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翱翔的物流雄鷹
2007-10-22 15:45: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記內蒙古蒙東物流園區管委會主任包志敏
在舉國歡慶黨的十七大勝利召開的日子里,記者懷著喜悅的心情,來到內蒙古蒙東物流園區的通遼玉米批發交易市場,采訪了物流園區的創始人、管委會主任、通遼市糧食局副局長包志敏。
因為蒙東物流園區在當地頗有名氣,包志敏的先進事跡曾上過電視登過報紙,一提起他真是家喻戶曉,老幼皆知。人們親切地稱包志敏是 “科爾沁草原上一只翱翔的物流雄鷹”。
又上新臺階
采訪途中,記者高興地看到,在通往通遼玉米批發交易市場的公路上,一輛輛滿載新糧的汽車、拖拉機來往穿梭,絡繹不絕。糧庫和市場里,一座座高大的糧倉昂然矗立,平坦寬闊的曬糧場上,一片片玉米金黃耀眼。職工們以空前高漲的熱情和沖天的干勁,接待著送新糧的農民兄弟,緊張而又秩序地進行驗質、檢斤、卸車、坐囤,整個糧庫和市場呈現出一派熱氣騰騰的繁忙景象。
據市場經理鄔志宏介紹,今年這個玉米批發交易市場,新糧入庫量將是歷史上最多的一年,物流業也將好于歷年。雖然新糧送交集中,任務重,人員不足,但職工們在十七大精神鼓舞下,斗志昂揚,干勁倍增。他們從清晨到夜晚,從深夜到黎明,一晝夜要進300輛汽車。不管時間多么緊,任務多么重,職工總是隨到隨收。
一往無前的銳氣
人生有時像在爬坡,有上坡,有山坳,還有下坡。
包志敏從一名業務員成長為企業的掌門人,一路走來,面對的一直是艱難的上坡路,十年的創業歷程,路上充滿了坎坷、艱辛、曲折,而這十年背后的故事,時時拽動著通遼玉米批發市場每一名職工的心,給靈魂深處莫名的感動……
1985年7月,高考在即,這對于他是實現人生理想的一個跳板,在他心里,有一個深埋多年的秘密,就是成為一名軍人。填寫高考志愿,他充滿信心地報考了軍校,結果錄取通知書卻白紙黑字地印著他的第二志愿——內蒙古民族大學,理想與現實的差距讓他感覺現實的殘酷和對今后路途的無望。那段時間,他整天呆在家里,變得消極沉悶,甚至和家里人一天也很少說上兩句。
已過暮年的父親天天陪伴他,這個飽經風霜的老教師語重心長地跟兒子回憶起他這大半生的坎坷經歷,從八年抗戰到大躍進,從人民公社講到十年文革……
以前他可從未聽到父親聊過這些事情,看著父親時而幸福、時而痛苦的表情,漸漸地,他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因為父親肯切的表情分明在告訴他:不要讓生活去駕馭你,而是自己要去駕馭生活,這樣的人才能稱之為強者!這句話深深地震撼著他,包志敏重新振作起來。
路就在腳下
人的生命被年、月、時、一尺、一寸地度量著,每時在做著物與光的交易,不過有些人卻無視時間的寶貴,肆意揮霍。而他卻時時激勵自己,竭盡全力地追求著自己的理想之樹。
1989年包志敏大學畢業,在面對畢業的走向,很多同學顯得彷徨,對以后的道路一片茫然。而他去沒有半點猶豫,為了心中那份濃濃的草原情,他義無反顧地回到家鄉一家冷凍加工廠做了一名普通的業務員。工作中他把在學校所學的知識在工作中充分實踐,加以消化、吸收,通過不斷總結經驗,憑借把吃苦當用一種習慣,把拼搏當作一種信念的工作精神,讓他很快在自己平凡工作崗位上迅速成長起來。
冬去春來,在冷凍加工廠的五年時間,讓他逐漸從青澀向走成熟,工作中他踏實肯定、業務能力突出,在冷凍加工廠期間,他先后擔任黨委秘書、黨委辦公室主任、人事科長、黨委組織委員等職務。并于1994年由旗委組織部推薦參加通遼市首屆中青年經濟管理干部培訓班,曾在南京市、通遼市掛職鍛煉。1995年被破格提拔為科左后旗外貿局副局長,1997年通遼市政府公開選拔一批副處級領導干部,包志敏在上千人的選拔中脫穎而出順利通過,考試結束后,他被錄用至通遼市糧食局,任局長助理。那一年,他32歲。
以艱苦工作為樂
1998年,經通遼市政府研究決定,盟玉米批發市場與市糧油批發市場合并,受通遼市糧食局委派,由包志敏兼任市場主任。在新的工作崗位上,他感受到從未有過的壓力。
作為一個企業的帶頭人,面對新環境、新集體,尤其是兩市場合并后人心浮躁,固定資產幾乎為零。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面對接踵而至的一個又一個困難,包志敏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如何讓此時弱不經風的市場安全靠岸?這不但是他個人問題,更關系到市場每個人的切身利益,這背水一戰如何去打?
