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快遞知識

民營快遞暗戰

2007-11-15 1:41: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民營快遞暗戰 
  堂堂正正的李逵碰到“李鬼”是件很窩火的事。最近,北京著名的快遞公司“宅急送”就被“李鬼”弄得很惱火,一紙訴狀把對方告上了法庭。據“宅急送”公司法務辦的律師李海稱,發現這個“李鬼”很偶然。幾個月前,一位客戶在網上搜索“宅急送”公司網站,輸入關鍵詞一點擊,卻進入了一家名為“飛客”的快遞公司網站。雖然公司名稱不同,但該公司網站上卻多次提到“宅急送”字樣。剛開始客戶還以為這家“飛客”是“宅急送”的子公司,但向“宅急送”一求證,才知碰到了“李鬼”。李海稱“宅急送”已經于7月底以侵犯知識產權、涉嫌不正當競爭為由,把“飛客”送上了法庭。不過,至于能否追究到責任,則不得而知。 
  對于那些多年來一直在快遞行當里摸爬滾打的人來說,這樣的事已經有點見怪不怪了。在快遞業前仆后繼的浪潮中,不少快遞公司如匆匆過客,但快遞公司的數量并沒有因此而減少。一位民營快遞公司老板告訴記者,現在僅在北京正規注冊的快遞公司就有2000家,還不包括大量半地下經營的公司。 

  一邊擴張 一邊整合 

  2005年7月,國際快遞巨頭美國聯合包裹(UPS)宣布了進軍國內快遞市場的計劃。以前這些跨國快遞公司在華業務限于國際快遞,在同城和國內快遞業務上還未與民營資本正面較量。UPS是繼中外運敦豪(DHL)之后第二家宣布涉足國內快遞的跨國公司,但除了品牌和強大的航空運力之外,在國內網絡分布這一核心競爭力上,外資現在還沒有對民營企業造成威脅,UPS目前就只能在20多個城市開展它的國內業務。不過,這些外資企業實力強大,正通過“鈔票換地盤”的方式擴大自己的網絡。UPS和中外運、FEDEX和大田快遞都在密切接觸中。隨著中國郵政的體制改革近期正式啟動,民營快遞的老對手EMS將爆發更大能量。民營快遞正在陷入腹背受敵的境地。 

  曹杰在1999年組建他的快遞公司的時候,北京城里已經有大大小小400多家快遞公司了,但他還是義無返顧地投身快遞。如今,他的“小紅馬快遞”已經在北京市建立了16個遞送部門、30個工作站,投遞網絡覆蓋了全市各個角落,在北京市的同城快遞中,“小紅馬”遙遙領先。不過,曹杰并不滿足,他的目標是讓“小紅馬”跑向全國。就在上個月,公司剛剛召開了國內省級城市的網絡會議,對“小紅馬”的全國擴張計劃進行了部署。曹杰說,“爭取年底前全國100個城市有小紅馬”―現在,“小紅馬”的網絡城市是65個。 

  在南方名聲很響的順豐、申通和“小紅馬”一樣,也是從同城速遞起家,站穩腳跟之后再由同城發展到城際,由城際擴展到周圍鄰近區域,F在,他們已不再滿足自己在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民營快遞的領導地位,而是想在全國和外資、中國郵政展開角逐。 

  申通快遞是一家老牌民營快遞公司,資歷比“小紅馬”深得多,在曹杰醞釀成立“小紅馬”的時候,申通已經開始通過加盟連鎖的方式拓展自己的地盤。不過,這種最初的圈地方式主要采用互免派送費的辦法,更像是一種互惠合作,申通雖然把旗插到了外地,但地盤還是別人的。顯然,沒有統一的管理和調度,民營快遞要想和EMS以及國外的快遞公司競爭是很難的。就在不久前,央視還報道了四川一家打著“申通快遞”旗號的公司私拆客戶信件、拖延投遞時間的事,對申通的品牌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由于這種單純以占山頭為目的的擴展方式比較粗放,品牌快遞公司對加盟商的控制力較弱,民營快遞的快遞丟失和損毀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很好解決。因此,“整合”便成為當前民營快遞公司圈地運動的主旋律。 

