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在如何加強
物流企業間的聯合與提高物流管理技術的問題上,物流界給予了足夠的關注,但國內民營物流業發展中遇到的無形阻礙,卻更讓人深思。
創業途中難點多
目前,對比物流市場高度國際化的
香港、
臺灣等地,在我國的民營物流類企業經營中,存在以下的問題和困擾:
成立小型企業難
當前,國內的法規限制普通企業進入物流領域,通常必須經過交通部門的審批,作貨運代理商還要存入一定的保證金,在辦理"拿牌"手續中,企業的負擔和壓力不小。對于一些長期在國際性物流企業中工作,擁有知識和經驗,但缺乏啟動資本,又希望能創業的專業人士來說,這是一道不易跨過的門檻。因此,在香港比比皆是的物流專業人士自立門戶的情況,在中國難以見到。
支付國際運費難
國內物流企業要支付國外段的物流運輸費用,目前是通過向國內銀行購買外匯再轉匯國外賬號,存在著手續的限制和時間的延遲,還有匯率的損失。在服務方面,不能做到與客戶或代理人之間及時、方便地清賬、周轉。許多公司只得通過在香港或臺灣開設的賬戶進行外匯運費的收付,很容易出現偷漏稅收的狀況,但礙于國內外匯管理制度的種種限制,許多業者只得用這種模式操作下去。
行業壟斷造成難上難
由于郵政的行業壟斷和管理權持續了多年,在某些小型貨物的運輸和
快遞業中,郵政系統的企業往往利用一些政策面的有利條款,打擊其他同行,甚至進行取締、懲罰某些物流企業的行動,使許多民營物流企業飽受困擾。而郵政內部人員由于擁有壟斷權力也滋生了許多不正當的違法行為。
與國外同行建立代理關系難
由于國內的物流、國際貨運代理業普遍發展歷史不長,所建立的國外代理人網絡遠不如港臺企業,所以跨境資信調查十分困難,限制了國內物流企業,尤其是小型企業發展國際業務網絡。另外,由于國內幾個?者\大港,如
深圳、
上海、
廣州等,缺乏各類國際性物流企業云集的市場氣氛,不易尋求全球性的合作伙伴,對于小型物流企業尤為困難。因此,許多內地貨物仍要通過香港代理進行并貨、轉運,這樣增加了運營的成本。
稅費高昂劣勢多
由于內資企業營業稅率達3-5%,所得稅率為33%,而香港只有17%的企業所得稅,故外資物流企業的國際物流業務成本優勢非常明顯,尤其是高價格的空運。許多外資企業將最終的結算均放在香港,內地只負責業務承攬、交收運作和基本成本支付,內地市場上的大型國際空運代理企業極少有不在香港設立辦事處的,其奧妙就在這里。
因此,許多業務已走上正軌的民營和外資物流企業,特別是小型企業為了生存,也采取了靈活的處理方式,即采用境內企業做業務和銷售,境外企業進行結算的經營模式,弱化國內機構的決策和控制能力,將管理中心設在境外。
對于許多初次入行的企業,包括無船承運人和國際貨運代理公司,為取得開業的資格,通常需要大量的審批手續和預墊保證金,這是由于國內企業的商業信用狀況不佳,造成政府的行業門檻設定太高,許多小型物流企業為獲得經營渠道,被迫采取掛靠、借單等不正當經營方式,甚至主要靠回扣去建立客戶網絡、降低市場開發成本。
在香港,任何一個合法公司都可以進行船務代理業務,不需任何額外的審批手續,對于這些船代公司(FORWARDER)的管理,在船公司和航空公司方面會有很好的艙位預訂管理辦法,從商業角度防止信用問題。而客戶在初次委托時也會根據行業雜志和行業協會的資料來甄別物流公司的檔次、水平,其后續委托則通過服務和價格等市場化的尺度來衡量優劣。這樣,許多小型的專業代理商由于其專業、細致的服務特點而成為行業的優勢企業。香港能成為目前全球屹立不倒的航運、物流中心,與其在物流行業管理方面的合理制度不無關系。
香港數以萬計的代理公司通過自由競爭和差異化服務,將全球各地的同行連成網絡。運費自由支付,形成了信息和資金流的控制能力,這是目前廣州和深圳等地業者無法做到的。實際上,廣東、上海等地的許多物流供應商(尤其是國際性機構),都是由以香港或臺灣為基地的企業來控制,真正由國內資本控制的國際性物流公司很少。
對于這種局面,政府不能坐視,因為長此以往,大量的物流業務收益將流向海外,國內國際物流企業成長緩慢,高端的物流服務如國際空運、全球速遞、散貨拼箱等將長期依賴國外供應商的服務,對國家的經濟發展和安全極為不利。
解決問題出路多
鼓勵物流企業走出去
國內物流行業組織應該定期組織與國外同行業組織間的交流,使業界迅速了解一批可靠和有合作意向的國外代理,促進彼此的交流和合作,使國內物流企業的外國代理圈子不斷擴大。
鼓勵物流企業兼并國外企業。建立國際業務網絡需要大量的時間,如果國內的物流企業可以找到合適的國外物流企業進行兼并,不妨加以鼓勵和支持,推動國內物流企業的國際化。
在外匯和稅收方面給予扶持
在外匯的管理和操作上,給予物流企業一定的便利措施,使得企業收入和支付的效率提高,達到國際水準。在稅收方面給予行業性低稅率,使更多的業者愿意在國內結算。可以嘗試將物流業視同高科技行業的政策給予優惠。
打破行業壟斷
對于物流行業的個別壟斷現象,如郵政壟斷快遞、鐵路壟斷貨車廂和集裝箱供應等,建議通過市場化和增加授權經營者的手段予以解決。
降低入行的門檻
對于物流企業的設立,應以較細致的分類定出要求的條件,以便一些創業階段的企業可以小資本啟動。可以靠專業技能和服務意識取得業績,逐步擴大經營,從而創造民營物流業快速發展壯大的有利環境。
我國的經濟正以迅猛的速度增長,物流市場前景廣闊,周邊國家物流業的許多貨源來自我國。相信只要通過認真的培育和扶持,我國的物流業有能力趕超國際先進水平。因此,物流業經營軟環境的建設,是我國目前發展物流業的當務之急,應當引起業界和政府有關部門應有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