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發展戰略與規劃案例

轉型期考驗物流企業戰略

2007-10-30 13:12: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2005年行業中發生的幾樁大型收購行為也是一些企業戰略的外在體現。UPS以1億美元回購股份,中外運收購了國內最大的民營快遞企業——申通快遞,TNT收購華宇物流,以及寶供物流、宅急送等若干企業也在與大型外資或國有企業接觸,以便賣得好身價,這些事件顯示出很多企業比以往更加注重戰略規劃。
     
    外資企業憑借資金跑馬圈地,馬士基、DHL、UPS、TNT、佐川急便等均已在中國設立總部;國有企業依靠政策、實力及人脈優勢借機轉型,中外運、中遠都在大力發展自己的行業解決方案及標準化業務。但是為什么國內物流企業在戰略上沒有表現出步步為營的態勢呢?
     
    某大型物流公司的老總認為,很多國內物流企業處于戰略缺失的狀態,很多公司缺少一個明確的中長期目標,特別是沒有一個三到五年的戰略目標和遠景規劃,隨著行業的發展及環境的變化只是被推動前進,而不能主動出擊。
     
    作為供應鏈管理,物流涉及到太多的復雜環節,這可能在某種程度上制約了企業戰略的制定。其實這樣說更準確一些,在很多國內企業中不是沒有戰略,而是執行不下去。物流網絡的龐大、環節的復雜、區域及行業的千差萬別,難以實現一盤棋的戰略規劃。
     
    著眼于戰略實施的細節,現代物流企業的發展應當以增強核心業務的內涵發展為重點,明確企業的核心業務定位和市場定位,講清自己的核心優勢及差異化在哪里。從品牌、文化方面都要給予相應的支撐,否則戰略也是空中樓閣。
     
UPS:謀定而“先”動
     
    這一年UPS的宣傳幾乎是鋪天蓋地,以絕對強勢的比例占據了各大媒體,大部分的宣傳圍繞著一個主題:強調其在中國的落地及中國本地化。
     
    這種宣傳的原由就是UPS與其合作伙伴中外運分手了。明眼人從這種宣傳的態勢能夠看出,UPS的這一舉措是蓄謀已久的,可以說,在跨國合作中,這又是一樁為了離異的婚姻。
     
    UPS的有備而來多方面有據為證,從2001年收購“飛馳”,擴大物流服務范圍;并購銀行,開拓資金鏈增值服務;吞并零售店,實現多層次信息鏈;到2003年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換標事件,摘掉老LOGO的盾牌上方帶著蝴蝶結的包裹圖案;直至2004年與中外運分手單飛,2005年在中國的大規模品牌推進,一連串事件表明其不僅規劃做得好,執行更是步步為營。所以說其是“先”動,并非一個謀字而能概括得了。
     
    某物流專業人士分析,外資物流企業加大在中國的擴張是必然趨勢,但是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因為中國市場尚不很規范,走得快的未必順利。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且不談結果會怎樣,但是我們想,跨國物流企業在戰略規劃方面更為成熟的“謀定而動”的思路,值得國內物流企業深思并借鑒,有幾方面的啟示:
     
    供應鏈的范圍和增值服務應該拓展,既降低經營風險又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新經濟時代下的供應鏈應該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客戶需求為中心,將客戶、供應商、研發中心、制造商、經銷商和相關服務商聯結成一個完整的網鏈結構,這種網鏈可以體現在整個供應鏈,也可以體現在供應鏈的某些環節。
     
    談到增值服務,UPS為客戶提供金融服務,為海關提供企業進出口歷史記錄,幫助建立詳細的數據庫,嚴查類似轉移定價或偷稅之類的不法行為,深受海關歡迎,它所提供的這些增值服務還是為自身的物流業務服務的,為了更加有效地保障其物流增值服務——報關、清關和貨運等業務。因此,UPS通過為客戶提供金融服務和為海關提供其數據庫資料,讓客戶不得不優先選擇其作為物流服務商,從而進一步提高了其物流核心競爭力。
     
    并購也是物流企業快速發展的法寶,企業應適時而購
     
    并購是企業發展擴張的有力法寶,“并購”已經成了各個行業發展的關鍵詞之一。但是盲目收購會給自身帶來包袱,收購得當則絕對起到1+1>2的效果。在物流業內,通過收購或資源整合等方式也可以實現物流企業的快速發展,上文提到的幾個收購案例不知結果會如何,希望藉此能夠帶動我國物流業的并購與資源整合,從而促進物流業的快速發展。
     
    物流企業不應僅僅關注市場,更應關注管理
     
    由于物流企業更多是一種B2B的銷售行為,所以很多物流企業的注意力集中在客戶身上,更注重關系,這本無可厚非。但是很多物流企業的內部管理較差,跑單、回扣等現象在行業內似乎是司空見慣的。中國企業不應僅僅關注市場,更應加強管理,有句話說得好:企業可能不是因為管理而生存下來的,但是如果死掉,卻一定是管理的問題。
     
    物流企業的品牌標志應該與時俱進
     
    有戰略眼光的企業,開始關注品牌。其實這方面國際企業早已經領先一步,而且品牌先發制人的作用不可小覷。我國大多數物流企業,最顯著的標志就是“××物流”,相比之下,既容易與其他企業的標志混淆,又不能體現更多的品牌內涵,也不容易記憶。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