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交通樞紐功能比肩京滬穗
2007-10-17 11:52: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武漢至石家莊高速客運專線、天河機場三期擴建工程明年相繼啟動。
兩個資訊,印證武漢交通地位的提升。
鐵路:武漢與北京、上海、廣州并列全國四大鐵路樞紐。
“十一五”,鐵道部將在武漢地區投資千億元,建
14個新建和改擴建大項目,占全國鐵路重點建設項目大頭。
到“十一五”期末,武漢鐵路樞紐輻射全國所有的大中城市,至中南地區4小時,至北京、上海、廣州、成都4—6小時。
“千多公里范圍內,實現東西南北全國主要大城市的當日往返,只有武漢鐵路樞紐能做到,”市交通科研所所長李志強說。
2005年初,武漢鐵路局重新掛牌,直屬鐵道部管轄,距1906年武漢開通京漢鐵路,剛好百年。
專家解析: “這絕不是簡單的級別提升,它標志著中國鐵路的重新布局,戰略背景是武漢鐵路樞紐獨有功能。”
鐵路面向全國,航空“志在世界”。
2006年底,武漢成為國內首家航空運輸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國家民航總局人士明確指出:未來武漢將與北京、上海、廣州比肩。國內機場中,能直接飛向世界的,除京、滬、穗外,就是武漢。
最新統計:在漢營運的航空公司達19家,過去一年,新開國內航線22條,新增11個國內通航城市,天河機場旅客吞吐量以30%以上的增幅直逼千萬人次大關。
民航總局人士說,未來武漢天空,將開通飛向紐約、巴黎、悉尼的17條國際航線,并爭取在武漢形成東南亞至東北亞、東亞至歐洲的 “大十字”樞紐。
流通選點
本報訊(記者楊菁 胡楠 實習生張清)武漢生活物流業提速,惠及市民:在中部城市,武漢人可在第一時間享受食品、日用品等快速消費品。
日前,招商局物流集團董事長訪漢,確定投資數億元,在武漢興建多處大型現代化分發中心。
2003年至今,武漢分公司營業額保持每年121%的高速增長,80%以上的業務都在生活物流領域,許多世界500強企業都是其客戶,飛利浦小家電、青島啤酒、美孚石油等,都通過武漢分公司中轉,銷往全國。
今年6月,武漢肉聯與武漢萬噸冷儲物流有限公司簽訂協議,聯手打造華中最大冷鏈物流企業。新的武漢肉聯食品有限公司冷庫容量8.16萬噸,位居全國前列,華中地區第一。
目前,大家熟知的雙匯、草原興發、百勝(肯德基、必勝客)、金鑼、雨潤等長駐萬噸冷儲,和路雪、蒙牛等是武漢肉聯冷儲的固定客戶。
肉聯相關負責人介紹,隨著武漢冷儲業發展,南北的貨品更多集中武漢,市民的餐桌必然豐盛,供應量足,價格相對穩定。此外,相對二次中轉的地區,冷凍食品運到武漢,中間環節少,價格有一定優勢。
去年6月起,武漢就已成為聯邦快遞中國區的共享服務中心,為其國內快遞業務提供客戶服務、財務結算和人力資源管理。
今年7月,通過聯邦快遞的航空運輸網絡,武漢人傍晚送出的快件,可在次日中午前到達中國的30個城市,比過去至少快了一天多。其他快遞公司的“手腳”也在加快。
市統計局統計分析,眼下,武漢市物流業正進入快速發展的軌道。去年,全市物流業實現增加值280多億元,同比增長14.2%,在全市GDP中所占的比重為11%,占第三產業增加值的22.2%。
“兩通優勢”背景新聞
改革開放大潮初起,武漢曾經制定過“兩通”發展戰略:發揮“九省通衢”區位優勢,靠“兩通———交通、流通”率先起飛。
上世紀80年代以后,長江“黃金水道”迅速衰落,京漢鐵路不再舉足輕重,武漢交通樞紐地位不顯著。一些人認為“九省通衢”已經過時,缺乏制造業支撐的流通空有其表。
2006年,武漢重新審視自我,交通和流通優勢無可替代,現代交通、物流在經濟發展中將起組織、牽引、拉動作用,再次確定:增強“兩通優勢”,夯實城市現代化基礎。
近年,我市加大投資,5年來,我市累計完成基礎設施建設投資1400億元,是前50年總和的1.8倍。
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突破1500億元,5年累計相當于前50年總和,每年新增加的零售額相當一個中等城市的全年零售額之和,商業銷售額過50億元企業從兩家增加到6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