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快遞資訊

千億誘惑 快遞巨頭搶灘中國市場

2007-10-28 0:11: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在看好中國市場長期向好的背景下,DHL未來三年計劃在中國市場增加2.15億美元的投資,這些資金將用于中國二、三線城市市場的繼續開拓
“中國市場是DHL(敦豪)全球增長最快的市場,中國經濟保持每年9-10%的增長速度,我們預計DHL在中國的增長速度為12-15%/年,對我們而言,這是個不容錯過的機遇。”10月19日,DHL全球執行副總裁Claude對《財經時報》說。
DHL在中國目前已經有300多家分部,包括三大業務,快遞,郵政和物流。目前,DHL在中國的快遞業已經做到第一,這個德國物流巨頭現在在中國有40000名員工,而且每年還在以2000名新增員工的速度在發展。
“DHL目前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下一步我們準備重點開拓二、三線市場,DHL目前在國內已經有意向與兩家國企成立合資公司,但這兩家企業的名字暫時還不能公開。”Claude說。
看準中國市場顯然不僅僅是德國速遞巨頭DHL一家,包括美國的UPS(聯合包裹服務)、FEDEX(聯邦快遞)、荷蘭TNT(天地快運)在內的幾家國際快遞巨頭,都在搶占中國迅速增長的市場份額。
2000億大蛋糕
今年7月3日,國家郵政局政策法規司司長達瓦發表了《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全面推進郵政業又好又快發展》一文,文章以“全國快遞服務業統計調查結果”為基本依據,解讀了國家促進郵政業整體發展的策略。
在這篇文章中,達瓦披露了中國郵政業有史以來第一次、特別針對快遞服務的全國性調查,此次調查覆蓋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在4個多月的時間里,國家統計局和國家郵政局動用了中央、地方兩級專業統計力量,對全國數千家各類快遞企業的基本信息和經營情況,進行了全面的調查摸底。
調查結果顯示,截至2006年底,全國經營快遞業務的法人企業有2422家,從業人員達22.7萬人;年投遞快件總量已經達到10.6億件,年業務收入299.7億元。與2005年相比,投遞快件量年增長比率為21.8%,業務收入年增長比率為25%。從1987年以來,中國的快遞總量增長了693倍。
“從發達國家走過的道路和取得的經驗來看,郵政業對國民經濟GDP增長的貢獻率都在1%左右。我國目前暫時還達不到這個比重,但根據現在的趨勢和增長速度,中國郵政業蘊藏的潛力巨大,前景廣闊。”達瓦在文中如此闡述。
按照達瓦的推算,中國目前的GDP總額已經超過20萬億元,郵政業的市場總額占據GDP的1%,應當遠超過目前調研的300億元的數據,顯然,這塊市場尚有千億之巨的整體增長空間,洋快遞們怎能不垂涎三尺?
搶奪市場
Claude認為,中國市場的快遞業務年平均增長率為20%左右,“未來10~20年,全球航空貨運將增長6%,但快遞業的增長是航空貨運業的2倍,即12%,而中國則會在此基礎上再翻一番,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地區。”Claude說。但美國服務業聯盟的統計似乎更加樂觀:未來三年中國快遞業市場將以至少33%的速度持續增長。
在看好中國市場長期向好的背景下,DHL未來三年計劃在中國市場增加2.15億美元的投資,這些資金將用于中國二、三線城市市場的繼續開拓。
此前,UPS亞太區總裁肯·托羅曾公開表示,UPS將從中外運手中加快對杭州、南京、中山、蘇州、廈門、東莞等9個城市國際快遞業務的直接掌控權的接收速度,到今年年底將全部掌控分布在中國200個城市的23個網點。
肯·托羅發表這番講話不久之后,UPS宣布計劃在中國市場推出國內快遞服務,并首先從其在華企業客戶開始,逐步將業務擴大到個人包裹。伴隨聯邦快遞的這系列改變,其在華合資公司大田-聯邦快遞有限公司宣布,武漢分公司也正式成立并投入運營,這是大田-聯邦快遞在華中地區設立的第一家分公司,也準備涉足國內快運業務。
母公司在荷蘭的TNT公司相關人士表示,公司全球董事會已將中國作為今后10年的戰略發展重點之一。在2到3年內,公司計劃在中國投入2億歐元以強化業務。同時TNT一直致力于尋求本地合作伙伴,已經在國內建立了兩家合資公司,其已經與上汽集團合資成立了一家物流公司以利用公司在汽車物流方面的優勢。
本土郵政反擊
與洋快遞們相比,中國本土的快遞企業不僅規模小,而且服務意識相對滯后。中國最大的本土快遞公司是中國郵政旗下的EMS,但由于EMS的服務意識與快遞速度,使其曾經一度占據中國90%的快遞業務不斷被洋快遞瓜分。
中國郵政目前在國際速遞市場份額已降到40%左右,而從速遞業務的增長速度來看,1990-1994年間,中國郵政的國際速遞業務量年均增長35%。1995以后的年份中,其年均增長率僅為2%,其中有些年份還出現了負增長。
2007年已經是中國放開物流市場的第二年,按照中國對于WTO的承諾,2005年底中國放開物流市場,而中國郵政體制改革方案也在這年7月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被原則通過。
根據此方案,中國郵政“一分為三”:重新組建國家郵政局,作為國家郵政監管機構;組建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經營各類郵政業務;加快成立郵政儲蓄銀行,實現金融業務規范化經營。
此后,中國郵政正式拉開了與國際速遞巨頭對決國際市場的號角。中國郵政聯手澳大利亞、美國、日本、韓國和中國香港等5地的郵政企業,全面啟動了“EMS承諾服務”,把中國郵政的拳頭產品EMS業務的服務范圍進一步擴展到亞太地區。
除郵政聯網之外,中國郵政進入國際速遞市場的另外一個信號也開始發出。據民航總局網站披露,作為郵政業務航空承運人的中郵航公司,已正式向民航總局申請變更其經營范圍,從以前只開展國內航空貨郵運輸業務擴大到經營內地至香港、澳門地區及周邊國家國際航空貨郵運輸業務。此番舉動,無疑宣告EMS在國際業務上重振河山的決心。
業內資深人士鄭艷玲認為,雖然物流政策已經開放,外資公司可以獨資經營國內的快遞業務,但時間概念大于實際意義。外資雖然擁有雄厚的資金、先進的經營理念,但其本土化過程還需要時間,目前這些國外的大企業僅處于搶灘階段,UPS等大企業建立國內的航空運輸網絡還需要時間,成本投入也會相當高,而且成立或兼并航空公司又還受到相關政策的限制。“中國企業還有機會。”鄭說。■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