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貿資訊

談我國紡織外貿增長方式的轉變途徑

2007-10-9 9:28: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內容摘要:紡織品貿易配額取消后,對我國紡織業來說是一個難得的機遇,然而取消配額后我國紡織業很快成為歐美設限的重點對象。本文分析了歐美設限紡織品的原因,提出轉變我國紡織外貿增長方式已刻不容緩,并指出實現我國紡織外貿增長方式轉變的途徑。   關鍵詞:紡織品外貿增長方式
  根據烏拉圭回合談判達成的《紡織品與服裝協議》,世界貿易組織于2005年1月全面取消紡織品和服裝貿易配額限制。紡織品配額取消后,我國紡織品出口數量急劇增加,而紡織品出口價格直線下降。歐美相繼對我國紡織品出口實施限制措施,對我國紡織行業的生存和發展形成較大沖擊,紡織品出口目前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外部壓力。面對我國紡織品貿易嚴峻的外部環境,需要認真思考:歐美設限我國紡織品的原因是什么?我國紡織業該如何對自身進行調整予以應對?
  歐美設限我國紡織品的原因
  (一)紡織品是國際貿易中的敏感性商品
  紡織品與農產品一樣一直是國際貿易中的敏感性商品。紡織行業進入門檻相對較低,而紡織品的市場空間又相對較大,從而各國均有較多的從事紡織品生產的企業。同時該領域能為社會提供可觀的就業機會,一國紡織品貿易開放程度的大小直接關系著進出口雙方的紡織企業和就業工人的命運。這些原因造就了紡織品的特殊敏感性。
  (二)我國入世不利條款的制約
  《中國入世工作組報告書》242條款規定,如一個世貿組織成員認為《紡織品與服裝協定》所涵蓋的原產于中國的紡織品和服裝產品自《世貿組織協定》生效之日起,由于市場擾亂、威脅阻礙這些產品貿易的有序發展,則該成員可請求與中國進行磋商,以期減輕或避免此市場擾亂。這項規定是專門為紡織品而設定的,既清晰又嚴厲,而且操作簡便。
  《中國入世議定書》第16條“特定產品過渡性保障機制”中規定,在2013年以前,如果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出口產品數量的激增以及由此發生的重大貿易轉移造成進口國市場擾亂和產業損害,可允許進口成員方在必要的范圍對相關產品采取撤銷減讓和限制進口措施。
  《中國入世議定書》第15條規定,如果一國認定從中國進口的產品來自非市場經濟國家,允許在確定傾銷或補貼的價格可比性時,采用第三國的替代國價格,并將這一條款適用的年限限定為15年。中國企業(包括紡織品企業)在入世之后15年內,即到2016年12月10日,將不會被看作具備市場經濟地位,除非自身能夠證明。一旦遇到反傾銷,“非市場經濟條款”將為對中國產品實施歧視性的反傾銷調查提供依據。
  上述三大不利條款不僅專門針對我國,而且門檻低,極易其他世界貿易組織成員方被利用,將成為我國紡織業進軍國際市場的重大掣肘。
  (三)歐美對華貿易逆差持續擴大
  隨著中美經貿迅速發展,美對華貿易逆差持續擴大。在這種情況下,我國自然成為美國壓縮經常項目逆差的重點,而貿易保護主義和壓迫人民幣升值又被許多美國人視為解決中美貿易不平衡的有效方法,由此導致美國國內貿易保護主義升溫,不斷加大對我國等發展中國家對美出口的打壓。
  在歐盟,與此類似,近兩年其經濟增長一直比較疲軟,對華貿易逆差則逐年上升,導致對華貿易摩擦的壓力增大。我國成為歐盟對外貿易逆差的最大來源國。歐盟希望憑借對我國設限來緩解目前的經濟困境。
  (四)我國低價紡織品對外國市場形成巨大沖擊
  我國是一個紡織大國,在國際上占有著巨大的市場份額,具有很強的比較優勢。全球市場的紡織品需求總量有限,而且紡織品的生產已經相對過剩。由于我國作為紡織業大國的比較優勢在于勞動力成本低,因此產品的同質性較大,我國紡織品企業以生產中低檔次的紡織產品和服裝為主。要想進一步爭奪國際紡織品市場份額,紡織品企業只有降低產品的價格,在微薄的利潤下擴大紡織品出口數量。我國物美價廉的紡織品已經對外國市場形成了巨大的沖擊。
