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是增值性經濟活動;物流又是增加成本、增加環境負擔的經濟活動。對物流雙重性的認識,應當是研究物流管理的一個基本點。我們的任務是在盡量降低物流成本占用,盡量減輕物流造成的環境負擔基礎上,使物流活動能夠增值。
物流創造時間價值
時間價值是“物”從供給者到需要者之間本來就存在有一段時間差,由于改變這一時間差創造的價值,稱做“時間價值”。時間價值通過物流獲得的形式有以下幾種:
一 、縮短時間創造價值
縮短物流時間,可獲得多方面的好處, 如減少物流損失,降低物流消耗,增加物的周轉,節約資金等。馬克思從資本角度早就指出過:“流通時間越等于零或近于零,資本的職能優越人,資本的生產效率就越高,它的自行增殖就越大”。(《馬克思恩烙斯全集》第24卷、第142頁)。這里,馬克思所講的流通時間完全可以理解為物流時間,因為物流周期的結束是資本周轉的前提條件。這個時間越短,資本周轉越快,表現出資本的較高增殖速度,從全社會物流的總體來看,加快物流速度,縮短物流時間,是物流必須遵循的一條經濟規律。
二、彌補時間差創造價值
經濟社會中,需要和供給普遍地存在著時間差,例如, 糧食生產集中產出,但是人們的消費是一年365天,天天有所需求,因而供給和需求之間出現時間差。類似情況不勝枚舉。
供給與需求之間存在時間差,可以說這是一種普遍的客觀存在,正是有了這個時間差,商品才能取得自身最高價值,才能獲得十分理想的效益,才能起到“平豐欠”的作用。但是商品本身是不會自動彌合這個時間差的,如果沒有有效的方法,集中生產出的糧食除了當時的少量消耗外,就會損壞掉、腐爛掉,而在非產出時間,人們就會找不到糧食吃。物流便是以科學的、系統方法彌補,有時是改變這種時間差,以實現其“時間價值”。
三、延長時間差創造價值
物流總體和不少具體物流遵循“加速物流速度,縮短物流時間”這一規律,以盡量縮小時間間隔來創造價值,尤其是針對物流的總體,講規律主要從這一總體地位出發。
但是,在某些具體物流中也存在人為地能動地延長物流時間來創造價值的。例如,秋季集中產出的糧食、棉花等農作物,通過物流的儲存、儲備活動,有意識延長物流的時間,以均衡人們的需求;配合侍機銷售的屯機性營銷活動的物流便是一種有意識地延長物流時間、有意識增加時間差來創造價值的。
物流創造場所價值
場所價值指的是“物”從供給者到需求者之間有一段空間差,供給者和需求者之間往往處于不同的場所,由于改變“物” 的不同步場所存在位置,創造的價值稱做“場所價值”。
物流創造場所價值是由現代社會產業結構、社會分工所決定 的,主要原因是供給和需求之間的空間差,商品在不同地理位置有不同的價值,通過物流將商品由低價值區轉到高價值區,便可獲得價值差,即“場所價值”。有以下幾種具體形式:
一、從集中生產場所流人分散需求場所創造價值
現代化大生產的特點之一,往往是通過集中的、大規模的生產以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在一個小范圍集中生產的產品可以復蓋大面積的需求地區,有時甚至可復蓋一個國家乃至若干國家。通過物流將產品從集中生產的低價位區轉移到分散于各處的高價位區有時可以獲得很高的利益。物流的“場所價值”也依此決定。
二、從分散生產場所流入集中需求場所創造價值
和上面一種情況相反的情況在現代社會中也不少見,例如糧食是在一畝地一畝地上分散生產出來的,而一個大城市的需求卻相對大規模集中,一個大汽車廠一的零配件生產也分布得非常廣,但卻集中在一個大廠中裝配,這也形成了分散生產和集中需求,物流便依此取得了場所價值。
三、在低價值地生產流入高價值地需求創造場所價值
現代社會中供應與需求的空間差彼彼皆是,十分普遍,除了大生產所決定之外,有不少是自然地理和社會發展因素決定的,例如農村生產糧食、蔬菜而異地于城市消費,南方生產荔枝而異地于各地消費,北方生產高粱而異地于各地消費等等。現代人每日消費的物品幾乎都是相距一定距離甚至十分遙遠的地方生產的。這么復雜交錯的供給與需求的空間差都是靠物流來彌合的,物流也從中取得了利益。
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國際分工和全球供應鏈的構筑,一個基本選擇是在成本最低的地區進行生產,通過有效的物流系統和全球供應鏈,在價值最高的地區銷售,信息技術和現代物流技術為此創造了條件,使物流得以創造價值,得以增值。
物流創造加工價值
“物” 通過加工而增加附加價值,取得新的使用價值,這是生產過程的職能。在加工過程中,由于物化勞動和活勞動的不斷注入,增加了“物”的成本,同時更增加了它的價值。
在流通過程中,可以通過流通加工的特殊生產形式,使處于流通過程中的“物”通過特定方式的加工而增加附加值,這就是物流創造加工價值的活動。
物流創造加工價值是有局限性的。它不能取代正常的生產活動,而只能是生產過程在流通領域一種完善和補充。但是,物流過程的增值功能往往通過流通加工得到很大的體現,所以,根據物流對象的特性,按照用戶的要求進行這一加工活動,可以對整個物流系統完善起到重大作用。尤其在網絡經濟時代,物流做為對于用戶的服務方式,依托信息傳遞的及時和準確,得以有效組織這種加工活動,因此它的增值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
在“流通加工”一章中,對此將專門論述。
物流占用成本
無論是國民經濟領域還是企業經濟領域,物流都是構成成本的主要領域。輕則在成本中占左右比重,重則在成本構成中占到首位。
物流增加環境負擔
物流對環境有比較大的負面影響,這個負面影響隨著物流量的增大而增大,隨著物流合理化而將降低。
物流管理的責任,就是這保證物流滿足國民經濟和企業經濟發展的前提下,盡量減輕環境負擔。
上一篇:包裝管理現代化問題
下一篇:“特許經營”與“連鎖經營”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