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內河資訊

經濟發展助推珠江水運時代來臨

2007-11-22 11:40: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在一次次水電開發熱潮中,珠江上游大量攔河閘壩通航設施建設滯后,致使水運受阻問題日漸突出。一些業內人士認為,隨著珠三角地區德先發帶動和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深入推進,珠江中上游地區和下游珠三角地區的經濟聯系日趨緊密,在陸路交通運力日趨飽和的背景下,積極利用珠江黃金水道發展水上運輸、構建“和諧交通”,建設聯結上下游地區的“多快好省”的物流運輸通道,已經勢在必行。    珠江上游守著“金山”難出深山 
  云南、貴州是珠江上游礦產資源最豐富的兩個省,近年來礦產資源開發以及鋼鐵、有色金屬工業發展迅猛,其中貴州是我國重要的煤炭基地,煤炭儲量達330億噸,右江上游云南省文山、紅河兩州煤炭儲量超過50億噸,對大進大出的交通運輸體系依賴日深,但實際情況是,目前鐵路、公路建設和運能遠不能滿足經濟發展的需求,供需矛盾越來越大。 
  據云南省經委統計,近年來云南省企業產能大幅提高,貨物運輸每年需求增長超過30%,但鐵路運力僅保持了5%左右的增速。1997年建成的南昆鐵路不久便處于超負荷運行狀態。成昆、貴昆等干線也長期飽和運行。2006年,云南鐵路運輸各站場日均裝車需求量為11000車,實際日均裝車只有2125車,僅占需求量的18%。 
  記者日前在320國道貴州境內和323、324國道云南境內看到,一路上大型載重貨車川流不息,堵車、超載現象十分嚴重。從云南進入廣西的323國道云南省富寧段,日均車流量已超過7000輛次,公路承受能力嚴重超負荷,路面破損不堪,已開始形成云南物資外運新的“瓶頸”。 
  礦產資源無法及時運出,“以運定產”同樣長期困擾著貴州。貴州能源建設目前已形成以畢節、六盤水、黔西南為中心的煤炭工業基地,預計到2010年貴州全省煤炭產量突破1.5億噸,其中需外運煤炭3000萬噸。目前貴州的鐵路通過能力利用率和貨物運送能力利用率都分別超過100%,但每年仍有相當部分煤炭無法運出。 
  上下游產業對接遭受制約 
  受到珠江上游水電樞紐斷航、礙航影響最為嚴重的是云南、貴州的一些礦產、林業等資源富集區,由于陸路、航空運輸方式成本較高,上游沿江地區與粵港澳地區產需對接受到制約。 
  目前廣東正在加快產業結構調整,隨著石化、鋼鐵、汽車、造船、裝備制造等為主導的重化產業興起,煤炭、礦產等能源需求急劇上升,并出現階段性持續偏緊局面。 
  據廣東省經貿委介紹,廣東省內所用煤已全部依賴省外、國外調進,今年進口煤炭將達到1.5億噸。廣東除了主要從山西、內蒙古、河南等北方調入煤炭外,還不斷加大進口量,今年預計全年進口煤炭數量將超過2000萬噸。 
  云南、貴州豐富的煤炭資源,本應該成為廣東能源供應的有力支撐,但由于公路、鐵路運輸有限,珠江上游水運通道瓶頸阻隔,經濟發達的廣東與欠發達的云南、貴州等西南地區無法實現資源產需對接。 
  據貴州黔西南州航管處處長張祖其介紹,黔西南州每年通過鐵路、公路超負荷運輸也只能向廣東、廣西輸送煤炭1200萬噸,加上出貴州的鐵路、公路已不堪重負,貴州煤炭開采被迫實行“以運定產”,這與廣東的強大需求相距甚遠,迫切需要開發運量大、運費低的珠江水運通道,讓它盡快成為“西煤東運”的資源供給線。 
  據專家測算,如果加以合理開發,整個珠江水系的運輸能力相當于20條鐵路的運力,但目前每年通過陸路運輸及廣西貴港裝船下運廣東的煤炭僅600萬噸,既不能滿足上游地區的煤炭輸出需求,也遠遠不能滿足珠三角地區的煤炭消耗需求,客觀上增加了西南、華南地區經濟發展的成本。 
  南中國疾呼:合力推進珠江水運時代 
  珠江上連我國大西南及東盟國家,下接粵港澳地區,是珠江片區水路運輸通江達海、走向世界的重要紐帶。2006年整個珠江水系運量達2.79億噸,同比增長12.2%;集裝箱運量達600多萬標準箱,占全國內河集裝箱運量的50%以上;貨物周轉量完成656.76億噸公里,同比增長50.9%。 
  然而珠江流域的舟楫之利還沒能得到充分發揮。交通部水運司提供的資料顯示,2006年珠江水運完成的貨運量和貨物周轉量,在珠江流域綜合交通運輸中所占的份額分別是11%和7.7%,還趕不上京杭運河。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珠江水運的價值正日益凸現。廣西壯族自治區港航管理局局長杜敬民分析,一艘1000噸級貨船相當于1列火車的運量,而且水運成本低廉,從貴州出發到珠三角地區,公路平均運費是0.6元/噸公里,鐵路平均是0.4元/噸公里,而水運平均運費只有0.1元/噸公里,而且水運不占耕地、環保節能,可為珠江流域上下游提供“多快好省”的運輸支持,十分有利于可持續發展。 
  水路運輸的優勢已吸引了大批企業在珠江流域沿江地區投資辦廠,“水運經濟”勃興成為近年來珠江中上游地區經濟發展的一個新特點。廣西貴港正全力推進“港口強市”戰略,近年來港口貨物吞吐量持續以年均30%以上的增長幅度快速發展,2006年港口吞吐量達2276萬噸。近年來,華潤、臺泥、華電等建材、能源企業紛紛看好水運優勢選擇投資貴港,其中華潤水泥目前已經在貴港投資興建4條水泥生產線。 
  珠江航務管理局局長梁建偉透露,2007年全國水運工作會議提出,“十一五”期間中央將籌集至少400億元資金重點用于航運建設,其中用于內河航運的投資將超過200億元。目前在建的西江擴能工程將把原來的1000噸級航道提升為2000噸級,專家據此預測,建成后的35年內,航運企業將因此節約燃油支出約5.38億元,節約企業營運成本約7.32億元,總共為廣西帶來航運效益將達15億元。 
  合理開發珠江水運資源,使珠江上游地區的資源優勢轉化為自身經濟優勢,可實現東部地區與欠發達的西南地區的資源產需對接,推動流域經濟協調、和諧發展。梁建偉認為,當前發展珠江水運一方面要姐姐協調水利、電力、交通等部門,統籌解決珠江上游地區礙航閘壩問題,力爭早日實現復航,另一方面在國家加大水運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引入社會資本拓寬投融資渠道,充分利用市場解決投入不足問題,此外還要加快船舶標準化、航運信息化建設,構建較為完善的珠江水運管理運作體系,為發展水運服務。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