美日、歐盟等發達國家的技術性貿易措施層出不窮,從各個方面對我國產品進行擠壓,而宜賓出口產品的技術含量、附加值都相對較低,極易受到各種限制。四是商貿流通企業基礎十分薄弱,企業主體隊伍建設、網點設施優化布局、新興流通業態培育等都還與周邊地區存在較大差距,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未能充分發揮。
面對困難和壓力,也應樂觀地看到有利因素也在增加。“東資西移”、“東商西進”的步伐正在加快,國外和沿海新一輪產業轉移正在加速向西部地區挺進;成渝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實驗區正式獲得批準,成為繼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之后又一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宜賓處于成渝經濟圈次區域中心的有利位置,承接新一輪產業轉移的綜合優勢正在逐步顯現;“工業強市”戰略強勢推進,能源、食品飲料、現代機械制造、氯堿化工、純棉維卡纖維、林竹產品等產業鏈不斷延伸,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擴大對外開放、加速發展現代服務業、現代流通業的需求必將更加迫切;市委市政府對商務事業發展更加關心和重視,商務事業發展的政策環境和輿論環境在不斷優化。
總體來看,宜賓商務工作機遇大于挑戰,商務戰線要牢牢把握好當前形勢,堅定做好商務工作的信心和決心,堅定不移推進“活商”戰略,著力推進“外資、外貿、外經”三外聯動,采取切實有效措施,不斷加快建立現代流通體系,努力轉變外貿增長方式,提升利用外資規模和質量,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努力提升現代流通和對外開放水平,推進全市商務事業發展實現新突破。
二、深入實施“活商”戰略,加快發展商貿流通業
(一)加快現代商品市場體系建設。著力抓好商品市場的建設和培育,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大型流通企業,培育發展一批上規模、上檔次、具有較強區域輻射能力的大型商業設施,努力打造城市核心商業圈。立足于服務生產,切實抓好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緊緊圍繞建設綜合能源基地、現代機械加工基地和新型建材基地的目標,抓住向家壩水電站、筠連礦區綜合開發等重大項目相繼開工的有利時機,推進區域性大型專業化生產資料、生產要素市場建設。
(二)加大流通業現代化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大對傳統流通企業的改組、改造力度,培育和扶持一批現代流通企業集團,引導企業優勢互補和資源的合理配置,形成促進流通業崛起的主導力量。大力發展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新型流通方式,以信息化推進傳統商業的改造,促進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有機結合,不斷提高連鎖經營的組織化、規模化。
(三)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整合現有物流資源,規劃建設物流功能區,積極培育第三方物流組織,大力發展口岸物流、產業基地物流、交易市場物流、連鎖配送物流,提高物流效率,依托我市不斷完善的立體交通體系,構建綜合物流體系。
(四)開拓城鄉市場,擴大消費需求。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全力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雙百”市場工程和“東桑西移”工程,搞活農村市場流通,促進農業產業化結構調整,幫助農民增收致富,拉動農村消費需求。堅持“便民、利民”的宗旨,整合社區商業資源,大力發展社區連鎖超市、便利店和折扣店,推動貼近和方便居民生活的餐飲、住宿、美容美發、再生資源回收等傳統服務業升級,加快運動、健身、教育、文化、娛樂等休閑健康型的新型服務業發展,不斷完善社區商業網點建設和社區商業服務功能,滿足城鎮居民消費需求。積極組織開展“迎春購物月”、“美食文化節”以及“消夏啤酒節”等各類促進消費、繁榮市場的活動,搭建消費平臺,挖掘和培育市場消費熱點,把潛在的消費需求轉化為現實的、即期的消費行為。
三、著力實施“三外”聯動,提升對外開放水平
(一)轉變外貿出口增長方式,努力實現進出口協調發展。以飲料食品、能源、化工、紡織、建材等產業為重點,鼓勵五糧液、絲麗雅、天原等企業發揮龍頭帶動作用,將產業優勢轉變為出口優勢;鼓勵和支持出口企業加大產品研發和創新力度,提升產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努力提高高新技術產品、機電產品的出口比重;進一步強化農副產品生產加工源頭管理,嚴格檢驗檢疫,突破國外技術壁壘和綠色壁壘,實現我市豬肉、茶葉、絲綢等農副產品出口增長;充分發揮宜賓的資源和勞動力優勢,利用已獲加工貿易業務審批權的便捷條件,大力發展加工貿易,提升加工貿易比重;切實抓住金沙江水電滾動開發帶來的機遇,鼓勵相關企業開展大型設備和原材料進口,緩解國內資源瓶頸,擴大進口規模,實現外貿進出口的良性健康協調發展。
(二)堅持以項目為載體,提升利用外資規模和質量。圍繞飲料食品、化工、純棉維卡纖維、能源、現代機械制造、林竹紙、建材等優勢產業,突出抓好產業集群招商,重點引導外資投向高新技術、裝備制造、農產品加工等產業和商業、金融、保險、旅游等服務領域;積極推進國有大中型企業與外資的嫁接改造,培植利用外資新的增長點,把宜賓打造成為東部地區產業轉移的主要承接地;積極引進出口創匯型的外商投資企業,充分發揮出口創匯型的外商投資企業在管理、技術和市場網絡上的優勢,優化出口產品結構,擴大出口規模。
(三)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積極推進外經合作。廣泛宣傳外派勞務政策,切實加強外派勞務專業培訓基地、外派勞務示范基地建設,不斷完善外派勞務服務網絡,提高外派勞務的組織化程度。積極引導和促進宜賓在技術、設備和人才等方面具有比較優勢的食品、紡織、造紙、機械、建材等行業的企業到境外投資辦廠,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發展境外加工貿易,建立銷售網絡,實現原產地多元化,規避貿易壁壘,帶動設備、技術、產品的出口和勞務輸出,拓展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四)切實加快口岸建設,提升宜賓對外開放形象。積極推進宜賓港國家二類口岸的開放和建設工作,進一步加強口岸服務體系建設,搭建企業與口岸查驗部門的交流溝通平臺,促進海關、檢驗檢疫工作與宜賓經濟建設深度融合,提高通關效率,改善通關環境,發揮好口岸對擴大對外開放的促進作用,提升宜賓對外開放整體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