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北經濟國際化呼喚現代綜合交通
2007-11-20 12:18: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通過綜合交通的發展,使沿海和沿滬寧線、沿江、沿東隴海線共同構成全省生產力布局的主體框架,形成區域聯動發展態勢,促進蘇中、蘇北快速發展,將蘇北沿海地區建成‘南融長三角、北聯渤海灣、溝通中西部重要經濟帶和江蘇新的經濟增長極’”。省發改委最近舉行的“現代綜合交通推動蘇北經濟國際化研討會”上,多位專家和政府官員繪制了以上前景。
蘇北經濟國際化不能單靠公路建設
蘇北經濟國際化,靠什么樣的管道和國際接軌?省交通廳廳長潘永和說,一個地區財富的增加,與交通的現代化緊密相連。目前,蘇北已初步形成鐵路、公路、水運、航空和管道運輸等運輸方式構成的運輸網框架,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全省領先。公路建設不僅對蘇北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本身也是一種產業。312公路本來是條二級公路,兩邊土地9萬塊錢一畝,國道改造后變成了雙向六車道,現在地價平均每畝升到了50萬。但是,蘇北單靠公路走向經濟國際化是不可能的,必須依靠交通的現代化。特別要依靠海運和航空,形成開放的空港經濟和港口經濟,才能在全球范圍內配置人才、原材料資源。
重視內河國際集裝箱運輸
“興也交通,衰也交通”,省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顧為東認為,與公路的迅猛發展相比,蘇北的水運資源沒有充分挖掘。從某種意義上說,蘇北交通是有速度不經濟。而合理利用水運資源對蘇北發展至關重要。淮安是蘇北的節點,如果將淮安到連云港的運河改造成二級航道,將連云港建成內河集裝箱國際港和內河港,就可以將連云港、大豐港、南通港的功能通過內河直接延伸到淮安,延伸到蘇州,延伸到蚌埠,整個淮河流域都成為享受國際港輻射的優勢開發區。特別要重視內河國際集裝箱的建設。嘉興內河集裝箱運輸國際港通關第一年,只有800集裝箱,第四年增長到6000箱,“十一五”末,將達到35萬標箱。測算表明,在長江里建集裝箱碼頭每米水下施工費15萬元,而內河集裝箱每米9000元。蘇北應建國際化的集裝箱口岸,把海港拿到腹地來,就地入關,到港口直接上船,這等于使我們內地有了海港,還使服務業在內地生根開花。
水是江蘇最好的交通條件。潘永和也表示,水運運量大、能耗小,能使物流成本降下來,這正是科學發展觀方向。省里已在重點建設蘇港航道,先把北打通,下一步貫通南通,形成真正的水運大通道。
多元開拓資金保障渠道
資金是交通基礎建設的基本條件,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大投入,但錢從哪里來?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謝波提出,看待交通投入和產出要有長遠眼光。有人說,目前蘇北的高速公路車輛不太多、效益不太好。實際上,一個地方要發展,交通肯定要先行,不能等到車到了再修路。
淮安市市長樊金龍表示,市場暫時不愿做的交通項目,應該由政府做先導。淮安市政府對此態度非常積極,比如建國際機場。對蘇北綜合交通體系的建設,應以省為主導,同時發揮地方政府的積極性。潘永和建議,蘇北地方政府可以注冊公司向銀行貸款,建立融資平臺。省發改委主任毛偉民認為,內河航道、港口、機場等大型交通基礎設施大多具有公益性特點,可視為準公共產品,應多元化開拓融資渠道和籌措方式。政府在資金、土地和稅收等方面也應提供一定政策支持。本報實習生 蔣文俊 本報記者 邵生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