有過當外貿局副局長經歷的包志敏對市場需求非常敏感,在他接任通遼玉米批發市場主任時就對中國糧食市場形勢進行了深入分析,并針對當時糧食企業深化改革,糧食市場逐步放開的大環境,決定避開單一經營糧食這個方向,采取“避實就虛”。
他發現,期貨投資市場在通遼市至今空白,而如何籠絡廣大投資者進入期貨市場,樹立他們的投資信心,如何把期貨市場做強做大?國有企業的聲譽是最好的無形的“商標”。包志敏用“螞蟻啃骨頭”的策略,對每一個有可能成為投資者的客戶進行走訪了解。他認為,期貨投資市場是長線產業,只要投資者認準了,一般都會長期認可。所以除了各種營銷策略外,更重要的是誠意和信譽。他對一些有投資意愿又不了解期貨市場的潛在客戶,分期分批邀請他們到大連商品交易所實地參觀,并免費讓他們進行網上期貨虛擬交易。這一招在當時產生了良好的效果:投資者可以不用一分錢,就對網上期貨交易了解的通通透透,而期貨市場的賺錢效應,又引來大批投資者涌入期貨市場。
就這樣,包志敏把自己誠懇誠實的個性貫穿到期貨經紀公司的經營中,并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收獲:期貨經紀公司固定客戶連年穩步上升,保證金由最初的幾百元發展到2006年的1400萬元,2006年實現成交額15億元,逐步在通遼市站穩了腳跟。公司曾先后6次成功舉辦內蒙古糧油貿易洽談會,7次分別舉辦全自治區 “陳化糧、儲備糧、定購糧、保護價糧”競價交易會,總成交量344萬噸,實現交易額35.42億元。為自治區財政及糧食企業增收近3億元人民幣。
面對喜人的成績,包志敏顯得十分平靜,有朋友問他,是用什么辦法讓企業轉危為安的時候,他給朋友寫下了孫子兵法中的一句話:上下同欲者勝。事實上,他的經營理念總能引起市場員工的共鳴,在與員工的融合中,張揚自己的個性。 “弓既然張起,就要射出強有力的箭。”已過不惑之年的他在還沒彈落奮斗拼搏的征塵,還未抹去勞動創造的汗水,又迎著明天的朝陽,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擺開了 “戰場”。
逆水行舟 不進則退
2005年通遼玉米批發交易市場擴建工程——蒙東物流園區建設項目正式啟動,該項目被列為內蒙古自治區發改委和通遼市“十一五”規劃重點建設項目,是打造通遼聯西承東、立足東北經濟區、輻射國內外的大型現代商流、物流園區。
按照通遼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堅持 “雙增雙進”,打造 “三大基地”,實現 “兩個轉變”的工作部署,包志敏義無反顧地挑起了建設物流園區這付重擔,
包志敏以他雷厲風行、真抓實干的辦事風格,頂住壓力,圓滿完成了這項任務!
2005年12月,一個現代化、立足蒙東地區的大型物流園區和通遼-大連國際集裝箱班列一并掛牌剪彩,這標致著新的經營理念從此注入市場,而蒙東物流園區和通遼-大連國際集裝箱班列也將進入一個良性蓬勃向上發展的新紀元。
團結拚博 再鑄輝煌
包志敏一直堅信,企業競爭就如同打仗一樣,善戰者求其勢,只有在充分了解對手,比較優勢、找準突破口的基礎上看準市場開拓新領域,方能立于不敗之地。
經過周密調查論證,包志敏選擇了以現代電子信息科技為支撐的農村物流服務體系為突破口。
2006年11月7日,通遼玉米批發市場選擇了通遼市下屬七個鄉鎮30個自然村作為農村物流服務體系建設示范村,與他們建立了服務關系。同時,利用保證金制度進行農副產品集中競價交易,通過物流網絡渠道進行實物配送。可以說,這是一次大戰役的預演,結果牽動著市場每一個人的心。
幾個月的時間過去了,包志敏終于長長舒了口氣。統計結果顯示,完善的農村物流服務體系不但降低了農副產品物流成本,增加了農民收入,還給企業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同時,它對提高通遼市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加快通遼地區商貿流通市場化的進程都起到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
2007年,包志敏再次揮出重拳,提出走出去、請進來的發展戰略,大力發展立體物流網絡,開展與物流相配套的多元化業態,6月21日,園區與國藥控股天津有限公司簽訂了《醫藥物流服務體系合同》,確立了以通遼市為中心,利用通遼市的區位、交通優勢和園區現代化物流服務體系優勢,形成立足東北經濟區,輻射內蒙古東部和東北三省的醫藥物流服務體系。到2010年,預計該項目銷售額將超過5億元,屆時,可為市場帶來可觀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目前,園區已形成了集電子商務、物流配送、農產品現貨及期貨交易、商品展示、糧油食品衛生權威檢測等多項業務功能于一體的服務體系,同時,海關、商檢、工商、稅務、金融、公安等部門統一進駐園區合署辦公,為廣大客商提供一站式服務。園區的建立,為通遼市及全區發展第三產業鋪就了一條康莊大道,對提升通遼地區商貿流通和信息技術的國際競爭力,改善通遼市的商流和物流經營環境都作出了貢獻。
直掛云帆濟滄海
春去秋來,四季流轉,通遼玉米批發市場長大了,成熟了。這猶如濃縮在蚌殼包裹下的一粒沙子,時間久了,當時機成熟時,你會發現一顆美麗的珍珠形成了。
包志敏用李白的 “行路難,多岐路,今安在?”來形容他來通遼玉米批發市場這十年的創業歷程。憑借自己獨特的經營意識,穩健、務實的作風,篤定地朝著目標挺進,他一次次把市場力挽狂瀾于商海。他的眼神中永遠閃爍著不滅的沉著和鎮定,他相信明天的市場一定會: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