  “小紅馬快遞”的董事長曹杰對記者感慨,各地“小紅馬”經營水平參差不齊制約了公司進一步的發展,因此,“小紅馬”的下一步發展戰略是加強骨干城市的網絡建設,然后通過這些節點城市來輻射區域投遞網絡。上海的“申通快遞”今年也把整合重組、強化網
絡管理作為重點。據了解,“申通快遞”已在近日通過自營公司與加盟公司換股的方式,完成了對全國贏利能力最強的7個城市的“收編”。國內其他幾家著名快遞公司,如大田、宅急送、順豐等,也通過直營和加盟的方式,加快了網絡建設和整合的步伐。 

  低價雙刃劍 

  記者在采訪中問到多位民營快遞公司的負責人:國際快遞巨頭涉足國內快遞,民營快遞是否感到威脅?不料幾位均淡然一笑,顯得很自信。后來才知道,原來民營快遞手上握著的秘密武器是“低價”。 

  多年來,民營快遞之所以能在和郵政的“貓捉老鼠”游戲中發展壯大,主要憑借兩把“殺手锏”:一是靈活經營帶來的高效率,二就是低價。但現在,低價這把“殺手锏”在為民營快遞殺出一條血路的同時,也對民營快遞公司自身造成了傷害。 

  郝丁宇幾年前還在為北京幾家快遞公司打工,感覺快遞是個掙錢的行當,便自己成立了一家快遞公司,主要經營同城快遞。當了老板才知道,原來這行的錢也不好掙。在四環外的一個大院里,記者見到了這位“眾志翔宇快遞服務公司”的當家人。和那些躲躲閃閃的民營快遞公司老板不同,年輕的郝經理倒是十分坦誠,這也許是生意還沒大到擔心“樹大招風”的緣故。幾年打拼下來,他的公司有了100多號人,每月有30萬左右的業務量,規模還不算大。談到利潤,郝經理感慨:“很薄,相當相當薄”。 

  郝丁宇在2002年單干的時候,北京市同城快遞的報價是:三環之內10元,四環之內15元,業務量大的商務區,打折下來市內也有10塊左右。但自從去年底“南方好多快遞公司”涌入北京之后,行情就變了。現在一些公司大肆擴張加盟,快遞市場的價格戰更加險惡,這些加盟公司的同城快遞4元甚至3元都敢做。雖然“眾志翔宇”并不大,但過去也沒把那些兩三個人的所謂“公司”放在眼里,現在形勢則反過來成了“小吃大”,搶了郝經理不少客戶。 

  像“眾志翔宇”這樣的公司,由于規模還不大,員工投遞覆蓋范圍比較廣,一天取送不了幾件快遞。公司投遞員有底薪,還要上保險,加上公司各種開支,如果一味低價,等同自殺。郝丁宇在沒有做老板前,就是眼看著自己供職的快遞公司在價格戰中被拖垮,為避免重蹈覆轍,他只能千方百計壓縮開支。他對手下的投遞員管吃管住,這樣工資可以壓低一些。盡管如此,他還是不敢和那些“南方來的公司”拼價格。 

  被郝經理視為洪水猛獸的“南方來的公司”,就是那些已經有了一定網絡、實力雄厚的民營快遞公司。這樣的公司由于在經濟發達地區有了比較完備的網絡,對加盟方所在地的客戶投遞異地快遞更有吸引力。對加盟方而言,他只要把自己附近寫字樓里的客戶拉到公司名下并負責投送就可以分到公司的業務提成了,多勞多得;對“南方公司”而言,他不需開工資就得到了客戶,而且擴大了自己的異地投遞網絡,成本趨近于零。這樣做的結果就是把同城快遞的利潤壓得極低,甚至賠本賺吆喝,但可以通過攬收的異地快遞創造“規模效益”。對那些像“眾志翔宇”這樣還沒有能力做異地快遞、只能做本地業務的快遞公司而言,這種聰明的加盟方式殺傷力極大。據了解,北京的外埠快件目前遞送價格一件只有10元左右。 

  低價主要來自于人力成本的壓縮,這顯然和發底薪、有完善福利保障的公司經營策略是兩碼事。在業內摔打多年的郝丁宇說,這種低價擴張方式雖然能很快搶到地盤,但要想保持業務隊伍穩定、保證公司管理和運行的高效也很成問題。事實上,他的公司沒有壓價,業務量一直穩中有升,而UPS盡管國內快遞包裹價格比一些民營快遞要貴上一倍,但還是有不少高端客戶找上門?磥,民營快遞的發展之策,除了單純的價格之外,應該考慮更多。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