  在歐美,受產業結構調整影響,紡織業已經退化為夕陽產業,失業問題在紡織業表現尤為突出。歐美為了保護自己國家的紡織行業,必然對我國紡織品實施限制措施,以防止我國紡織產品的大量涌入對其國內市場形成巨大的沖擊,以此來抵抗我國紡織品對他們國內紡織業所產生的不良影響。
  我國紡織業應對歐美設限措施分析
  出口量大,但附加值低,價格競爭激烈,是我國紡織品遭遇設限的主因。未來的全球紡織服裝市場,將以市場規則為依據。市場的勝出者將是那些有更高勞動生產率、有更強市場競爭力的企業。這要求我國的紡織企業在企業意識上要完全轉變,在今后的紡織品生產和貿易中,轉變傳統的數量型增長方式,提高產品的檔次,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加快出口結構的調整,加快產業升級,以提高我國紡織企業的生存與競爭的能力,實現整個紡織行業的可持續增長,轉變我國紡織外貿增長方式已刻不容緩。
  轉變增長方式的途徑包括:
  (一)以質取勝,調整出口結構
  出口增長質量不高已成為制約我國紡織企業進一步發展的主要因素。針對我國紡織品出口存在的問題,我國紡織企業應確立增強企業自身競爭能力、立足國際市場的思想,從以量取勝轉向以質取勝,加快紡織產品出口結構調整,逐漸使出口的紡織服裝產品向高附加值方向發展,提高出口產品質量與檔次。
  在出口產品結構上狠下功夫,由初級加工產品向深加工產品進軍,向高附加值產品進軍。并且還可以根據國外市場需求層次不斷變化,消費群體交換迅速的情況,改變現有產品的結構,使之符合當地條件和當地消費者的偏好。
  (二)實施品牌戰略,加強產品創新
  成熟的市場競爭往往體現為品牌的競爭。作為一種無形資產,品牌為企業創造著大量的超額利潤,對企業的銷售額和市場占有能力產生著不可低估的影響,日益成為保證企業生存和發展的生命線。我國紡織企業應打造自己的名牌產品,出現一些在世界叫得響的名牌,逐步改變人們心目中的我國產品基本上是低質廉價商品的印象。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國企業要注意實施品牌戰略,培育自有品牌,實現定牌、貼牌到品牌的轉變。其中,打造品牌就要注重對品牌內涵的提升。因為品牌的背后是產品的質量和企業的創新能力。只有擁有強大的技術能力,自己實力過硬了,才能使品牌的支撐在市場上有力度,才具有與競爭對手對話的資本。
  (三)嘗試“走出去”,有效地規避風險
  面對入世以來歐美對來自我國本土制造的產品貿易限制增多的情況,我國企業應認真探討在國外投資辦廠,將企業轉到第三地進行生產。這樣做一方面可以繞開貿易壁壘,與當地相關企業形成利益同盟,減少貿易磨擦;另一方面,還可以享受當地國的種種優惠條件,受到當地政府法律的保護。
  紡織品企業可以把目光由歐美發達國家轉移到那些政局穩定、政策優惠、成本低廉的國家,把他們作為投資對象國,充分利用歐美對這些國家出口的紡織品無設限要求的優勢,為我國紡織品對歐美出口開辟新的途徑,從而能夠更加有效地規避國際貿易風險。
  (四)加大研發投入,促進產業升級
  從企業角度來說,要使紡織品企業真正從配額取消中獲益,就要通過提高產品的設計和開發能力,從技術和設計兩方面提升產品附加值,逐步提高產品檔次。加大研發力度,增強設計能力,向滿足中高檔消費群體的方向發展。具體做法是:增加技術研發投入,高度重視技術人才的培養,大力提高人才的創新能力,從根本上解決自身開發能力不足的問題;加強與國外知名企業的合作,利用國外較先進的技術,學習和借鑒其在產品研發設計、質量管理及品牌推廣等方面的經驗,推動產業結構升級。
  (五)開拓市場,擴大出口空間
  雖然歐盟和美國是世界最大的紡織服裝進口市場,但也是貿易爭端和摩擦的高發地區,因此,開拓歐美以外的國際市場成為我國紡織品在國際貿易中的防守重點。配額取消后,我國紡織品出口企業應積極開拓多元化市場,拓寬出口市場空間,加大開拓歐美之外國家和地區市場的力度,使其成為應對歐美貿易設限的替代市場。
  目前,我國紡織品出口市場主要集中在幾個國家,面對貿易摩擦時,不利于分散風險,因此,我國紡織企業應及時開辟新的出口地,實施出口經營多元化,尋求出口新突破。這有利于分散貿易風險,提高貿易利潤率,保持出口業績穩定增長。積極開展國際合作,打造世界級的紡織服裝集團。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