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貿資訊

全球食品漲價誰之過

2007-11-18 12:07: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如果早餐茶葉蛋漲價,歸咎于雞飼料價格上漲看似順理成章。然而,如此簡單的邏輯卻不足以解釋當前全球食品普遍漲價的深層原因。隨著市場自由化加劇,全球食品價格不僅由生產成本、糧食收成等傳統因素決定,還受非農產品市場走勢的影響。     包括聯合國糧農組織在內的不少國際機構分析認為,今年全球食品漲價范圍廣、幅度大,突顯經濟一體化背景下的糧食安全問題。如今,早餐茶葉蛋賣得更貴,或許不僅因為飼料漲價,甚至可能與中東產油地區的動蕩局勢有關。
  全球范圍內的食品漲價并非沒有先例,但今年的價格上揚卻獨有特點,無論漲價品種還是波及范圍都罕見的全面。
  糧農組織刊物《糧食展望報告》11月發表文章說,糧農組織食品價格指數在今年9月達到172點,比去年增長37%。在2006年,同一指數只比前一年增長6%。
  今年漲價的不只幾種主要農產品,而是包括幾乎所有主要食品和飼料。所有農產品中,奶制品漲價幅度最大,漲價最多達2倍。糧食作物中,小麥、玉米、大麥和大米的價格見漲,比2005年價格高出近30%,畜肉漲幅僅次于此。
  對這輪食品漲價趨勢,聯合國糧農組織評論認為,世界罕見地共同為此擔憂。糧農組織說:“世界罕見地如此廣泛地共同為食品價格擔憂。”
  食品漲價,發展中國家消費者受到沖擊最大。在印度,消費者價格指數中的46%由食品價格構成,而在美國只有14%。
  即使如此,發達國家也難以逃過這輪食品漲價。在美國,橙汁比一年前貴了四分之一,雞蛋貴了五分之一。在意大利,羅馬和米蘭消費者在10月走上街頭,抗議漲價。
  食品漲價不僅意味著人們吃得少了,還可能加重貧困地區的饑荒。聯合國世界糧食署執行干事喬塞特·希蘭警告,由于食品價格持續上漲,“全世界最脆弱的人群正被逐出食品市場,他們收入的60%都用于購買食品。”
  糧食供不應求是根源
  供不應求是造成商品漲價的直接原因,今年全球食品漲價也不例外,其中糧食供不應求是根源。
  糧農組織報告,受今年氣候影響,世界小麥減產,但市場需求持續增長。澳大利亞是主要小麥出口國之一,今年遭遇罕見旱災,嚴重減產。同時,由于政府減少對糧食市場干預,近年來國際糧食儲備減少,難以在收成不好的年頭緩沖供需矛盾。
  由于國際市場對糧食的需求增長過快,即使糧食連年增長也難以實現供給平衡。
  國際谷物理事會預計,今年全球谷物產出將增長至16.6億噸,創下歷史記錄,高于去年15.69億噸的產量,但仍然無法滿足高速增長的市場需求。過去3年內,谷物需求持續增長,今年的需求總量預計為16.8億噸。
  對糧食需求的增長,源于世界人口增長,也與世界經濟發展有關。越來越多貧窮人口不僅解決了吃飯問題,還持續改善膳食結構。隨著人們飯桌上出現更多肉類、蛋類和奶制品,以谷物為原材料的飼料需求增加。這加劇了原來就有的供不應求,令谷物價格進一步上漲,同時推高其他食品價格。
  油價高啟難辭其咎
  食品價格上揚之際,國際市場正經歷前所未有的油價上漲。這兩類商品看似毫無關聯,但同時漲價絕非偶然。
  就生產成本而言,高油價是食品漲價的“始作俑者”。因為石油漲價,以石油為燃料的加工、運輸業費用提高,從而抬高食品生產成本。糧農組織提供的數據顯示,與去年相比,今年全球的糧食運輸費用上漲幅度超過80%。
  高油價不僅加重食品運輸成本,還改變食品貿易模式。為節約運輸費用,越來越多糧食購買方會選擇從鄰近地區進口。這樣的貿易模式縮減了交易成本,但不利于全球市場融合,可能惡化局部地區的食品漲價局勢。
