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五年興建農村公路十萬公里
2007-10-13 7:58: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五年來,全省各地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村村通水泥路、村村通客車的戰略決策。全省共修建通村水泥路、油路10萬余公里,90%的建制村通了客車,有力的推動了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
在通往平順縣井底村的一條掛壁公路,以前井底村的村民們祖祖輩輩走的是對面那條羊腸小道,當地人形象的把它稱作“哈嘍梯”。2003年6月,井底村一舉修通了這條長達1.5公里的掛壁公路。
這個地方盛產水果,以前運不出去,爛在家里,自從修通路之后,水果都能賣出去了,村民的經濟收入大大提高了。
村民老周說:“井底村四周都是山,沒有修通水泥路前,村民們就像住在井底一樣,要從井筒走出去,必須從村南攀上井壁的一條險路,說是路,其實就是石梯,空手爬都是哈嘍哈嘍大喘氣,村民們形象的稱這條羊腸小道為哈嘍梯!
在各級政府的幫助下,井底村經過了三年的艱苦奮斗,修通了掛壁公路,路通了,過去爛在家里的山貨如今也不愁賣了,村里還依托美麗的自然風光發展起了旅游業,今年五一黃金周第一天就接待游客3000多人次,旅游成了村里一筆不小的收入,村里還建起了新學校,請來了好老師。
平順縣井底村黨支部書記周海玉說:“路通以后孩子們到縣城、市里面念書,截止目前,我們村考出60名大中專學生,4名研究生!
和井底村一字之差的昔陽縣井溝村,不僅通了水泥路還通了公交車,交通方便了,信息也靈了,這幾年村里發展起了養殖、種植、加工服務,僅綠殼蛋養殖一項人均年收入就增加了5000多元。
村村通、萬事通,雙通工程的實施給全省廣大農村帶來了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增加,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城鄉一體化步伐明顯加快。2005年全省城鎮化率達到42.1%,比2000年提高了6.9個百分點。
農村公路的發展不僅解決了廣大農民出行難的問題,使村容村貌得到了明顯改善,同時也為農民增收創造了新的渠道,有效帶動了農村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
省交通廳農村路網管理處處長李俊生介紹,省委、省政府對村通水泥路、油路高度重視,我們也把這件事當作交通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不但要讓老百姓全部走上水泥路、油路,還要通上班車,發展農村物流。
李俊生是省交通廳農村路網管理處處長,2003年開始參與農村公路建設,從事多年交通的他對我省過去的農村交通狀況記憶猶新。
到“九五”末時,全省還有1.8萬多個行政村不通水泥路、油路,占全省的58%,嚴重制約著農村經濟的發展,更談不上新農村建設。
2002年我省全面鋪開農村公路建設以來,省和各市每年簽訂一次農村公路建設目標責任狀,省財政5年投入農村公路建設獎勵資金5.7億元,省交通廳投資17億元。
2002年4月,省政府召開全省縣級公路暨農村路網建設動員大會,做出了加快農村公路建設的決定。
2003年,省政府做出進一步支持農村公路建設的決定,省交通廳制定了農村公路建設“以獎代補”的政策措施。
2004年開始連續三年,省政府堅持把建設1萬公里通村水泥路列為為民辦的10件實事之一。
2005年底,省政府全面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將農村公路建設作為促進農村可持續發展的重點,進一步引向深入,全面推進農村街道硬化和戶通水泥路工程。
2006年,制定了“十一五”農村公路發展規劃,實施五年百億工程,到“十一五”末,實現100%的建制村通公路,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水泥路、油路。
到去年底,全省100%的鄉鎮、80%的建制村通了水泥路、油路,100%的鄉鎮、90%的建制村通了客運班車。
今年年底,全省將實現所有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公路,90%的建制村通客運班車,到2010年底,全省建制村通水泥路、油路的比例將達到90%,村通客運班車的比例將達到92%。
“十一五”期間,我們將再投資一百億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的交通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