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性過剩局面加劇 央行可能加大緊縮力度
2007-11-13 10:30: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從昨天公布的10月份金融運行數據和外貿進出口數據來看,我國原有的流動性過剩壓力仍然存在,另一方面,再次創下新高的10月份外貿順差仍在帶來源源不斷的流動性。分析人士預計,今后一段時間,央行將進一步加強流動性管理,同時不排除繼續上調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的可能性。
貨幣供應增長偏快
根據央行數據,截至9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余額39.3萬億元,同比增長18.5%;狹義貨幣供應量(M1)余額14.3萬億元,同比增長22.1%。
對于上述數據,央行最新發布的《2007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簡稱《報告》)認為,貨幣供應量增長仍然偏快。而根據12日央行剛剛發布的10月份金融運行數據,貨幣供應量增長偏快的情況仍在加劇。
數據顯示,截至2007年10月末,M2余額為39.42萬億元,同比增長18.47%,增幅比上年末高1.53個百分點,比上月末高0.02個百分點;狹義貨幣供應量(M1)余額為14.46萬億元,同比增長22.21%,增幅比上年末高4.73個百分點,比上月末高0.14個百分點。
流動性過剩情況的長期存在,不僅使得銀行信貸擴張的動力十分強勁,造成前三季度信貸增長過快,同時加劇了物價和資產價格上漲的壓力。
1-9月,我國股市和樓市的增長均十分驚人,CPI同比增幅也達到4.1%。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宋國青近日表示,總體來看,目前通脹率高于2%部分的60%-70%是貨幣因素推動,因此總的通脹變化要看貨幣供給情況。
外貿順差居高不下
一般來說,外貿順差帶來外匯占款增加,從而導致基礎貨幣被動投放,這被認為是我國流動性過剩的直接原因。
海關昨日公布的最新外貿數據顯示,我國10月份貿易順差為270.5億美元,雖然這一數據低于此前眾多業內人士的預測,但仍創下月度歷史新高。按照1:7.5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粗略計算,這將帶來近2000億元人民幣的貨幣投放,進一步加大流動性過剩的壓力。
為對沖過剩的流動性,今年以來,央行不斷加大公開市場操作的力度,同時先后9次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就在上周六,央行再次上調法定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對此,著名國際投行雷曼兄弟認為,此舉可能是對居高不下的外貿順差數據的反應。
緊縮力度可能加大
對于接下來兩個月的外貿形勢,央行《報告》指出,在外部需求增長依然較快的情況下,未來一段時期我國貿易順差仍將維持在較高水平。分析人士也認為,受季節性因素影響,預計11月、12月順差仍將維持高位。
《報告》指出,“當前流動性形勢依然嚴峻,有必要繼續加強銀行體系流動性管理,搭配使用公開市場操作、存款準備金等工具,同時逐步發揮特別國債的對沖作用,加大對沖力度。”
市場人士認為,這意味著央行會將手中的6000億元特別國債逐步賣出,同時可能繼續加大公開市場操作,并繼續上調法定存款準備金率。
央行最新數據顯示,雖然截至9月底,央行年內已8次動用存款準備金工具,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也達到歷史最高點13%。但金融機構超額存款準備金率為2.8%,比上年同期高0.28個百分點。其中國有商業銀行超額存款準備金率為1.97%,股份制商業銀行為4.10%,農村信用社為5.14%。商業銀行體系內的流動性依然比較充裕,存款準備金率仍有上調空間。
除了運用貨幣政策繼續回收流動性,市場人士指出,要根治流動性過剩問題,應充分利用好當前經濟持續較快增長、財政收入大幅增加的有利時機,加快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同時進一步滿足境內機構保留和使用外匯的需要,拓寬企業和個人對外投資渠道,鼓勵企業和個人“走出去”進行實業和金融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