  油價與食品價格的深層關聯不僅在于能源短缺,還在于環保需求。隨著可替代石油的生物燃料加大應用,越來越多糧食被用于生產燃料。
  在高油價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雙重壓力下,不少國家政府鼓勵生產以乙醇為主的生物燃料。糧農組織報告說,在這樣的趨勢下,甘蔗和玉米等糧食作物的市場需求在擴大。
  生物燃料成為“推手”
  如今美國玉米產量的20%用于乙醇生產,比2000年生產乙醇消耗的總量多2倍。除美國之外,全球還有40個國家政府鼓勵生產生物燃料。
  在油價低廉的20世紀90年代,生物燃料的概念尚未普及。投資銀行高盛集團研究顯示,當時市場谷物需求每年增長不超過1.2%,但近年來每年增長為1.4%。高盛集團預計,未來10年內,谷物需求將保持每年1.9%的速度增長。
  為生產生物燃料,不少國家政府鼓勵農民種植更多甘蔗、玉米等作物,在土地使用、財政等方面予以補貼。即使如此,也不見得滿足市場的強勁需求。英國周刊《經濟學家》調查預計,直到2009年,全球玉米供應才能大體滿足市場需求。
  當不少農民加大種植玉米等作物時,全球可供種植其他農作物的耕地在減少,包括大豆、小麥等作物因此減產。這樣一來,即使全球玉米實現供需平衡,其他農作物仍然供不應求,繼而帶動新一輪食品漲價。
  更糟的是,與全球能源需求相比,生物燃料當前的產量不過杯水車薪,不但不能令油價下跌,其價格卻隨著油價一起上漲。以農作物為原料生產生物燃料的項目贏利不少,因此引發爭議。
  聯合國獲得糧食權力專家讓·齊格勒認為,與生產生物燃料相比,保證糧食安全更重要。他號召全球暫停生物燃料項目5年,稱這種用農作物替代石油的行為是“違反人性的犯罪。”
  美國:價格快速上沖
  近來美國食品價格出現快速上漲,波士頓一些消費者反映某些食品價格已比去年夏天高出三成。
  今年上半年美國食品價格的漲幅超過了去年全年。美國勞工部表示,這意味著今年食品價格的年漲幅可能達到1980年以來最高點。
  在美國中部地區,越冬小麥的減產導致餅干和面包價格升高。一些地區的肉類價格提高了15%,部分原因是亞拉巴馬等地的旱災導致牲畜出欄率降低。牛奶價格也在上漲,主要原因是國際市場需求增加,而新西蘭等牛奶出口國無力提高產量,澳大利亞則忍受著惡劣的干旱。
  英國:大小餐館調價
  由于受到土豆和豌豆等食品短缺的影響,英國國內大小飯店和餐館近幾個月普遍開始上調菜單價格,以炸魚薯條為代表的傳統外賣食品價格上漲明顯,“英國突然遭遇了一場食品價格通貨膨脹”,英國媒體如此形容。
  食品行業的專家聲稱,一方面供給減少,另一方面成本不斷提高,這共同推動食品價格上漲。英國牛奶、蔬菜和其他食品的價格也出現大幅上漲,主要原因在于洪水導致大量農作物受災。考慮到飼料作物的價格因素,肉類食品也都漲價。
  意大利:鬧“罷面”風波
  意大利面在意大利人餐桌上的重要性,就像中國的米飯一樣,幾乎餐餐必不可少。由于小麥價格持續走高,意大利食品商近一段時間內不斷提高意大利面價格,引起消費者強烈不滿。
  意大利多家民間消費者維權組織9月13日發起全國性抗議活動,提議“罷買”意大利面一天。意大利消費者維權組織倡議,消費者不要購買意大利面。一些組織還承諾為“罷買者”免費提供面條。
  消費者維權人士還走上羅馬、米蘭、巴勒莫等意大利主要城市的街頭,舉行游行抗議。抗議者高舉黃色橫幅,橫幅上標明飆升的意大利面價格。
  日本:日清預告漲價
  高油價在日本仍然引起包括食品價格在內的物價上漲,因為生產食品所用的化肥價格與運輸費用都與油價息息相關。由于面粉價格上漲,日本主要方便面廠商日清食品公司最近宣布,將從明年1月起上調產品價格7%到11%。這是日清食品公司17年來首次漲價。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