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 R P及供應鏈管理實質
2006-9-15 9:55: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供應鏈的目標是使所創造的總價值最大化,而不是使供應鏈內部的利潤最大化
從戰略到戰術的活動供應鏈就是要用整合的思想來滿足所有客戶的需求,包括商品的流動,原材料到產品的轉換。以及產品到最終用戶的轉換。這些物質的轉換與信息流和資金流有密切的關系。物料、服務、信息和資金流在供應鏈中來回往復。
供應鏈管理是用于高效整合供應商、制造商、批發商、承運商、零售商和客戶的一組同步決策和活動,讓恰當的產品和服務按照恰當的時間,以恰當的數量配送到恰當的地點,使系統成本降到最低而又滿足客戶的服務需求。供應鏈管理的目的是獲得可持續的競爭優勢。
在電子商務環境下,企業的供應鏈會非常復雜,每個企業都有內部供應鏈。企業資源計劃系統(ERP)將整個公司的信息系統進行數據整合、處理和儲存,迅速抵達不同地區的各個功能區,包括各營業單位和產品線,從而協助管理者進行企業決策。ERP是電子商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影響著公司日常管理的方式。ERP系統可以看作是一項lT基礎設施,能夠促進信息在公司整個供應鏈中流動,也是一種新的商業數據系統形式,著眼于系統集成。根據集成概念,系統將與所有商業活動相關的標準商業模型,系統功能和數據模型聯系起來。ERP系統是最近興起的管理理念的重要實現工具。這些理念包括客戶關系管理、電子商務、并行工程、供應鏈管理、敏捷和虛擬制造等等。
物流管理(1ogistics)指的是物料流和信息流在供應鏈中的管理。從以上討論的供應鏈管理的性質可以做出一些判斷:一是供應鏈管理考慮了所有導致成本降低以及使產品符合客戶需求的環節;二是供應鏈管理的目的是在整個系統中實現高效和節約成本;三是因為供應鏈管理圍繞著供應商、制造商、倉庫和商店的有效整合,所以它涵蓋了企業從戰略層面到戰術層面和運行層面的所有活動。
虛擬時代的價值鏈整合供應鏈中存在著許多無效現象,如無效運輸戰略和冗余庫存會造成濫計成本。要想在當今競爭激烈的全球市場上取得成功,企業必須接受所面臨的挑戰。
正如前面所談到的,時間是關鍵。這些基于時間的競爭者注重響應及時性。經過初期的電子商務浪潮,許多公司意識到互聯網應用不只是物料配送和采購結構。供應鏈管理不僅僅關注物料從原材料生產者向制造商的流動,并最后流向最終用戶的過程。供應鏈管理的目標,是為供應鏈成員創造價值,特別關注最終用戶。供應鏈整合的價值鏈觀點。是要使供應鏈成員的價值最大化。
為了將精力集中在核心產品競爭力上,企業將大量的職能外包,包括設計、制造、物流等等。為了確保無縫狀態,客戶反饋信息表明,需要各交易伙伴實現組織間的業務流程實時自動化。
虛擬集成是利用技術和信息來模糊傳統價值鏈中供應商、制造商、配送商和最終用戶之間的界限。虛擬集成既提供了緊密協作縱向一體化的供應鏈優勢,也提供了促進虛擬組織的主體和專門化。敏捷性、批量客戶定制、市場和供應源的全球化以及客戶對擴展產品需求的增加等等,這些趨勢正在將競爭中心轉向復雜的迅速變更的虛擬組織。
在虛擬時代,管理者和專家們不再是公司知識庫的孤立管理人。知識將超越文化和時空限制,在全球企業和虛擬企業中創建戰略性邊界。但是,我們認為各個組織幾乎還沒有觸摸到虛擬環境中知識共享的皮毛。例如,在基于技術的企業中,必須小心翼翼地獲取技術知識,并且以一種高度認知的方式傳遞,以便獲得豐厚的收益。
供應鏈管理的演變商業模型在不斷的演變。60年代初使用的是產品結構樹(BOM)處理器,70年代是MRP,80年代是MRPⅡ,90年代是ERP,21世紀初使用的則是供應鏈管理程序包。先進技術和計算機功能的發展,對物料和供應鏈管理產生了巨大的影響。20世紀60后代初,密執安州米爾沃基的物料加工者把賬單寫在1400電腦磁盤上。60年代中期,IBM公司第一個向市場推出MRP軟件,引用計算機籌劃物料。MRP真正的重大意義在于確定了客戶需要什么樣的產品,將客戶要求與現有庫存水平進行比較;以及計算需要的產品和需要的時間。8O年代中期,制造資源計劃(MRPⅡ)是從MRP和閉環MRP演變而來。
8O年代,生產過程的自動化,造成勞動力占生產成本的百分比下降,物料占生產成本的百分比上升。要想經受住激烈的競爭,就必須降低庫存,縮短交貨周期。各公司都在尋求新的商業模式以獲得競爭優勢。準時制造(JIT)、約束理論(TOC)、和全面質量管理(TQM)都是幫助企業降低成本和在各種環境中取得競爭勝利的范圍。
9O年代帶來了全球化和互聯網。為了增強競爭力,各企業開始意識到信息技術在顯著轉變業務方面所具備的潛力。企業不再致力于使陳舊、低效的流程自動化,而是開始通過技術的幫助再造業務流程。這引發了企業資源計劃系統的開發,使組織具有可見性,整合先前的“煙囪式”系統。企業資源計劃(ERP)在9O年代中后期變得更加受歡迎。ERP不僅僅是給MRPⅡ賦予一個新名字。ERP在物料和供應鏈管理的計算機工具一系列演變中。是一個符合邏輯的進一步的產物。ERP系統提供了對一個信息在企業內部各功能之間流動,以及有望在各企業之間流動的整體概觀。20世紀90年代末和21世紀初,電子通訊取代了紙上交易,大大縮短了交貨周期。縮短交貨周期將需求不穩定性的風險降到了最低限度,減小了庫存不足或過量的可能性。90年代標志著互聯網的廣泛應用。它為企業提供了絕好的機會,將電子商務和業務模式進行整合。這個時期主要強調B2B,現在,重點擴展到了B2B。后端系統整合。特別是供應鏈管理為企業提供了更大的可見性和更具戰略性的能力,以增強企業的收益率和競爭力,供應鏈管理模型應運而生。一個供應鏈包括所有的直接或間接相關階段,滿足客戶的需求。供應鏈的目標是使所創造的總價值最大化。而不是使供應鏈內部的利潤最大化。