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物流行業分析

天津電子口岸:大通關難在大協調

2007-11-13 12:22: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天津電子口岸實現了一個門戶入網、一站式通關服務、統一用戶管理 
  2007年7月19日,這一天對于天津國際貿易與航運服務中心副主任、天津電子口岸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石力來說,是值得紀念的一天。這一天,天津國際航運中心和物流中心信息系統暨天津電子口岸與物流信息平臺宣告正式開通。
  石力感慨,如果想讓一個IT人體驗人生的各種滋味,做一次電子口岸項目就可以了。
  政務服務為先
  據石力介紹,天津從2003年開始建設天津口岸信息平臺(天津電子口岸的前身)。不過該平臺離電子口岸和大通關的要求相去甚遠。
  于是在2004年,項目組按照天津市政府的要求,開始到電子口岸建設走在前面的一些兄弟單位,如上海、廣州、深圳、寧波等地做調研。經過一年左右時間的籌備,2005年1月26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和海關總署簽署了共建天津電子口岸的備忘錄。石力告訴記者,正因為有了這份備忘錄,才使得電子口岸項目得以順利啟動。2005年7月,天津電子口岸發展有限公司成立。
  2006年5月26日,國務院發布20號文,提出要加大濱海新區的開發力度。濱海新區的一個重要定位,是建設成為中國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要實現這個目標,除了要有過硬的硬基礎設施外,軟基礎設施的建設也很重要。”石力說。天津市委市政府把如何真正使天津電子口岸的建設與區域經濟快速發展相適應提上日程,并在黨代會書記報告里明確提出要高標準建設電子口岸,完善大通關體系。
  為了高標準地建設天津電子口岸,2006年6月,電子口岸項目組向海內外征集天津電子口岸建設方案。當時17家單位前來競標,共提交了12套方案。7月,項目組邀請專家對這些方案進行了評審,并在其后的兩個月內對方案進行了進一步完善。10月10日,天津市政府正式對方案作出批復。天津電子口岸的建設從此開始提速。
  之所以如此詳細地介紹項目背景,石力認為,是因為電子口岸是以政務為核心的,先要滿足各行政執法部門的政務要求,才能再去考慮商務、物流等延伸服務。而這樣一個要為政務服務的電子口岸的建設,首先要取得各個相關部門的支持。如果沒有國家、天津市政府的協調和支持,項目可能根本無法進行下去。
  溝通協調是關鍵
  作為一個政務項目,電子口岸的資金100%來自財政資金,而財政資金的使用必須100%實行政府采購,比如說,針對相應的硬件采購開了不下三次規模較大的會議,并邀請兄弟電子口岸單位的專家幫助他們進行論證。論證的核心是,基于什么樣的架構才能符合電子口岸業務層面的要求,而且在穩定性、安全性、可靠性上要有所保障。
  然后,采購方案被提交到市政府采購中心,由采購中心再組織專家進行標前論證。論證涉及到架構的先進性、合理性、可靠性等方面,還要求有成功的案例和良好的售后服務,價格還要合理。最后,IBM提供的整體方案受到了廣泛好評。
  而對于軟件提供商,首先要求有成功的案例,“沒有成功案例就不具備投標資格”。這主要是因為,項目從招標到開通的時間要求非常緊,只有僅僅兩個多月時間。“成功案例意味著對業務熟悉,技術有積累,還可以將原來的系統改造后就拿來用,可以縮短開發周期,系統運行的可靠性也高。”石力說。
  天津電子口岸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波認為,電子口岸的建設,最核心的問題不是技術問題,而是如何跟各相關部門進行溝通和協調。據了解,天津電子口岸主要有三個職能:一是在申報層面做一定的整合,幫助企業避免多次輸入同樣的數據;二是使企業能夠通過電子口岸平臺獲取執法機關的相關信息;三是各執法機關可以通過電子口岸交換他們所需要的信息。
  張波強調,電子口岸不是從零做起,要依托于各口岸單位內部的信息系統;電子口岸的建設反過來也會促進各單位的信息化發展。也就是說,電子口岸不涉及到各相關單位的事權,只要求各單位開放相關數據接口。
  在問到數據會否落地在電子口岸時,張波回答說:“我們嚴格按照執法機關意見辦:執法機關說我們可以落地,我們就落地;執法機關說按照管理規定不能落地,我們就不落地。”因此,在電子口岸建設過程中,需要經常跟各相關單位的信息化隊伍進行溝通。
  “只要跟相關部門協商好了,就不存在任何技術問題。”張波說。
  核心流程全程貫通
  目前,天津電子口岸已應用項目23項,查詢發布類項目22項,可以為用戶提供高品質、多功能、全方位的口岸通關服務。
  “通過對貨物、船舶、人員在通關申報中的有效整合,實現了大通關核心流程在地方電子口岸上的全程貫通,基本實現了各執法部門在同一個平臺上完成共同執法。同時,電子商務和綜合物流服務平臺開發完成,實現了由政務向商務、物流服務的延伸。”石力說。
  以貨物通關申報協作系統為例,在原有方式下,貨主、貨代、報關代理、報檢代理之間主要依靠郵寄、傳真等方式進行溝通,通過紙質媒介傳遞信息。同時,這些單位的工作人員將這些信息分別錄入到各自的管理信息系統中,存在大量的重復錄入現象,速度慢,且容易出錯。現在,通過電子口岸的貨物通關申報協作系統,貨物通關申報的各方主體通過信息共享實現了業務協作,加快了信息傳遞速度,避免了重復錄入,提高了工作效率。
  船舶申報業務也有明顯的變化。原來的船舶申報,有的執法單位采用紙質申報,有的采用電子申報。采用電子申報的,代理企業需要登錄不同的客戶端,多次重復錄入相同數據。現在,船代企業通過天津電子口岸船舶申報系統進行申報,就實現了基于海關、檢驗檢疫、海事、邊檢、港口五家單位的一次錄入,分別發送。
  過去,船舶到港后,貨主或代理人要向檢驗檢疫機構申報。檢驗檢疫機構根據申報內容等情況做出是否查驗的決定,并向申請人發出調箱指令,將需查驗的集裝箱調往指定查驗場地。這種模式不但給企業帶來了不便,還增加了通關成本,影響港口物流效率,監管也難以到位。為此,國家質檢總局研發了“快速驗放系統海港版”。天津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率先將此系統運行在天津電子口岸。該系統對船舶到港前電子口岸提供的艙單信息和港區系統中完整的進出港集裝箱、貨物、艙單、提單等信息,進行數據過濾和分類,非法檢和非疫區的貨物可以直接放行。需檢驗的貨物提前將查驗指令發送至電子口岸;電子口岸再發送給天津港,由港口作業區直接將需查驗的集裝箱調往查驗場地,從而用最短的時間、最少的移動、最低的成本完成通關,真正實現了進口非查驗貨物的零通關。
  進出口或代理企業通常迫切希望在第一時間獲取貨物和船舶的通關信息。以往他們要獲取這些信息,需要登錄不同的網站,進入不同的系統,或者打好多電話,發很多傳真,甚至多次到執法部門窗口進行查詢。現在,通過電子口岸綜合信息服務平臺,用戶可以一站式地查詢來自不同執法部門的審批狀態信息,及時準確地了解通關狀態。用戶還可以定制個性化信息和服務,并通過多種途徑即時獲取所需信息。
  天津電子口岸實現了一個門戶入網、一站式通關服務、統一用戶管理,為口岸信息化建設的健康、和諧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鏈接
  天津電子口岸在全國海關實現了七個率先:率先實現報關、報檢數據的一次錄入、分別申報,以及海運艙單的一次錄入、多次申報;率先實現船舶申報的一次錄入、分別申報;率先實現海港和空港人員出入境申報的電子化;率先實現海港進口貨物的快速驗放,并實現基于進口檢驗檢疫非查驗貨物的零通關;率先實現一站式、全流程、個性化的口岸通關執法和物流商務綜合信息服務;率先建立口岸通關執法與物流業務協作和信息共享的標準體系;率先承諾通關執法申報在天津電子口岸平臺上實行零收費。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